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山川共返回1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伊闕的名勝古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7期  作者:夏兆瑞 出版时间:1976-07-25
    关键字: 伊阙 名胜古迹 山川文物

    最近先後讀了「新副」董陳兩位先生寫的有關「鼓山」二文,不禁想起了河南伊闕的名勝古蹟了。爰略介紹,以饗讀者。並就敎于賢哲。伊闕亦稱龍門山,在洛陽南卅餘里處,與洛北邙山隔城對峙,爲洛陽之天然屛障。據水經伊水注載:「昔大禹疏以通水,鑿山爲二,兩山東西相對,望之若闕,伊水歷其間北流,故謂之伊闕,春秋之闕塞也」。秦昭襄王遣白起攻韓魏于伊闕卽此。漢靈帝置八闕都尉,以備黃巾,伊闕卽其中之一。隋煬帝登北邙(卽邙山)觀伊闕曰:「此龍門耶?自古何不建都于此?」蘇威對曰:「以...

  • 文章思我故鄉——朗誦詩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7卷 第4期  作者:烈陽 出版时间:2015-10-01
    关键字: 故乡 朗诵诗 南阳 宛城 山川景物

    一美哉南陽 泱泱南陽產物豐盛富饒 民風純樸勤勞在古中國的年代 它的簡稱——宛它是古中國文化的發祥地它是虞夏帝堯加封的申呂國戰國時代 宛為韓國之地周赧王二十四年 秦始皇發兵征韓攻占宛城 建設南陽為大郡之都楚漢相爭 項羽走潼關入陝沿途殺伐 爭戰不休劉邦取道南陽入秦地利人和 順暢無阻先項羽到達咸陽 奠定了漢室家邦二光武崛起 以南陽為根據地仁厚雅儒的劉秀揮執著中興復國的旗號鼓舞勇敢熱情的南陽青年相繼的投效在他的旗下了當伯升進攻宛城 當劉秀進駐昆陽漢軍壯大的消息傳到長安王莽驚...

  • 文章滎陽簡介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34期  作者:蔣荆斧 出版时间:1982-04-03
    关键字: 荥阳 行政区划 沿革 物产 山川

    晋南北朝隋唐,时县时郡迭有更易。五代中叶由郡降为县,而归属郑州。宋熙宁间复降为鎭,而后金元明淸悉称县。惟雍正二年归属开封府,三年曾改属郑州,十三年又恢复属开封府。民元以后属豫东道,至十七年革命北伐,全国统一,划归豫中区『督察专员公署』。迄抗战胜利。二、山川:县城西南四十二里之马头山与香炉山祇隔一涧,高与大周山相捋,为索水以西主山,盖荥汜巩密诸山,皆由中岳嵩山发脉,至方山分支,此山为嵩山正干之一,山西之水由汜水入黄河,东则属索水流域。迤东复起为三山,由三山东拖

  • 文章林縣沿革簡介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34期  作者:宋浵 出版时间:1982-04-03
    关键字: 林县 沿革 山川 物产 乡贤 名胜古迹

    年自治员调査,全县丁口总数:男二十万零九千零五十一丁,女一十九万五千四百五十三口,户六万三千三百六十五。三、县治及行政区分县治有两处,旧治在今治以北五里之处,唐贞观时徒今治,位全县中央偏西。当北纬三十六度六分,西经两度三十分。东南距省会开封四百五十里。全县划为十个行政区,计为:城北,城南,姚村,任村,河顺,东岗,横水,东姚,合涧,临淇。四、山川形势太行主干与山西省分界,其支干隆虑山盘环全境,使林县呈山区形象。隆虑山有五峯,南在淅水北岸为栖霞山,谷间有栖霞岩

  • 文章嵩少箕潁話登封(續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10期  作者:嵩山野叟 出版时间:1971-10-01
    关键字: 山川 颍水 嵩山 风景名胜

    山川山山自然以「嵩山」为主,其余均系嵩山余脉,惟各地称谓不同,故有许多山名,例如「太室山」东有「阳城山」,山下即古阳城色,「三台山」亦在太室山东、太室山东南有「箕山」、太室山南有「方山」,亦称「枕头山」,少室山半腰有「御寨山」,西有「马鞍山」,再西为「风门山」,再西为「澎婆山」,石道街西有「阳干山」,中岳庙西南有「懊来山」,亦称「懊来峰」,登封城南有「大熊山」与「棋盘山」。虽属小山,但大多均有名,如箕山为许由所隐,阳城山下,为禹避舜之子之地,风门山为尧测

  • 文章雞公山上好清涼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7期  作者:林藜 出版时间:1978-07-25
    关键字: 鸡公山 河南地理 山川风貌

    江漢地區的避暑勝地雞公山,高八二四公尺,地在河南省信陽縣南七十里,與湖北省應山縣接界,一名雞頭山或雞翅山。山當大別之脈,風景極佳。上有怪石,名雞公石,山巓爲鄂豫二省分界處,西人愛其風光,便以敎會名義購地築室於此,作爲避暑之地。最初規模還小,及至三四年後,竟佔地達九二三畝,居然成爲一敎會租借地。其後豫、鄂二省大吏以土地主權攸關,便在淸光緖三十四年檄地方官將山上土地道路收囘,定爲兩省官地;另劃五百畝爲敎會區,非避暑期間,西人不得居住。遊雞公山,可乘平漢鐵路火...

  • 文章河南省地形略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萬良 出版时间:1992-04-01
    关键字: 河南地理 山川风貌 平原 丘陵 盆地

    河南省地形,大致呈西高東低:高山、丘陵、盆地與平原,爲顯著地表形態。茲分述如下:高山 本省高山可分:豫南、豫北與豫西三區。豫南山區,是位於淮河以南的桐柏與大別等山;也就是淮陽山脈的西段。桐柏山的太白頂、四望山,跟大別山的黃毛尖、黃柏山、金剛台等峰,東西綿亙,一脈相連,形成豫、鄂、皖等三省界限;也是長江、淮河的分水嶺。山地平均高度八百多公尺,且多南北向的隘口。爲古來重要交通孔道;如著名的避暑勝地雞公山附近西側武勝關,今有平漢鐵路通過,即爲例証。可是山南、山...

  • 文章大陸西南遊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4期  作者:張肇平 出版时间:1992-10-01
    关键字: 大陆防游 西南游记 山川文物 名胜古迹

    在室内穿件上衣尙热,至室外套上夹克还冷,必须回房穿上一件毛线衣。中午很热,第一天我们便尝到中国西南高原的气候,稍不注意,便会伤风。八时正早餐,全自助式,有甜有咸,十分丰盛。早饭后,地陪请我们上车开始第一天的参观旅游。1、金殿。金殿供奉的是眞武帝君。其右侧殿置有吴三桂用的大刀及七星宝剑,十分惹人注意。殿后有一钟楼,游人正多,据说钟声可传百里远地,古时军事价値正高。2、黑龙潭。黑龙潭之水并不黑,游人不多,可看者有古树二株,一为宋代,一为明代。均可为数人围抱。3

  • 文章洛陽龍門山奇境及礦産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1期  作者:王希融 出版时间:1978-11-25
    关键字: 洛阳龙门山 地方历史 山川文物

    沿革龍門山,亦稱伊闕山,位於洛陽城南約三十餘里之遙,四通八達,交通便利,據洛陽公路之要衝,洛松、洛臨、洛南公路之孔道。東西兩山,高聳雲際,雙峰對峙,伊水中流,山壁石佛,精彩奇特,成千上萬,曲指難數,山色靑翠,氣勢磅礴,誠人間之天堂,天下之奇境,亦兵家必爭之要地也。一、香山寺香山寺,位於東山山腰中間,建築有寺院數間,亭閣數座,亭中建立高約一丈五尺餘之石碑一座,週圍楹柱,對聯及懸掛扁額,均乃淸朝乾隆皇帝親筆書寫,觀之,龍飛鳳舞,蒼勁活現,亭左有白居易坆墓一座...

  • 文章中岳嵩山八大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2卷 第3期  作者:楊祥麟 出版时间:2000-07-01
    关键字: 中岳嵩山 嵩山八景 山川风貌

    中嶽嵩山為五嶽居首,橫臥中原,群山聳立,層迭峰,風光秀麗,寺廟林立,古蹟繁多,而有八大景之稱:一:嵩門待月—月滿嵩門正仲秋:嵩山南麓有個”法王寺“寺東邊玉柱峰西壁下,有兩座山巒相峙,嶙峋崛突,其狀如門,稱為“嵩門”每值仲秋節夜,又恰是”秋分”一輪銀盤似的皎月,從這半圓形的門中徐徐升起,不左不右,好似玉鏡嵌于架中。皎潔的月光,猶如水銀瀉滿山頭,使碧綠的群山坡上一層銀裝。二:轘轅早行—轘轅早晨霧中遊:轘轅關因道路旋繞,早晨霧遮山腰,行人來往其上,從下邊向上看...

共16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