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变迁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黄河下游河道变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徐福齡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黄河 下游 变迁 河道 史料

    撰文:徐福龄黄河下游河道在建国前的两千多年间变迁频繁,或东北流入渤海,或东南注入黄海,波及的范围,北达津沽,南抵江淮,约有二十五万平方公里。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河道本身的自然变化之外,还有其他社会因素。一个时期河道维持时间的长短和当时对黄河修治与否有很大关系。历史上的人为决河,也能造成河道的变迁改道。所谓河道变迁,是指黄河大改道而言,或称大徙。即大河在某处决河改道之后,不回归原河道,全河另由它道入海,流经的时间较长,影响国计民生比较严重

  • 文章安阳旧制都察院的变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1期  作者:周際和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安阳 都察院 转花楼 城市变迁

    都察院,是我國封建時代巡按在各地駐紮之衙門。巡按是朝廷派往各地巡視地方情勢,按撫百姓的官吏。此制度一直延用到清末。在安陽的歷史上,都察院沒有府縣之分,只有南北之稱。南都察院位於南門西路北(現內衣廠占用)除有較多衙門設施外,內還設有驛站,所以南門西口,又稱(換馬口)。此院無資料可查,所以重點說一下北都察院。北都察院位于鼓樓東街府城隍廟西鄰,民國以來爲安陽警察局駐地。該局因經費欠缺,經常向福生源錢庄借貸(該錢庄爲周善長所經營)。久之,借貸過多,無法償還,最後...

  • 文章呂之歷史、地望與人文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7卷 第1期  作者:胡會雲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吕地 历史变迁 伯夷 吕尚 遗留文化层

    壹、呂之歷史:《說文解字》注稱:「呂,脊骨也。曰:昔大岳為禹心呂之臣,故封呂侯。以心呂之意命其地而侯之。」段玉裁注引《國語》曰:「胙(大禹)四岳國,命為侯伯,賜姓曰姜,氏曰『有呂』,謂其能為禹股肱心膂,以養物豐民人也。」古字呂、膂通假,呂即膂,由字義見四岳為大禹心腹重臣。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云:「其先祖嘗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於呂。舜時,居四岳位,佐大禹治水者謂伯夷,受封於呂(其後人以呂為氏),是為『有呂』之始。」此後,呂經歷夏、商...

  • 文章功存河洛開封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7期  作者:古月 出版时间:1983-07-30
    关键字: 开封 古都 名胜古迹 河洛 变迁 大相国寺

    開封,曾名大梁、汴州,東京,位於黃河南岸,地處豫東平原,是一座有近三千年歷史,爲我國六大古都之一的名城。戰國時代,開封稱作大梁,是魏國的都城。凡讀過「史記」的,大都熟悉兩則記述魏國,而又膾炙人口的史實。一是公元前三五三年齊國田忌、孫臏率軍圍魏救趙。一是公元前二五七年,魏公子無忌謀求如姬盜竊兵符,奪取兵權,擊退秦軍,解救趙國。秦始皇鏖戰中原,爲擊破魏國防守,曾派大將王賁從鴻溝引黃河水,把大梁淹成廢墟。直至兩晉南北朝,才逐漸復甦。到隋唐時代,則是屋宇高聳,人...

  • 文章鄢陵二塔的由来与变迁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21期  作者:解丙言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乾明寺塔 兴国寺塔 名胜古迹 历史变迁

    鄢陵縣有兩座古塔,一是乾明寺塔,建於隋朝,又名隋塔,二〇〇六年六月列爲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二是興國寺塔,建於北宋、故名宋塔,一九八六年列爲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兩座古塔由於它的建築年代不同,因此這的個性與經歷,既有所同,又有所不同。一、乾明寺塔乾明寺塔位於鄢陵城西北隅(原龍形崗上)乾明寺院內,今寺廢塔存。此塔始建於隋仁壽四年(公元六〇四年),現六角十三層樓閣式磚塔,爲宋代中晩期建築。塔高卅八米,塔由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組成。基座爲青磚壘砌、青石壓...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