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共返回3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县历史沿革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34期  作者:王燦藜 出版时间:1982-04-03
    关键字: 禹县 夏国 小禹州 钧州 棘国

    一、前言县地处中原,居全豫之中,滨九逵之衢,在大河以南,长淮之北,西连嵩少,东接陈许,山川绮丽,人物秀美,当四方孔道,为咽喉重地,自有夏肇封,历周、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淸以来,上下三千五百余年,固素所称地大物博,号称名郡,而迄今犹甲东都之盛者,其星缠为房心,其封疆为韩都,其境域胜蹟:则为具茨之高,颍水之深,为拜道之宫,为享神之台,为驺虞之所游,为凤凰之所集。三古以还,英灵所钟,辈出伟人,巢许夙仰,高踪汝颍,固多奇士,若张留侯之英风,辛佐

  • 文章都阳城遗址之重大发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7卷 第3期  作者:楊祥麟  出版时间:2005-07-01
    关键字: 王城岗遗址 都阳城 考古发现

    历年来经过考古学者,专家连续锲而不舍之精神,在王城岗遗址,位于登封巿告成镇与八方村之间,颍水与五渡河交汇的台地上。廿八年前考古工作者曾在这里发现一座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小型城址,奠基坑,青铜器残片和文字等,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重视,有专家称之为「都阳城」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的一个主要研究课题,从二〇〇二年开始,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王成岗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城址及周围的遗迹进行调查,钻探和发掘在此过程中,发现了这座大型城址

  • 文章回忆县地方上之戏班(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4期  作者:王燦藜 出版时间:1985-04-30
    关键字: 禹县 戏班 早年回忆

    甲 前言一、县(即小州)为我国中原中药汇聚之地,商业发达而闻名全国,因此,地方自然比较繁荣而富庶。随之而来的就有许多庙会,有了庙会,就要为所祀之神诞而演戯以酧神灵。因有此需要,而成立的戯班也特别多。每年各个庙会为祈福酧神,争相演戯,借表崇敬。所以在抗战以前,庙会之繁,戯班之多,可谓极盛时期。抗战时期,因敌机轰炸关系,各种庙会,几乎停顿,但偏远鄕间仍有庙会及演戯,城内惟有夜间,偶有戯园内演戯而已。到了**窃据大陆后,人民生活,如水益深,如火益热,将陷

  • 文章姒夏經營伊洛史跡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4期  作者:張與仁 出版时间:1971-04-01
    关键字: 伊洛 史料考证 夏朝

    密切配合,尙待我人之努力也。[1] 详见拙著中原古代居民共工氏考载本刊第二卷第九期[2] 详见拙著「中国文字及其革新」第二章十一页。[3] 史记五帝本记载:「下民其忧,有能使治者,皆日鲧可,尧日鲧负命毁族,不可,岳日异哉,试不可用而已,尧于是听岳用鲧」语本尧典。[4] 见楚辞天问。[5] 如僖廿八年践土之盟之载书、襄十一年晋郑之盟之载书,皆有渝盟间盟「神盟殛之」之语。[6] 据帝王世纪及竹书,尧七十五岁命治水,时为纪元前

  • 文章抗战时期迁县之学校对地方教育文化之影响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9期  作者:王燦藜 出版时间:1983-09-30
    关键字: 禹县 学校 教育 搬迁 师范 中学

    民国二十六年七七抗战开始,豫北、开封相继接近战线。开封及豫北各地学校,均纷纷向较安全地方迁移,以使学校不受战事影响。其他各处不论,但就豫北汲县而言,各学校大部份都迁到了县。汲县各校之大部迁,其主要原因有二:㈠就是汲县大儒李时灿(字敏修)老先生,淸朝翰林,曾任河南省敎育司司长,北京政府国会议员,河南许多公立学堂,多在其任内设立。曾于光緖三十年前后,应州知州曹广权之聘,出长县丹山书院,时废科擧,兴学堂,州当时设有师范学校,学生多为秀才贡生,下附设蒙

  • 文章县地文人文概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9期  作者:王燦藜 方國鐸  出版时间:1981-09-30
    关键字: 禹县 地理位置 名字的由来 禹县历史沿革 城池街衢 禹县煤市口

    一、前言县地处中原,居全豫之中,滨九逵之衢,在大河以南,长淮之北,西连嵩少,东接陈许,山川绮丽,人物秀美,当四方孔道,为咽喉重地。自有夏肇封,历周、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淸以来,上下三千五百余年,固素所称地大物博,号称名郡,而迄今犹甲东都之盛者,其星纒为房心,其封疆为韩都,其境域胜蹟:则为具茨之高,颍水之深,为拜道之宫,为享神之台,为驺虞之所游,为凤凰之所集。三古以还,英灵所钟,伟人辈出,巢许夙仰,高踪汝颍,固多奇士,若张留候之英风,辛佐

  • 文章回忆县地方上之庙会(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6期  作者:王燦藜 出版时间:1984-06-30
    关键字: 庙会 戏剧演出 禹县风俗

    七月⒈七月七日这天本有牛郞织女七夕相会之神话故事,并有天河配戏剧之演出,可是并未见过牛郞织女为人所供俸。而县七月七日都敬城隍,那天四鄕的善男信女都到城隍庙,顶礼膜拜,烧香还愿。于是各行各业的人,都到城隍庙搭棚摆摊,卖各种用具及百货,可以说应有尽有,热閙非凡,但不演剧。2.七月十三日罗祖神诞。剃头业(即今理发业)在城内东门里南边三皇庙(天皇地皇人皇)演戏一台。该业何以把罗祖当成祖师爷而敬奉?不知原因。只记得某书上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两句话,据说

  • 文章漫谈小州的药材骡马大会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9卷 第8期  作者:王燦藜 出版时间:1977-08-25
    关键字: 禹州 药材会 骡马会 商帮

    州名称的解释小州就是州,民国改为县,过去一般人都叫小州。并且有许多朋友常问我,州为什么叫「小州」?是不是很小?我的答复是:「小州不小」。只因民国以前的州,有辖县不辖县之分,并无大小之别。一般的州都辖县,而州则不辖县,俗谓之「平头州」,故大家都叫「小州」。譬如郑州辖荥阳、荥泽、河阴、汜水,许州辖临颍、襄县、郾城、长葛,比较起来,州好像小了些,所以大家叫「小州」。民国改为县后,县也在一等县之列。这一篇漫谈主题本来是写州的药材

  • 文章傳説啓母嵩山化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4期  作者:楊祥麟 出版时间:1973-04-25
    关键字: 大禹 启母石 嵩山 涂山氏 神话传说

    五岳之中岳乃谓嵩山,其山之东支脉为太室山麓南面,有一「启母庙石阙」,相距不远就是约有四丈多高的一座大石头,所称之「启母」,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启」又是谁呢?原来「启」是「大王」的儿子,启的母亲就是大王的妻子「涂山氏」。大历年治水有一天到了轘辕山下,想打开这座山,好让水流通过,但一时之间无法劈开大山,便自己来动手;相传是熊变化的,此时他变了一头巨熊,企图撞破轘辕山,来为洪水开路。不料他的夫人恰于此时到来,看到丈夫竟是一只熊,她羞愧无已,囘身便跑

  • 文章贡「陪尾」山在那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9期  作者:王保德 出版时间:1969-11-01
    关键字: 尚书禹贡 孔安国 陪尾山 横尾山 浮弋山

    今天(六月十七日)中副刋载了黄谷子先生「学海无涯」一文,文内提到「尾巴」的「尾」音「」,就使我想起晩经贡的「陪尾山」来!「陪尾山」这座山名我本来认定是「负」山,就是「浮弋山」。以为「尾」字乃「戹」字之讹,而不知「尾」字有「」音。在北方虽然俗称「尾巴」为「巴」,但我没有这样去想,就只认为「尾」字是「」的讹字。自从拜读了黄先生的文章,确定「尾」字有「」音,这座贡上的「陪尾」山,就可以更证明它是「浮弋山」,解决了孔安国传解古文尙书的一大疑案。孔传古文尙书

共31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