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思想共返回4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周易》——古代經邦濟世寶典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3期  作者:唐明邦 出版时间:1993-07-01
    关键字: 《周易》 治国 古籍 社会思想

    周易》为「五经」之首,之所以将其列入「五经」,在于它富有玄妙精深的哲理和经邦济世的准则。正如《易传》所云:「夫《易》圣人之所极深而硏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系辞上传》第十章)历代明君贤相,志士仁人无不认眞硏习《周易》,「极深硏几」,从中汲取政治、经济、军事思想营养,将其奉为治国理财、「成天下之务」的圭臬。《易传》云:「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

  • 文章從有所為有所不為談到儒家的義利之辨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張文德 出版时间:1994-04-01
    关键字: 儒家思想 社会思想 孔子 孟子

    措,制度之兴革,政策之制订,是否允当正确,在在关系国家之治乱。社会之隆污,因此领导者宜如何端正心志,除贪袪私,开诚心,布公道,何者当为,何者不当为?领导者虽具远见与智慧,然仍不能无所蔽障,无所困惑,而儒家的义利之辨,无异为破解困惑唯一之良方。四、儒家心传义利之辨㈠孔子思想中心为仁,谈利必及于义儒家开山祖师孔子,思想博大精深,几乎无所不包,然就其中心思想言,则是一个「仁」字,一部四书,尤其论语中,论仁篇章特多。论语中「仁」字有一。九次之多,至孔子论「仁」有七十九

  • 文章道敎鼻祖老子的文化思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4卷 第3期  作者:李祥英 出版时间:1992-07-01
    关键字: 道教 老子思想 思想传统 太清宫

    老子姓李名耳號聃字伯陽,著有聞名世界的「道德經」言:綜含「人文、數學、哲學、自然科學」等五千餘言,中外學者專家都在成立專責機構硏究。雖歷久而彌新,是我大中華民族寶貴遺產,値得中國人驕傲。老子學說:太極陰陽,抱元守一,順其自然,柔能克剛。是爲構成太極的基本份子,就是「陰陽」,陰陽從那裡來?即「動靜之極,陰陽之母」,也就是由動靜而來,所謂動生陽,陽極生陰,靜極生動,一靜一動互爲根,「分陰陽兩儀立焉」。極者樞紐根柢,亦是萬物根本,「太極陰、陽」、「抱元守一」、...

  • 文章「倫理」功利觀的昇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7卷 第3期  作者:戚宜君 出版时间:1995-07-01
    关键字: 传统思想 儒家思想 伦理关系 等差秩序

    亦即人与人生活关系中相处的道理。儒家思想最重视人伦关系的建立,孔子力倡「忠、恕、仁、爱」之道,孟子更律定「五伦关系」,认为惟有如此,才是安定社会,繁衍种族的基础。孟子所举的「五伦」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必须要作到「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才能够各守其分际,各尽其责任,建立亲密的人伦关系,进而维系著互助合作的社会模式,从而产生安和乐利的生存环境。先秦时代,百家争鸣。杨朱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

  • 文章天人合一與天人合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2期  作者:傅佩榮 彭婷婷 出版时间:1996-04-01
    关键字: 道家思想 天人合一 儒家思想 天人合德 思想代表

    中国人常自豪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长久以来,我们以儒家思想为主,但是又强调「天人合一」的境界,儒家思想能不能讲天人合一呢?这是値得探讨的。道家谈「天人合一」,儒家说「天人合德」,若能对此二者的「天」与「人」有正确的认识,那么对中国文化的特色一定会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一、何谓天人合一这里所说的「天人合一」是指道家思想,「天」代表大自然,「人」是指每一个人;庄子说:「人与天,一也。」表示人与天是合一的,儒家的孔、孟、荀从未说过「天人合一」,只有

  • 文章宁陵吕坤的生平与政治思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0卷 第5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8-05-30
    关键字: 吕坤 河南乡贤 政治思想

    人伦,行实政,求实效,重鄕约,务以实利利民,正德正民。四、政治思想—从吕坤所著的呻吟语、实政录等书中,可以见及其政治思想。兹扼要举述如次:⒈学以致用—吕坤认为求学的目的,在经世致用,并非侈谈精微,空言高论。他说:『一切性命,天人微窈之说,无补国家之存亡,万姓之生死,身心邪正者,皆非学者所当究』(呻吟语,卷一之四)。因为『天地人物原来祇是一个原体,一个心肠。自君子观之,皆满腔子是恻隐之心,满六合是运恻隐之心处。君子于六合飞潜动植纤细毫末之物,见其得所则油然而喜

  • 文章老子是权谋思想吗?(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11期  作者:王邦雄 出版时间:1983-11-30
    关键字: 老子 思想家 权谋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你要他合吗?那麽一定要先让他开;你要他弱吗?得先让他强;你要废他,就让他兴旺;你要夺他,先要给他。哦!这句话翻译下来,简直就是大权谋家。所以这一章最容易引起误解,好几位学者判定老子是权谋家,就是从这一章来论证。章太炎先生根据这一章,认为老子有权谋思想,权谋没有什么不好,当君子束手束脚,他说:「历来承平之世,儒家之术足以守成,戡乱之时即须道家,以儒家权谋不足也

  • 文章商鞅的政治思想及其评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6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3-06-30
    关键字: 商鞅 变法 政治思想 评价 法治

    兵,北出击郑。秦王发兵攻之,商鞅被获,杀之于郑国之渑池。秦惠王车裂商鞅,并诛灭商鞅全家。善战者死于兵,善泳者溺于水。严刑以治人者,自亦难逃严刑之诛。世事皆受因果律之支配,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鞅种恶因,自得恶果。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此乃科学法则,不可以迷信视之。二、商鞅的政治思想⒈任法—商鞅要依法以为治。他认为治国之要有三:一曰法,二曰信,三曰权。法为主体,信与权所以行法也。他说:『法者君臣之所共操也。信者君臣之所共守也。权者君之所独制也。人主失守(法)则危

  • 文章三民主義之理論與實踐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1期  作者:張天生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三民主义 孙中山 政治思想 思想研究 两岸双赢

    搏斗,充满了血与泪的教训,却也显现出光明的启迪。历史学家们,凭其理智而执著的观察,愓厉国人:「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和革命方略,无疑是我民族惟一复兴的道路,我们不可一误再误。」「近百年来的历史,确切证明,祗有 中山先生倡导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建国方略,才是确实经过一番知彼知己工夫,融会中西的结晶,才是复兴我中华民族惟一的南针」。三民主义的渊源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实即三民主义。其渊源,见国父著「中国革命史」记:「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

  • 文章西漢治術黃老儒法交互運用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7期  作者:姚秀彦 出版时间:1983-07-30
    关键字: 黄老之学 儒家 法家 道家 哲学思想 政治思想

    在历史的变革过程中,是事实决定观念,还是观念改变事实?大槪是依据不同的情况,而二者迭为主客,彼此互动。美国的建立是先有十八世纪的民主理论,包括三权分立及代议制度等,中国秦汉时期制度的建立,也是分别受先秦诸家理论的指导。和后代某些时代,仅求因应当前需要而无远略者不同。以先秦各派政治思想作为立国原则,大致说来,秦制以法家为主,西汉初期为黄老,中期儒法并用,后期为儒。我们先了解一下这三家所提供的政治思想,以理论出现的时间来说,其先后顺序为儒、道、法。以在政治上

共48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