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艺术共返回4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中国的石窟艺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7期  作者:經緯 出版时间:1978-07-25
    关键字: 石窟艺术 传统文化 佛教艺术

    石窟艺术,可以说是佛敎传入中国后,中国固有的民族艺术和佛敎艺术互相交流的结晶。中国人的祖先吸收了印度与西域雕刻艺术的长处,把它融合在自己的传统艺术之中,创造出具有民族特点和风格的艺术——石窟艺术。从新疆的高昌、库车、甘肃的敦煌、天水,大同的云岗,洛阳的龙门,太原的天龙山,峯峯矿区的南北响堂山,济南的千佛崖,南京的栖霞山,到义的万佛堂,是一连串的石窟寺,点缀在我国境内的各个名胜地区,把我们的锦绣河山装饰得更为富丽弘伟。这些石窟寺都具有丰富的石雕像或塑像或

  • 文章浅论国画之绘画艺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3期  作者:蔣家祥 出版时间:1999-07-01
    关键字: 国画艺术 中国文化 绘画艺术

    增减,使美的留下,丑的去掉,不足部份然后添加美的景物,在有法无法中,大胆用笔,细心收拾,一气呵成,如此变化奇妙的诗情画意境界,逸笔草草,发挥至高情感,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现观海峡两岸艺术家所展出的各种作品,都在努力设法求变求新,不论如何求变革新或创作,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原有精神必须永远保留千万不可忘本!在画的历程上变新或创作虽然难关重重,但要耐心设法去克服,仍须自信,有恒的勇往迈进,不惜一切苦情,追求人生至高最上的美境,创造不朽的作品,美化世界大同的环境

  • 文章朱仙鎭的門神業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文龍 出版时间:1973-02-25
    关键字: 朱仙镇 门神业 民间艺术

    门神是年画的一种,也是我国的民间艺术,替农历新年带来喜悦。印门神这一行业,以河南省朱仙鎭最为驰名。该鎭在淸朝以前,系水陆交通的要冲,南通湘粤,北达幽燕,西起靑海,东连淮海,腹地人口众多,因此商业繁盛,三百六十行,应有尽有,其中最盛行的莫过于门神这一行了。在朱仙鎭从事这一行生活的,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在淸朝鼎盛时期,凡数千家,直到淸末民初尙有数百家,大约占该鎭两条大街,栉次鳞比,家家争奇,户户斗胜。画面所绘的多系历史小说人物,例如水浒传上的武松、宋江等

  • 文章讀中原文獻有感并序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卷 第12期  作者:郭子彬 出版时间:1971-12-01
    关键字: 龙门 七绝 石窟 艺术

    余读中原文献第三卷第九期转载国语史地周刊「中国伟大艺术寳库龙门石窟」一文,不禁有秋风起而兴故国之思。遂提笔写了篇神禹凿龙门的施工考、及漫谈龙门东山与西崖两文;又将龙门景致就自己所谙练部份,归纳成十二项,每项缀七绝一首以达意。藉以慰怀,并卜诸亲友一餐。龙门实况龙门自是古龙门,关塞皇都拟帝阍。两岸崖坚壁又峭,殊难附会不经论。「附记」:炀帝都洛发山东民伕三十万人,修建宫室,以龙门为宫阍,宰辅治事处南牙(衙),建造龙门以南二十余华里外,及今遗迹犹存,可资覆按。禹

  • 文章故鄉固始之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3卷 第3期  作者:絮清 出版时间:2001-07-01
    关键字: 民间艺术 杂耍 猴戏 童年往事

    说唱艺术」,据说起源于唐代的「变文俗讲」,是僧侣将佛经故事加以演义,用「流水辙」唱腔渗夹入冗长的叙述中,调剂气氛,引起听众兴趣,扩大传播功能,渐渐地被普遍采用,衍生了孟姜女、伍子胥等变文,不仅口耳相传让不识字的人也能接受史书公案的片段,其间忠孝节义的事蹟具有功于社教,经宋代演为评话、鼓儿词和诸宫调,元明则为词话、鼓词,到清季更因地制宜,各从其便,北方流行京韵大鼓,梨花大鼓(其实「梨花」二字本是犁铧,乃生铁铸造之农具,长约廿余公分,后端中空装于木制犁头上,前端

  • 文章北魏時代的陶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7期  作者:馮志清 出版时间:1980-07-25
    关键字: 北魏 陶俑 艺术鉴赏 民族融合

    在国立历史博物馆众多的展品中,最珍贵而广受世人注目的,要算是一些陶器展品了。这些陶器,由早期的仰韶粗陶,到唐代的唐三彩,数量多达数百件,而每项制品,形制都生动美观,各具特色。对一般观众而言,从这些古物中,所领略到的,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上的造诣,同时可以了解到古代人的生活。以这张图片的陶器来说,是出自北魏时代,距离今天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在当时这是属于一种殉器,但流传至今,已成为一种文化的珍品。陶器在北魏,正进入一个蜕变时期,这个时期的陶俑,有一大

  • 文章殷代的艺术(下)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5期  作者:劉淵臨 出版时间:1989-01-01
    关键字: 石刻艺术 殷墟遗址 石刻标本 艺术品鉴 大理石雕

    五、殷代的石刻艺术中研院在殷废虚发掘出土的石器,数量亦不少,本文的重心是在讨论当时的艺术,故只选了几件完整的,花纹精致细腻的石刻来介绍。谈到中国的石刻艺术,就令人连想到佛教的石刻艺术,比如云冈、龙门等佛像石刻,但这是外来的艺术,属于中国本身的石刻艺术则连想到汉代的画像石,如山东孝堂山、武梁祠等画像,周秦以前则甚少见。自中研院发掘殷虚后,我们才能见到殷代的石刻,兹分一、重要的石刻标本,二、石刻标本的造形,三、石刻标本的花纹等分述如下:图16 对尾双伏兽形

  • 文章艺术观点谈尉氏刘半县的建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2期  作者:王德謙 出版时间:1981-02-25
    关键字: 尉氏刘半县 艺术观点 建筑特点

    为长辈之居,厅为迎宾之所,厢屋耳房为兄弟妯娌及佣人所住,正符合长幼有序之道。其二是坐落南门大街的那座现为该县农业推广所的大院,观其外貌,不难看出在兴盛时期,乃一颇具规模的大花园,说得平实一点,若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相比亦不逊色,不是吗?花木、鸟鱼、假山、流水……把大自然的景物极尽能事的搬进大院,加上楼台亭阁,门洞层层,曲径通幽,足以陶治性情,休憇其间,其乐无穷。本来中国庭院自古就揉合了园林艺术于其间,兼以匠心设计,在布局上都有巧妙的构思和卓越的手法,各种

  • 文章明代宮廷御製「黃河萬里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5期  作者:編輯部 出版时间:1969-07-01
    关键字: 《黄河万里图》 历史文物 艺术品 宫廷

    明代宫廷御制「黄河万里图」,近将复制问世,这一幅珍贵无比的历史文物艺术品,能使国内外人士得以观摹鉴赏,对于宣扬我国传统文化,实在是贡献很大。黄河为我国第二大川,在世界各国亦列为几大著名河流之一,为我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发祥地,流域两岸山川形势,城郭关塞,地理环境殊特,故历代兴革,兵家用武势在必争,古帝王建都设治之地,在在皆是,数千年来河道变徙,人文荟萃,事物沧桑,有当代河流水利权威专家申丙先生及诸学者论述綦详,足供考证。迨至有明一代,太祖底定天下即位金陵后

  • 文章中原一絕 南陽抬妝古飾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3卷 第1期  作者:呂英民 劉杰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抬妆古饰 民间艺术 表演活动

    河南南阳市青华乡的抬妆古饰民间艺术,以其玄妙的造型,被称为中原一绝。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闹元宵,三月二十八的古庙会,当地的民间艺人就自发组织表演活动,吸引了方圆百里数十万群众。民间艺术南阳抬妆古饰就是八个人用肩抬一张八仙桌(方桌),表演者借助一物站在上面,通过一个道具扮成一幕戏,一妆为一个剧团,表演的多是传统剧团中的一个镜头,表演者多为八至十一岁的少年。幷以锣鼓等衬托渲染。南阳乡村举办抬妆古饰表演这一天,非常热闹,锣鼓喧天,人流如潮,表演队伍宛如长龙。传统

共45条记录 1/5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