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洛阳文化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洛阳是河洛文化的摇篮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8卷 第2期  作者:楊祥麟 出版时间:2006-04-01
    关键字: 河洛文化 洛阳盆地 都城 交通要道

    中华河洛文化发源于黄河流域,史前时期到底有多久,以出土古物,极丰富的资料中求证,就可证明洛阳盆地为其核心。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创始者。黄帝之前有三皇、伏羲氏的八卦产生,当是汉族文化的源头。易经系辞有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这是最有价値的论证。以自然地形言,洛阳盆地,西起崤山山结,东连邙山,南是嵩山至虎牢关与黄河相接,盆地中瀍水、涧水会洛水入黄河,这个盆地就会形成泛滥区,故黄帝都有熊(新郑),死葬于陕西桥山,迨禹治水有成!人民安居乐业,文化也跟着生长

  • 文章洛阳安乐窝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11期  作者:林藜 出版时间:1978-11-25
    关键字: 洛阳历史 故乡风貌 区域文化

    洛阳是我国历史上六大古都之一,建都的时间最长,朝代也最多。相对的,名胜古蹟也就不少了。位于天津桥南边的安乐窝,是洛阳众多古蹟中,最为突出的一处。安乐窝今名安乐村,为大儒邵康节寓洛阳时的居处,那儿建有邵祠以祭祀这一位宋代大儒。原址本为五代时安审琦的故宅,宋嘉祐中,王拱辰为洛尹,这便专诚敦请邵康节来这居住,一住便是四十年之久,由由然不忍去,因名「安乐窝」。康节也自号安乐先生。时游城中,士大夫争相迎迓,好事者另外筑一室以待其至,因谓之「行窝」。按康节故居在河南

  • 文章杜康賦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1卷 第2期  作者:韓自然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洛阳杜康 杜康历史 《杜康赋》 河南文化

    杜康村位豫西部,去九朝古都洛阳南百余里,今汝阳县辖区。汝阳古称伊阳。此地山青、水秀、景美、人杰,古迹颇丰。大禹治水汝阳[1],成牧耕台[2],王禅讲学鬼峪[3],李白游歌鸣皋[4],杜甫咏诗紫罗[5]。中国酒文化研究会议定汝阳杜康村为杜康酿酒遗址。杜康乃秫酒鼻祖、功垂百代,勋泽当今。予感概万千,心潮逐浪,无词律而咏赋成也。赋曰:禹王治水兮,紫罗斧痕[6];云飘泉涌兮,汤王遗迹[7];王禅讲学兮,鬼谷名世(8);军校冠世兮[8],云梦洞深。魏武嗣葬兮,曹睿

  • 文章(故乡采风)洛阳水席

    来源期刊:《豫聲雜誌》 第8期  作者:楊祥麟  出版时间:2000-10-01
    关键字: 洛阳水席 饮食文化 风土习俗

    河南古物系稀世珍宝,历经沧桑辗转运台,在台河南热心人士千方百计辛辛苦苦,完成清点后编印成册,台海两岸同感庆幸!大老于鎭洲鄕长任主任委员、秘书长卢博文率委员顾问丁华永、王慕信、张安君、张泽溥、刘达运、潘民英、龚继燧、杨正琴、刘秀富、杨祥麟等十二人,于八十八年九月份,应河南省政府及各界之邀返鄕,备受礼遇。一谈此行河南吃的文化,佳肴中有饱子宴、药膳、海席、燕菜等,以「洛阳水席」别具风味,系华夏菜系中一大名菜,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隋唐时,佛教盛极一时,阳洛一带

  • 文章(源遠流長)我們都是黃帝子孫

    来源期刊:《洛陽文獻》 第1期  作者:張紹熙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洛阳盆地 伏羲文化 黄帝 夏殷 嵩阳书院

    根在河洛 落叶归根中华文化发源在黄河流域,这是人尽皆知的事。其成长过程虽有不同的说法,洛阳盆地为其核心,确也得到学者专家们的共识。史前时期到底有多久,只有求证于地下的出土物;这在近期资料中,也算够丰富了。至于信史记载,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创始者。黄帝之前有三皇,伏羲氏的八卦产生,当是文化的最高源头。易经系辞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该是最有价値的论证。地理条件就自然地理说:洛阳盆地西起于崤山山结,东向分支于邙山,成为黄河与洛水的分水岭。南支以嵩山

  • 文章(序言)序言

    来源期刊:《洛陽文獻》 第1期  作者:趙克璣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台北市洛阳同乡会 洛阳县志 洛阳文献 华夏一统 民族文化

    洛阳乃周之洛邑于夏商周三代时位居华夏之中心点,周、汉、魏、晋、元魏、隋、唐、梁、后唐、宋等朝皆建都于此,面洛背邙,气候优良,四季分明,形势险要,山岳河流,分布均衡,纵横驱驰,伸缩自如,宜于居住而为农耕,文化、科技发展理想地区。由于物产丰饶,生活平舒安康,遂发展出精致文明,为我民族文化重要发源地。同化力最文明和平之柔性方法,不是武力,而是文化;霸道武力,残暴杀戮,野蛮统治,历来短暂而不能持久,而文化的感染力才是久远的和平舒展手段。五胡之乱,虽然延续数百

  • 文章洛阳小吃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0卷 第8期  作者:王希融 出版时间:1978-08-25
    关键字: 洛阳风俗 饮食文化 人物回忆

    洛阳为我国五大古都之一,豫西军事政治文化的重鎭。交通有横贯东西的陇海铁路、洛临、洛南公路,四通八达,诚中原的名城,兵家必争之要地也。惟独小吃方面,堪称一绝,遍走全国各大都市名地,均没有这种色味俱全,物美价廉,食之可口,营养丰富的食品,兹列擧数种,以供鄕贤念思向往。一、菜市场的浆面条洛阳的浆面条,驰誉全国,无人不晓,作法简单,食之鲜美,先将原汁豆浆盛入锅内,用大火煑滚,再下入纯绿豆面条,待再滚起时,勾下面糊,继续再调放下绿毛豆、食盐、辣椒油、葱花、香菜等

  • 文章中原文化的差异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4卷 第4期  作者:衛震 出版时间:2012-10-01
    关键字: 中原文化 方言 贾谊 铁炉村 洛阳古城

    一、各地语言大不同河南与山西是邻边,洛阳和运城相距也不过三百公里,同属中原地带,古来今往,山西、河南山水相连,人际来往,连绵不断,但是各自的地域文化都按各自的发展方式在前进著。四十年前我去过山西的万荣和临猗两个县,我是坐火车到三门峡过的黄河,经过平陆县,步行翻过中条山,到万荣一个叫高村公社去的,那时我二十来岁,正当年,不怕吃苦,一天徒步走了一百六十余里路程,也真够劲的。傍晩时我们正穿过盐池,那一堆堆白盐像一座座雪山,一个连着一个,一眼望不到边。平静的盐湖

  • 文章故鄉紮根刻石建林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9卷 第4期  作者:張紹熙 出版时间:2007-10-01
    关键字: 松柏园 河洛文化研讨会 格律诗 碑文 邙山 洛阳诗词

    朔至一九八七年开放大陆探亲,当时航班缺少,途为之塞,人心浮动,热血汹涌,以泪洗面,难以弥平相离四十年的乡土。余故居洛阳,当时无航班,郑州虽有,但一票难求,香港等待数日,只好先到西安乘火车转回洛阳。时间相隔四十年,人事全非,所幸儿子长大,孙子成亲,老人入土为安,意外发生的是洛阳巿邀请出席「河洛文化研讨会」议程三天,名家报告,学者提出论文,余以「我们都是黄帝子孙」一篇应景,最大的收获是在二三百人中结识好朋友,对尔后返乡取得了很多便利,情感激动,乃提议成立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