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頃閱臺灣新生報九月二十四日第八版載有「豫劇求新求變形成一枝獨秀」一文、執筆者爲「黎明」先生,讀後頗有淸新之感。唯視文內或有部份未盡符合,茲補述於后:一、筆者籍隸河北,世代從政於河南,於民國二十二年到開封,廿七年夏因汴梁淪陷,經鄭州、過許昌、葉縣、方城直走南陽,直至南陽淪陷前,始飛漢口轉住首都南京,計在河南斷斷續續先後凡有一十四年之久,每到一處,不是聽越調,便是高台曲子,或是大調子,或是河南梆子,以個人觀感而言,以南陽的大調曲最爲高雅,惜因曲高而和寡。高台...
-
中原地區,民衆約百分之九十業農;從事工商及其他職業者極少。民性剛毅,民俗淳厚,生活樸實,工作勤勞。位居華夏之中,土地肥沃,氣候適宜,出產豐富,百穀俱生。大部地區的農糧作物,都是年分夏秋兩季,夏作僅小麥、大麥、豌豆、扁豆等幾種,係秋末種,次年端陽前後同時成熟,約須十餘天卽可全部收穫完竣,較爲單純省事。但秋作可就複雜得多了,如高梁、玉米、粟穀、黍子、蕎麥、稻穀、芝麻,及各種豆類、瓜類、果類,與花生、甘藷、地瓜、芋頭、菜籽、馬鈴薯、棉花、苧麻……多是在中秋節左...
-
每到了春暖花開,柳綠桃紅的季節裏,菜園子裏的孩子們,嘴裏老在不斷的叨念着:「桃花開,杏花敗,李子開花割韮菜。」眼看着一畦一畦,肥肥嫩嫩的韮菜,希望能快些兒割下來,趕着好嘗鮮兒。其實這時候割下來的韮菜,已經是遲了一步,「鮮」兒早被有資格的爺兒們搶先嚐過啦!割「頭刀韮」是要在桃花剛剛開放的前後那段時間裏,就要着手啦!在桃花含苞待放的時候,此時韮菜才長出四指來長肥嫩的新芽,要再待些日子,等到嫩芽兒長到兩寸來高,正好是「肥、嫩、鮮」的頂尖兒。菜農及時把它齊根兒刈...
-
時光何其快,扯下案頭日曆,旁註農曆五月十六日,瞧!這在老家豈不正是收割之期嗎?!於是我被遐思而楞住了,驀地彷彿一幅農人割麥圖展現眼前………。囘想家鄕割麥的日子,那股子熱火勁兒,眞敎人夠說上半天的。鄕諺「大麥不過小滿,小麥不過芒種。」打從四月八大麥小麥穿杮花,廟會已過,大家小戶就開始作收割之準備了,首先把叉把掃帚牛攏頭以及打場所用的一切傢具或儲倉完備妥貼,然後把打麥場犂翻軋平,一俟雨後落實便可應用。割麥日子一到,闔家除留作飯照顧牲畜的而外,天不亮就全部動員...
-
春節一過,在故鄕緊接著就是趕一連串的會,因爲這是一年一度的盛會,一旦錯過了,就得等到來年,所以每個人都有萬全的準備,絕不錯過十二個月一次的機會。會場上的花樣眞是琳瑯滿目,除了唱戲、燒香之外,有拉洋片的,玩猴的,代寶的,更有長指甲的好眼葯,和李麻子的好膏葯,另外還有賣玩具的,賣花喜團兒的,和滾甜酒的等。放眼望去,在土坡上,有著各式農具,隨著坡沿,則是一排排的布棚,裏面擺滿了布疋與百貨,只要是屋裏人喜歡的東西樣樣俱全;說起布的名字可眞有意思,什麼拐花提啦,直...
-
但对家乡的一草一木仍有眷恋之情、思念之心,特别是对家乡的腊梅、牡丹、桂花及樱桃等却念念不忘。梅花鄢陵花卉有千年历史,古有「花都」、「花县」之美称。鄢陵花卉遍及城乡,品种很多,尤以腊梅名葩,久负『鄢陵腊梅冠天下』赞誉。腊梅,古称梅、梅花、黄香梅等。北宋时始称『腊梅』,鄢陵已有广泛栽培。腊梅,素有『一花香十里』之誉。宋代黄庭坚《咏梅》诗云:「金蓓锁春寒,恼人香未展;虽无桃李颜,风味极不浅。」宋·彭汝砺《咏梅》诗亦有:「美色绝殊众,暗香时着人」、「不须多变态,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