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评价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岳飛史事正論(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2期  作者:李安 出版时间:1974-02-25
    关键字: 岳飞 史料 评价

    四、客觀公正的評議監察委員係由各省巿議會,蒙古西藏地方議會、及華僑團體選擧所產生,代表全民行使職權。因而調査審議案件,向以客觀公正,信服各方。本案之審議略如下述:(一)因林著引起各方指摘——除林本人敍論諸多不妥之外,敎育內政兩部同然未能善盡職責,聽任該書印行。按出版法第二十一條明定:「出版品之爲學校或社會敎育各類敎科圖書發音片者,應經敎育部審定後,方得印行。」本條立法意旨,在於此等用於「學校」或「社會敎育」之出版品,如其內容有所不當,足以發生不良之敎育後...

  • 文章商鞅的政治思想及其评价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5卷 第6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3-06-30
    关键字: 商鞅 变法 政治思想 评价 法治

    私斗,则足以安内,勇于公战,则男耕女织,努力生产,民富国强。足以伐国拓疆。奖励耕织,增加生产,惩戒怠忽,勤以立国,均致富之正道。三、商鞅思想的评价⒈商鞅的『法治』思想在恃势使人从,尙刑使人伏。这是『以力服人』的覇道,诚然不能使人『心悦而诚服』,自非为治之上策。但这亦是一种控制人群的强制手段,可能暂时收效,解决其所遭遇的问题。这虽不是长治久安的良策,但亦不失为一时救急济国的丹方。⒉商鞅的基本政治思想是『任法以齐民』。法是公平客观的治事标准,实为『定分止争

  • 文章正陽袁英其人其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2期  作者:魏茂春 張紹顏 賈中亞 出版时间:1996-04-01
    关键字: 袁英 刺杀袁世凯 军阀混战 国民革命军 评价

    ㈠袁英名家駒,字仲德,號英,以號行世。後自稱「袁不同」,本地人當面稱「袁二少爺」,背後稱「袁二瘋子」,「袁二馬勺」。光緒十五年(一八九〇年)出生於河南省正陽縣呂河鄕老袁寨一戶官僚世家。其祖父袁有智,於清咸豐十一年(一八六一年),由正陽閤邑鄕紳公推辦理團練,防衛縣城。後因征剿太平軍、捻軍,對清廷有功,同治年間授陳州府千總,攜眷赴任後與項城袁世凱聯宗,於光緒二年(一八七六年)病故於陳州任上。其父袁乃寬,字紹明,弱冠入泮,初授徒里中。袁世凱受清廷詔命後,乃寬以...

  • 文章李商隱的悲劇人生面面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喬鶴亭 出版时间:1993-10-01
    关键字: 李商隐 诗人 生平 仕途 评价

    虛負凌雲萬丈才 一生襟抱未曾開李商隱,字義山,河南沁陽人,生於公元八一三年(唐憲宗元和八年),卒於公元八五八年(唐宣宗大中十二年),享年四十六歲,在他短短的生命中,因身處唐室末葉,飽嘗了藩鎭割據,牛李黨爭,以及甘露事變所造成的惡果,一度曾到玉陽山學仙想逃避現實,但是一個有理想懷壯志的青年,怎能向環境低頭?依然奮鬥進取,十年應舉取得進士,試博學宏詞科獲書判拔萃,派到秘書省工作,按照常軌發展,前途應該是一片光明,奈因政治環境惡劣,受到牛黨排斥的影響,使他半生...

  • 文章張良的歷史定位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1期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张良 汉初三杰 历史名臣 人物评价 历史功绩

    從陜西寶雞,循川陝公路往成都,途中有個留壩縣。漢朝開國三傑中,功勞第一的張良,功成不居,退隱於此修道。其地有個廟台子,就是張良廟,廟門有一副對聯,寫的是:前追齊尙父,後啓武鄉侯。這十個字,說明了張良的人品、智慧,居於承先啓後的關鍵位置。齊尙父,就是扶佐周武王滅紂的軍師姜子牙,姜子牙原名呂尙,是河南汲縣人,汲縣臨近殷商的朝歌,(淇縣)他對於紂王的一切,應是瞭如指掌。張良是郟縣人,都是咱們河南的先賢。至於武鄉侯諸葛亮,原籍山東,卻自稱躬耕於南陽,後人亦稱他謂...

  • 文章洛陽才子賈誼的政治思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3卷 第11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1-11-30
    关键字: 贾谊 生平简述 政治思想研究 言行评价

    一、賈誼生平事略賈誼生於漢高祖七年(西元前二○○年)卒於漢文帝十二年(西元前一六八年)享年僅三十三歲,洛陽人。十八歲卽能誦詩書,善爲文,聲名揚著。郡(河南郡)太守聞其才名,召置門下,甚喜愛之。文帝卽位,吳公薦於朝,文帝召以爲博士,年僅二十二歲。李斯之學傳於吳公,吳公傳之於賈誼,故誼頗知法家之學。惟誼博通諸家之書,對孔孟崇仁義,尙賢才之說,亦甚信持,是以世人多列賈誼爲儒家。誼爲博士,對昭令議對,均甚能言,帝甚悅之。歲餘卽超遷爲太中大夫。賈誼以爲漢興二十餘年...

  • 文章兩漢人才的選拔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1卷 第4期  作者:趙其文 出版时间:2009-10-01
    关键字: 刘邦 刘恒 刘秀 刘庄 董仲舒 人才选拔 选拔制度 人事制度 两汉行政制度 制度优势 制度评价

    共有三途:乡兴贤能,国学考校,诸侯贡士。[1]春秋战国时代,各国长期争霸,为求生存发展,争相发掘及延揽人才,凡有学养专长者,除隐而不见外,大多可获重用。是故「自孔子卒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为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2]秦灭六国,建立大一统之帝国,在人才选拔方面,虽亦有所变革,但在官制方面,则建立以巩固皇帝地位为核心的官僚制度。秦亡汉兴,因秦「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3]是故无论从政治制度或文官制度而言,秦代可谓汉代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