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治国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荀子的政治思想(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9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2-09-30
    关键字: 荀子 儒学 治国理政

    长之,如保赤子。……是故百姓贵之如帝,亲之如父母,为之出死断亡而不渝也,无他故焉,道德诚明,利泽诚厚也。」君主治国必先修身,其身正不令而行。君犹体也,民犹影也,影随身以行,身正则影正。君犹盆也,民犹水也,盆圆则水圆,盆方则水方。君道篇曰:「请问为国?曰:闻修身,未尝闻为国也。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而影正。君者,槃也;民者,水也;槃圆而水圆。君射,则臣决。楚庄王好细腰,故朝有饿人。故曰:闻修身,未闻为国也。」这是儒家德治的思想。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

  • 文章荀子的政治思想(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8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2-08-30
    关键字: 荀子 儒学 治国理政

    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礼论篇)。礼的功用,所以『定分止争』。这和法家所说的法,具有相同的功用。不过,法家的法,指政府的『制定法』(Positive Law)。而荀子的礼则范围很广,除『制定法』外,则风俗、习惯、纲纪、伦理都是礼。劝学篇曰:「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性恶篇曰:「礼义生而制法度」。荀子认为礼是治国的根本。他说:「礼有三本

  • 文章《周易》——古代經邦濟世寶典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5卷 第3期  作者:唐明邦 出版时间:1993-07-01
    关键字: 《周易》 治国 古籍 社会思想

    周易》为「五经」之首,之所以将其列入「五经」,在于它富有玄妙精深的哲理和经邦济世的准则。正如《易传》所云:「夫《易》圣人之所极深而硏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系辞上传》第十章)历代明君贤相,志士仁人无不认眞硏习《周易》,「极深硏几」,从中汲取政治、经济、军事思想营养,将其奉为治国理财、「成天下之务」的圭臬。《易传》云:「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

  • 文章唐河陽韓愈的政治思想(二)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7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2-07-30
    关键字: 韩愈 治国理政 师道尊严 儒学

    章句之短长;中其程式者,然后得从下士之列。虽有化俗之方,安边之划,不由是而稍进者,万不有一得焉。彼惟恐入山之不深,入林之不密;其影响昧昧,惟恐闻于人也。今若闻有以书进宰相而求仕者;而宰相不辱焉,而荐之天子而爵命之,而布其书于四方;枯槁沉溺魁闳宽通之士,必且洋洋焉动其心,峨峨焉缨其冠,于于焉而来矣。此所谓劝赏不必徧加于天下,而天下从焉者也;因人之所欲为,而遂推之之谓也』(韩昌黎文集,上宰相书)。⒑饬纲纪—纲纪者,治国之典章制度也;亦犹今日之宪法与法律。国家之

  • 文章後漢潁川荀悅的政治思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4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2-04-30
    关键字: 荀悦 生平概述 治国理政 司法 《申鉴》

    曰:『兴农桑以养其生,审好恶以正其俗,宣文敎以章其化,立武备以秉其威,明赏罚以统其法;是谓五政』(申鉴,政体篇)。⒊察九风—所谓九风者指政治上之治、衰、弱、乖、乱、荒、叛、危与亡,不可不加观察,以为注意与避防。他说:『察九风,以定国常。一曰治,二曰衰,三曰弱,四曰乖,五曰乱,六曰荒,七曰叛,八曰危,九曰亡。君臣亲而有礼,百僚和而不同,让而不争,勤而不怨,无事惟职是司;此治国之风也。礼俗不一,职位不重,小臣谗嫉,庶人作议;此衰国之风也。君好让,臣好逸,士好游

  • 文章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子産興邦·勲名不朽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10期  作者:唐振楚 出版时间:1985-10-30
    关键字: 子产 治国理政 历史典故 外交辞令

    一·前言民國二十三、四年間,先總統蔣公在南昌行營,經常編印各種進修書籍,分發黨政軍高級幹部閱讀。我在南京黃埔路服務期間,還看到「曾文正公嘉言類鈔」、黑格爾辯證法、中國六大政治家……等書,其中還包括「鄭子產傳」。民國二十五年 蔣公在廣州處理兩廣事變,曾發一電報給當時擔任外交部長職務的張岳軍先生,要他讀「鄭子產傳」,岳軍先生在「我與日本七十年」一書中還提到這一件事,他囘憶說:「這是當時新編印的一本書……他在戎馬倥偬中還給我這樣的指示……蔣公這一點眞了不起。」爲...

  • 文章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子産興邦·勲名不朽(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11期  作者:唐振楚 出版时间:1985-11-30
    关键字: 子产 历史典故 治国理政 选贤任能

    所不顾,凡事合法合理而为义之所当行,就不要改变既定的原则,才能见功(有济)。少数人愚昩无知,无理取閙,不能任令放肆,更不可意图牵就而变更原则(民不可逞,度不可改),所以他毅然决定「吾不迁(动摇、改变)矣!」先总统生平行事,常说:我们照道理做去,就不要再多顾虑。他每日、每周、每月、每年经常自己反省「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平素「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置个人死生于度外」自勉勉人,这种谋国的胸襟与坚毅的魄力,与子产后先一揆。以法治辅礼治子产本主张以礼治国,但郑国处境

  • 文章黃帝與堯·舜·禹·堯·周一脈相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8卷 第2期  作者:姬明富、姬強 出版时间:2006-04-01
    关键字: 中国古代史 史料考证 《史记》 异姓治国

    几千年以来由「禅让」到世袭的一脉相承血缘关系为异姓治国的历史。

  • 文章東漢光武帝中興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0卷 第4期  作者:張天生 出版时间:2008-10-01
    关键字: 汉光武帝 光武中兴 后汉书 时代背景 王道治国

    法律,约束交阯黎民,坊间奉行赞誉「马将军故事」。汉室德威,泽被印度支那半岛,今之中南半岛也。光武中兴的王道治国东汉,光武帝,刘秀为中国历代最富人情味,而最能代表儒家思想,崇儒治国的帝王,一生事业完全是从极艰苦的环境里,一步一步奋斗中成长。不狂妄、不喜功、情感热烈而头脑冷静。出身太学生。奖崇儒术,虽身经百战,却酷爱文治,不嗜武力,且知天下疲耗,如左传曰:「息肩于晋。」后汉书,卷一下,记:「皇太子尝问攻战之事,帝曰:『昔卫灵公问阵,孔子不对,此非尔所及。』」光武且笑答

  • 文章古宛名相三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2卷 第3期  作者:姬明富 出版时间:2010-07-01
    关键字: 名相三杰 治国之策 百里奚 五羖大夫 养鱼经 汉书

    另称古宛郡的南阳,历史悠久,山川秀丽,物产丰饶,钟灵毓秀,人才辈出,灿若群星,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谱写了光辉篇章,其三杰是:安邦治国的秦相—百里奚百里奚(生卒不详),姓百里,名奚,字井伯,楚国宛(今南阳)人,春秋名宦。初仕为虞臣,故又以其为虞人。奚家贫,在齐国游学时曾乞食于人,为其友蹇叔收留。奚欲事齐君无知,被蹇叔劝阻。奚又闻周王子颓好牛,即养牛以作为晋见阶梯。当王子颓任用他时,又被蹇叔劝阻。后奚欲投奔虞国,蹇叔仍加以劝阻。奚因急于仕进,没听劝告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