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间艺术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朱仙鎭的門神業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2期  作者:文龍 出版时间:1973-02-25
    关键字: 朱仙镇 门神业 民间艺术

    门神是年画的一种,也是我国的民间艺术,替农历新年带来喜悦。印门神这一行业,以河南省朱仙鎭最为驰名。该鎭在淸朝以前,系水陆交通的要冲,南通湘粤,北达幽燕,西起靑海,东连淮海,腹地人口众多,因此商业繁盛,三百六十行,应有尽有,其中最盛行的莫过于门神这一行了。在朱仙鎭从事这一行生活的,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在淸朝鼎盛时期,凡数千家,直到淸末民初尙有数百家,大约占该鎭两条大街,栉次鳞比,家家争奇,户户斗胜。画面所绘的多系历史小说人物,例如水浒传上的武松、宋江等

  • 文章故鄉固始之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3卷 第3期  作者:絮清 出版时间:2001-07-01
    关键字: 民间艺术 杂耍 猴戏 童年往事

    辰、把戲(一)馬戲團:每年秋後春初,或逢會期,泉河舖西河灣一片平沙,羅集市郊的休耕農地,總會來幾次有規模的馬戲團,咱們叫作「跑馬賣解(ㄐ一ㄞ丶)的」或「大把戲」(對小兒暱稱「小把戲」,戲也讀若式),豎起幡桿,圍上布幃,正式賣票營業,演出馬術與罕見動物表演,武術功夫及走鋼索,空中飛人等,兒童頑皮,爬上樹頭,屋脊遙看漂白戲,但「大卸八塊」等魔術,似乎不願被人在高處識破其伎倆,也怕看至驚心動魄處失足墜地發生意外,故常假口可以法術傷害人身恫嚇無票觀眾,鄉下人還信...

  • 文章中原一絕 南陽抬妝古飾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3卷 第1期  作者:呂英民 劉杰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抬妆古饰 民间艺术 表演活动

    河南南阳市青华乡的抬妆古饰民间艺术,以其玄妙的造型,被称为中原一绝。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的闹元宵,三月二十八的古庙会,当地的民间艺人就自发组织表演活动,吸引了方圆百里数十万群众。民间艺术南阳抬妆古饰就是八个人用肩抬一张八仙桌(方桌),表演者借助一物站在上面,通过一个道具扮成一幕戏,一妆为一个剧团,表演的多是传统剧团中的一个镜头,表演者多为八至十一岁的少年。幷以锣鼓等衬托渲染。南阳乡村举办抬妆古饰表演这一天,非常热闹,锣鼓喧天,人流如潮,表演队伍宛如长龙。传统

  • 文章中原地區的藝術瑰寶,南陽鼓兒哼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2卷 第3期  作者:李燕 出版时间:2000-07-01
    关键字: 南阳鼓词 民间艺术 唱腔特点 代表剧目

    南陽鼓兒哼,也叫南陽鼓詞,是中原地區一種古老的曲藝表演形式,它不僅在豫西南,而且在河南省內及鄂、皖、陝等省交界處都有著廣泛的聽眾。南陽鼓兒哼,不僅吸收了姊妹藝術的優點,而且具備了地方曲種三弦書河南墜子和豫西越調的風味,其唱腔俏麗,音韻獨特,形式簡單而熱鬧。30年代到70年代,該曲演唱只有一個演員,左手拿銅板,右手拿鼓棰,沒有樂器伴奏,不受限制,演唱的《三國演義》、《水滸傳》一類的武段子,以及故事曲折纏綿的《金鞭記》、《響馬傳》、《劉公案》、《大八義》等本頭段...

  • 文章河南安陽曲溝建民抬閣藝術團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23期  作者:河南安陽曲溝鎮 出版时间:2007-01-01
    关键字: 抬阁 曲沟镇 民间艺术 经典剧目

    前言殷王朝中期,盘庚将国都东迁安阳,筑城建宫,使安阳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古都,以甲骨文记其事,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曲沟鎭距殷都十公里,居太行山脚下,系殷都皇民春秋冶游之地。民风十分淳厚,三〇〇〇年来古代文化在这里绵延继承,成为殷周文化的活化石。抬阁就是一颗璀璨的古文化宝珠。抬阁是一种民间艺术,原为祈祷神明所兴,在丰收之后,为祭典皇天厚土,村民们搭上高台,磊起桌椅,穿上宽大的鲜服,热热闹闹,载歌载舞,欢呼来年丰收。其时并无固定的名称,或曰干歌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