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民族共返回3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论汉民族的历史过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9卷 第2期  作者:李振宏 出版时间:1997-04-01
    关键字:民族 华夏族 民族大融合 民族大发展 史料研究

    在世界民族史的比较中,汉民族,以其人口众多,历史久远,典籍承续不断,文明业绩宏伟壮观,而堪称世界之最。汉民族的历史、文化及业绩,是世界上一切华裔侨胞的骄傲。每一个炎黄子孙,不仅需要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与辉煌,而且需要知道我们这个民族的历史过程。这样才能明了我们祖宗的根系,更增加我们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本文提供的即是关于我们这个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概说。一、汉族的前期阶段——华夏族(五帝及夏商周)「汉族」之称因汉王朝而得,但其历史却并非始于汉代,而是形成于

  • 文章紀念岳飛八七六年誕辰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3期  作者:李安 出版时间:1979-03-25
    关键字: 岳飞 民族英雄 诞辰纪念

    笔者硏习史学,至佩当今史学大师钱宾四(穆)先生在所著「史学导言」(中央日报社印行)第二讲中所说:「我认为治史只有八个字最重要,一曰『世运兴衰』,一曰『人物贤奸』。」此于宋史中的岳飞、秦桧,可得显明例证。因为岳飞在南宋初年光复建康(今南京),剿除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各处匪乱,使有内忧外患的政府,奠立稳定局面,继而,再光复襄阳六郡,北伐连克河南数地的贡献,于世运之「兴」,表现了民族英雄的成就,是以历史上一直目之为「贤」。反之,秦桧在金人「惟以和议佐攻

  • 文章守歳之心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2期  作者:楊子 出版时间:1985-02-28
    关键字: 守岁 传统习俗 民族文化

    十九日晚是大除夕,是守岁之夜;我将以虔诚的心愿,整晚守岁。不管守岁的传统意义如何,不管守岁有什么习俗与传统;我守岁,是出于虔诚的心愿——对于国家民族文化的皈依。如果守岁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象征,我守岁,就是依藉这象征,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我守的不是岁,而是守岁所表现的源远流长的崇高与神圣的民族感情。我的虔诚心愿,也是向着沦陷的大陆祖国。我不是此地的过客,我热爱台湾,我在此地居住的岁月,无论从那一个角度上看,以那一种原则为准绳,我已是十足的台湾省台北市

  • 文章北魏時代的陶俑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7期  作者:馮志清 出版时间:1980-07-25
    关键字: 北魏 陶俑 艺术鉴赏 民族融合

    特色,土质黝黑,多半不上釉,而且因为边疆民族的迁入,所以陶俑的服饰,男的多着胡服,或着两当,戴甲胄,女俑大抵身裁修长,高腰,宽袖,右衽,衣裙长垂,与顾恺之的名画「女史箴图」上的服饰相似。我们不妨欣赏这幅图中的陶俑,俑身却只涂上粉彩,其他造型、服饰,都是北魏时期的代表作。下图四个乐俑,虽然塑制略简,但望之却朴拙有趣,四个乐俑中,左起第一、第三、第四俑各持小鼓,均由左手执鼓柄,右手未执棒,似用手掌作击鼓姿态,第二俑则在左腋下夹一具长腰鼓,右手扶鼓身,由他们生动

  • 文章(尋根溯源)中華民族姓氏源流

    来源期刊:《豫聲雜誌》 第2期  作者:氣清提供  出版时间:1999-04-01
    关键字: 中华民族 姓氏源流 堂号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台湾省分会,已邀请专家硏究整理出中华民族各姓氏的源流,并找各姓氏的堂号,呼吁每一姓氏的家宅,广泛设置堂号、祖宗牌位,大家设法修订族谱(谱牒),使每一个人都能认识自己的祖先,以发扬尊祖敬宗的不忘本精神。木有本、水有源。木本水源是说明每一姓氏发祥的过程,也是每个子孙愼终追远的根据。数千年来,不论政治领域的扩张、天灾人祸的迁徒、经济环境的发展,即使海角天涯,中华民族没有一家忘了他们的根源。这种理论精神的凝聚,宗族观念的团结,端赖一种

  • 文章民族扫墓节史话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黃敬齋 出版时间:1979-04-25
    关键字: 中华民族扫墓节 清明节 寒食节 民族习惯 历史渊源

    纪元前四千六百一十五年,我国始祖黄帝轩辕即位,他为我国奠下了许多基业和深厚的文化;国民政府定都以后,为了纪念他的功蹟,就定每年淸明日为「中华民族扫墓节」。民族扫墓节的由来,既是渊源于固有的淸明节,民间习俗每当这一天,必须祭扫祖宗墓地,也就是追念祖先的意义,现在改为民族扫墓节,是继承固有的宗族观,扩而追念民族远祖,以为发扬民族道德,增强民族自信的社会敎育,是具有极大的意义的。古时祭祖本来在宗庙擧行,或在家中祭祀,扫墓祭祖自三代以后才有的,至于「淸明佳节,上

  • 文章民族英雄岳飞铜像落成有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1卷 第7期  作者:李安 出版时间:1979-07-25
    关键字: 岳飞 民族英雄 铜像落成 纪念感言

    台北巿林森公园内由中区国际狮子会捐献恭塑的民族英雄岳飞铜像,于本(六十八)年六月二十八日落成揭幕,兹以由国际性各界人士自由组成团体,共同决议恭塑此像,就岳飞史事来说,乃系首创,谨述所感,以资纪念。按我中华民国武昌首义处有「岳武穆遗像亭」,躬亲参与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开国元勋张知本先生于五十八年笔者作成「岳飞史蹟考」赐撰序言有说:「宁宗之世,追封武穆为鄂王,使鄂之人士,承受『还我河山』之宏愿,发为武昌起义之声威,三月之间,擧国响应,淸社以屋,民国以成。」今于

  • 文章偉哉!中華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8卷 第4期  作者:單寶慶 出版时间:2006-10-01
    关键字: 中华民族 八卦 黄帝 历史考究

    前言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光采灿烂的民族,自黄帝迄今雄居东亚约四千七百余年。黄帝一统前,已有包牺氏时代十六帝约1,260年,女娲氏后,大庭氏等凡十五代,神农氏八帝约530年,这段历史尙无统一国家组织,所留史料只有支言片语和出土实物为鉴证,唯有八卦、河图和洛书流传。【八卦】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哲学概念,是打开宇宙奥秘的一把金匙。宇宙由太极而天地;天地则生四象;东南西北,春夏秋冬。所谓『无极生有极,有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阳、阴),两仪生四象(少阳、太阳、少阴

  • 文章黃帝子孫毋忘乃祖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6期  作者:馮百乎 出版时间:1973-06-25
    关键字: 黄帝 中华民族 平乱 内政建设 衣食住行

    中华民族,就是这样构成的。所以中华同胞,都自称是黄帝的子孙。中华民族融合的动力是文化而不是武力,融合的方法是同化而不是征服;中华文化是建立在仁爱和互助的基础上面的,所以孕育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博大精深理想,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崇高伦理观念。将来欲获致世界永久的和平,和人类共同的幸福,必有赖于此种理想的发扬,凡我黄帝子孙,都应引以为荣的。黄帝在位一百年,死后葬于陕西省黄陵县之桥山,每年淸明节,政府必派代表前往扫墓致祭。迁台后,届时仍擧行遥祭,各县巿均分别擧

  • 文章中原文物價值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5期  作者:呂佛庭 出版时间:1969-07-01
    关键字: 中原文物 民族文化 甲骨 陶器 瓷器

    引言中原文物即河南出土的古物。这批古物原来在河南开封博物馆陈列,于对日抗战时期迁移战时首都重庆,光复后,重庆吃紧,又抢运台湾。先寄存台中,后又移藏山地。自豫移川,原有七十余箱,运台者仅有三十八箱,尙有二分之一留在四川,不知现今流落何处。铜驼飘零,令人悽怆!敎育部为宣扬民族文化,特别把存台这批「中原文物」迁运台北,选其最有价値者在国立历史博物馆公开展览。我第一次参观「中原文物」是在民国二十三年,在开封博物馆举行画展,由关百镒馆长陪我全看过一遍,光阴荏冉

共36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