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分布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新石器時代的中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4卷 第9期  作者:石璋如  出版时间:1972-09-25
    关键字: 史前中原 考古发现 遗址分布

    图二:(1)所示,为大赉店出土,红地无纹,口径250公厘,高150公厘。(二)盆形器:大口,平底略凹,分布的区域,秦晋较多,甘靑较少。(三)缸形器:中口,鼓腹,平底略凹。图二:(2)所示,为秦王寨出土,红地红纹,高330公厘,口径290公厘,腹径342公厘。(3)为河阴池沟寨出土,红地彩饰,乃复原器。在晋豫出土者多为土质如上所述,在陜甘出土者多为沙质,腹部有细划纹。(四)罐形器:小口,短颈,鼓腹,平底,在甘肃葬地中出土的最多。(4)从半山出土,红地黑彩,器高

  • 文章漢族的主流——客家民系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5卷 第10期  作者:饒穎奇 出版时间:1973-10-05
    关键字: 客家民系 汉族 源流 分布 民性

    ㈠导言客家,是黄帝嫡亲的苗裔;也是大汉民族一支重要的主流。其分布地区,以我国西南、东南各省为主。总人口约在四千三百万以上,由于具有独特的语言,民性和风俗、习惯,所以也就形成一个单独的民系。客家,所以被称为「客」,「客人」,「客家人」的理由,顾名思义,当与本地土住有别,那末这一支人究竟从什么地方?什么年代?迁到西南、东南各省?迁徙的经过情形怎样,对于当时政治、经济、社会的影响怎样,和后世的历史关系,生活演进又怎样。凡此种种,都是中外学术界从事民族学、社会学

  • 文章河南鄭縣回民概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6卷 第6期  作者:鄭道明 出版时间:1974-06-25
    关键字: 回族 礼拜寺 宗教 经济贸易 人口分布

    鄭縣位於黃河之南大平原上,爲隴海平漢兩路交點,交通地位的重要在今日已過於開封洛陽。人口約一萬餘,囘民佔有九分之一。外來的囘民人口,佔本縣囘民總數六分之一。這些囘民差不多,都是做小生意度日,他們的生活有時不免是很困難的。然囘民中之稍有資產者,和一般熱心宗敎的人,不惜重資,在此建築禮拜寺,從事其他囘敎之宗敎事業者,也頗有可觀。鄭縣的禮拜寺,共有八座,其中附有女寺者三座。今分述於後:㈠城內禮拜寺:此寺年代最古,大槪是建於明朝。寺內有南北二講堂,敎長室、海立凡室...

  • 文章鬼方隗姓赤狄考(三)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8期  作者:張與仁 出版时间:1987-08-30
    关键字: 鬼方隗姓赤狄考 鬼方地域分布 历史资料 学术研究

    ■这一部份鬼方于西周亡、幽王被杀后,遂即乘乱向中原前进,他们是由隗国分出的,观于隗国之退而称皋落氏,其实力颇受鄋瞒分出之影响也,鄋瞒于到长邱之后,与宋打上最激烈之一战,互有重大损伤,鄋瞒仍前进建立戎城[2]以为基地,长期侵扰其周围各国,尤其不断出入济西一带之地,故鲁■为济西之戎,春秋隐二年『春,公会戎于潜』『秋八月庚辰公及戎盟于唐』(高平方与县)庄公数与会盟,祇求保持和平,鄋瞒则远侵齐国,至文公时,并扰鲁之西境,鲁人不胜其烦,乃求助于晋,文公七年(公元前六二七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