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行仁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孔子的德思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7卷 第11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5-11-30
    关键字: 孔子 文化研究 仁德 天理

    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外王事功。孔子曰:『夫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篇)。己立、己达是内圣;立人、达人是外王。孔子曰:『若圣与,则吾岂敢;抝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篇)。为之不倦是成己,乃内圣功夫;诲人不倦,是外王为。孔子曰:『者,人也,亲亲为大[2]』。这是说: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人为万物之灵,有最高的智慧、有理性、有群性、有成取义的神性。⒋行仁的途径—孔子一生以敎行仁为职志。行仁的途径,不止一端。行仁的目的在拯民于

  • 文章贺南港爱医院新厦落成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5期  作者:郭子林 出版时间:1975-04-03
    关键字: 仁爱医院 张广信 义行

    宾主尽欢,共表庆贺。张广信同鄕之为人,在「河南同鄕」杂志第一期「好人好事」中已有专栏介绍,不再多予赘述。总之,张同鄕以精良之医术,爱之医德,端正之操守,诚厚之待人,在南港苦干二十二年才获得今日之成就,这决非幸致。尤其可贵者,张同鄕虽相当富有,但从不持富而骄,因财而傲!乐善好施、救助同鄕是他的兴趣!计自五十八年起,他在南港区设置河南同鄕子弟奖学金,每年捐出专款,作为该区河南同鄕子弟升学之需;又奖助其姻弟由中学以迄赴美获得博士学位,二十余年如一日;其义善擧,已不

  • 文章「七七」變起抗戰軍興

    来源期刊:《安陽文獻》 第8期  作者:李玉江  出版时间:1992-01-01
    关键字: 七七事变 临沂战役 沛县突围 太行山会战 李宗仁

    惟恐影响士气,但不到片刻时间突由后方传来令人鼓舞的好消息,庞将军已安然脱险,来到了商邱县之毛固墩,喜讯传来人人兴奋,但朱旅长已在半小时前一命归天了,朱将军,学养深厚,为人忠诚厚道,遇兵甚厚,惟性情刚烈,他慷慨成,令人敬佩,悲伤!旅长遗职由副旅长黄书麟暂代,在悲喜交集的心情下,于入夜后,下令向商邱方向转进。全军在商邱城东毛固墩寨附近集结后,检讨沛县突围之得失,论功赏,有过必罚,补充团李团长振淸,屡建奇功,晋升一一五旅旅长,全军官兵人人都称赞他是众望所归最适

  • 文章家事國事有歡笑有悲哀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20期  作者:姚建業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同乡会同仁会议 工作章本 感恩乡长 领导人改选 陈水扁恶行

    一、家事:超级星期六这个周末,正逢我县旅台同乡会,第六届理监事改选后,第一次理监事、荣誉理事、总干事新旧任交接以及工作同扩大联席会议:是日假台北市长沙街「国军英雄馆」举,大家欢聚一堂,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由笔者主持。有关本会调合人物总干事一职,十数年来,对会务的推动,幸赖历任总干事:在黄东方、高国恩、程子荣、王庆海、赵赢瑞诸乡亲对会务热心经营,努力耕耘下,会务的运作非常顺利成功。但是,由于赵赢瑞小姐因家务繁忙,无法兼顾,一再坚辞不克续任,此一问题困

  • 文章劉景健先生忠黨愛國事蹟史略

    来源期刊:《河南同鄉》 第57期  作者:夏兆端 出版时间:1988-01-03
    关键字: 刘景剑 豫南望族 高级职业学校 政治学院 行善施

    感人。先生秉性豪侠,善施不分遐迩,德泽广被,国人省民沐其德受其惠者不知凡几,而先生待人以诚,爱国以忠,德业令誉并臻,又得贤淑佳配,相得益彰,其夫人宋曼西女士,系出名门,学识渊博,贤淑过人,历任国大代表、中小学校长,相夫敎子兼理公务敎育,内外肆应,表现杰出,备受亲友赞誉。育有三男二女,均留学美国,各有成就,俱已成家立业,两位女婿又各学有专长,一门多才,兰薰桂馥,谚云:为善必昌,大德之后荫泽绵长,观诸先生尤为洵然。

  • 文章王希哲的济世事业与爱情怀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8卷 第1期  作者:若佛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人物事略 仁心善行 回馈故乡 捐助同乡会 学校教育

    封邱王希哲,诚信豪爽之人也。少年时因避乱离鄕来台,机缘遇合得入中药界服务,在老师傅指导之下,勤奋工作,勉力向学,未几即熟辨药材,通晓药性。遂以俭用所蓄,自力创设上海同德堂国药号,经营伊始,备尝艰辛。幸以信实获得友好资助,兼以营运有方,渐有起色。婚后复有贤妻林瑞宝女士同心协力,发展益加迅速。希哲夫妇基于爱心,当稍有余力时,即开始助人为善。举凡敬老救贫,奖助同鄕子女向学,推展公益文化事业等,莫不慨解义囊,鼎力支持。仁心义行,口碑载道。开放大陆探亲次年,复捐

  • 文章孟子的學術地位與思想(上)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6卷 第4期  作者:張金鑑 出版时间:1984-04-30
    关键字: 人格表现 史记列传 政治家 亚圣 主张人性善 言必及仁义 先王之道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之也』(孟子,公孙丑上)。人若不行仁、义、礼、智是戕贼其本性,非性之不善。孟子强调保持及充养善性的重要曰:『凡有四端于我也,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燃,水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若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公孙丑上)。孟子认为人之善性,乃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天理,良知与正义。故曰:『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好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心独无所同乎?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故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