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库收录台湾地区期刊,为给研究者提供原始资料,本库保存期刊原貌、未删改,不代表本库认同作者的观点和用语,请鉴别!
一定要把感情投入,而且还要在台上眞的流出热泪来,如此才被认为够味道。在这一段「悟戏」的过程里,王海玲受到了磨炼。豫剧重唱,旦角主戏,一唱就有四十多句,但背词现在已难不倒王海玲了。她说那是豫剧的剧本编得好,唱完第一句,就能「想」到第二句。但当年她在「坐科」时,却常因忘词挨打。以后她学乖巧了,在台上一忘了词,进了后台,就马上找根木刀片,先到老师面前「请领责」。说也奇怪,老师竟也放过了她。在王海玲的舞台生涯中,最使她难以忘怀的,就是由民国六十七年起,蒋总统经国先生
今年,是我的老师张岫云从艺六十周年,人生七十年来,她认认真真演戏,清清白白做人,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人生光辉的篇章。作为她的学生,我由衷地为她高兴。张老师艺术生涯的六十年是步履艰难的六十年,求新奋斗的六十年,也是成就辉煌的六十年。在这六十年中,她呕心沥血,甘苦备尝,为豫剧在台湾的扎根、传播、发展,为两岸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开拓性、历史性的贡献。她本身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亦是一座巍峨的高峰,有目共睹,令吾辈高山仰止。虽然我与张老师相识恨晩,和她相处的时间又极其有限
(本文由趙義庭口述,王景中整理。山東曹縣人,1916年。已退休,住鄭州市。王景中是河南長葛縣人,1916年生。9151年西北師範學院畢業。現爲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戲劇家協會河南分會理事,住鄭州市。)
我省豫剧常、陈、马、崔、阎五大流派,尽管风格不同,但从她们的艺术生涯中,以及他们的代表作品里,对自己塑造的艺术形象的眞、深、新的追求却是共同的。我从艺三十多年来,以演小生为主。对于豫剧五大流派的技艺我难以一一都在舞台实践中学习体现,但她们共有的求眞、求深、求新的艺术作风,使我找到了打开艺术殿堂大门的钥匙,也领略了艺术创作的无限风光。在艺术创作中,由于我注意了对眞、深、新的刻意追求,使我塑造的一系列以小生形象为主的剧目如《胭脂》、《陆逊拜师》、《金殿抗婚
版权所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
大陆赴台之各省市同乡会文献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您当前的IP是: Processed in 0.068 second(s)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8208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079号 京ICP备06036494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