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豫剧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豫剧「祥符调」讲座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20期  作者:宋桂玲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讲座记录 豫剧祥符调 唱法特征 豫剧之缘 豫剧振兴

    ——河南省广播电台请马明昆团长、刘建勋作者、我三人讲豫剧「祥符调」的情况——

  • 文章豫剧《杨金花》演出后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2期  作者:昭美 出版时间:1970-02-01
    关键字: 豫剧 《杨金花》 飞马豫剧队 演出

    自「飞马」豫剧队许贵云等演出「杨金花」一剧,荣获总统两万元奖金后;继而许贵云与王海玲,又均获得中国文艺协会奖状、奖章,开了从事戏剧工作者(包括国剧、地方戏)之先例,于是「豫剧」又受到若干人士重视。而杨却俗、陈纪滢等先生发表评述,推介豫剧之文字,本刋亦先后予以转载。同时更激励了「陆光」豫剧队之奋发、努力,因许贵云原系「陆光中坚,当其加入「飞马」后,封君平也以拍摄电影而离开,致「陆光」实力大减。除却极力培植传瑞云(旦)胡台英(生)外,又拉入名旦张岫云助阵

  • 文章观「五凤岭」豫剧纪事抒感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2卷 第3期  作者:葉祖灝 出版时间:1980-03-25
    关键字: 《五凤岭》 豫剧 观后感 诗词

    民国六十九年(庚申)新春,台北市河南同鄕会擧行春节团拜大会于中山堂中正厅,少长咸集,座无虚席。会中并邀海军陆战队豫剧队演出「五凤岭」豫剧助兴,剧情曲折感人,意义深长。观后率成小句五则,以志顚末,并抒感怀。其一贞观之治史扬名,大典抡才集士英。寒畯微儒资斧匮,李怀玉得致公卿。其二武艺惊人常秀兰,校场比斗杀邪奸。幸逢鲁国公亲保,赎罪之身刑恕宽。其三天下初平善用兵,五凤岭上对垒营。文才武职封元帅,讨逆王师事远征。其四洛阳才女吴凤英,万里寻夫重爱情。红粉金戈挥战下

  • 文章豫剧罗焕跪楼感想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38卷 第4期  作者:高安澤 出版时间:2006-10-01
    关键字: 豫剧 思乡 乡土风俗

    大前年去丝路,在长安市鼓楼旁,买几张豫剧光碟,常放映观赏,特喜爱。焕随奶奶去瓦岗寨投靠爷爷,路经山寨逢焦金娥,因阻路交战被擒。金娥爹返寨,见小将有些相识,问明乃救命恩人罗义之孙,于是接老夫人上山欵待。焕不服金娥武艺,再战被打倒,娥父责女,金娥说闹著玩的。两家长辈商议焕娥结婚,洞房内焕以丈夫之尊欺娥,娥忍无可忍再斗。奶速往解围,说罗家三代怕老婆,爷花枪是奶奶所教,逼焕在绣楼跪娥,陪礼请罪。安泽想起七十五前订婚,六十五前结婚情形,很爱此剧,多次播映欣赏,今又

  • 文章豫剧表演艺术家宋桂玲主演「桃花庵」观后感

    来源期刊:《鄢陵雜誌》 第12期  作者:任濤 出版时间:1997-01-01
    关键字: 宋桂玲 豫剧 《桃花庵》 唱词

    本文作者任涛先生,豫剧权威。曾任河南省豫剧院三团团长、焦作文化局局长兼豫剧团书记、安阳地区文化局局长、河南省豫剧一团团长等职。编剧创作,贡献良多。现已离休。回顾往事,记忆犹新。观感细致,弥足珍贵。钻研不懈,令人敬佩。——编者——

  • 文章豫剧「扬汉威」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卷 第9期  作者:昭美 出版时间:1969-11-01
    关键字: 豫剧 《扬汉威》 故事来源

    豫剧也可称做中原戏剧,因河南是「中州」之地,正是代表中原文化而得名,又由于它的根源是正统思想,所以在演出时皆以忠、孝、节、义为主题。以其唱做逼眞,音韵和谐,受人欢迎程度不在「国剧」之下,将来或可超越国剧,若干人多误为系「地方戏」,实则非是。仅以观众分布地区来说,就有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江苏、安徽、湖北及台湾(若干台胞对此也非常喜爱)九省之多,试问其他戏剧能否如此?由于笔者籍列山东,即可做一例证。笔者前在本刋「也谈豫剧」一文中,曾提到「解忧公主

  • 文章「楊金花」與「全陂關」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2卷 第6期  作者:昭美 出版时间:1970-06-01
    关键字: 《杨金花》 《全陂关》 豫剧

    前次国军国剧「观摩赛」中,隷属空军之「大鹏」剧团,曾推出「新」戏——「金陂关」,由大鹏后起旦角郭小庄主演,实则是豫剧「杨金花」之翻版。在豫剧中有关杨金花之戏剧,共有两出。一系「平辽东」(穆桂英挂帅),一为「杨金花」,即「杨金花挂印」之简称,前者以穆桂英为主角,后者则系杨金花挑大梁。吾人在台湾首先见及张岫云、毛兰花等之「平辽东」,以后才见及许贵云、王海玲等之「杨金花」,或谓「杨金花」系就「平辽东」所改编,自有蛛丝马脚可寻。惟当「杨金花」一剧受国人重视后

  • 文章梁山伯与祝英台已编成了豫剧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4卷 第9期  作者:陳宏 出版时间:1982-09-30
    关键字: 豫剧 梁山伯 祝英台 四郎探母

    梁山伯与祝英台」已经编成河南戏,在月中的国军文艺中心演期里就要推出了。陆战队政战部副主任张静和表示:豫剧队计画,还要把几出广受欢迎的国剧戏码,在近期内改编成河南戏陆续推出,像锁麟囊、四郞探母等,都列人他们的工作进度。他们相信,经改编后的国剧剧目,会比国剧更精彩,更曲折感人,也更会受观众欢迎。因为国剧的戏码,尤其是「传统」的老戏,似乎都已定型,谁也不能动,更不敢改。但若换了一个剧种,就可把「积非」改掉,而更趋完美了。像四郞探母,这是一出历经「挫折」的戏

  • 文章一千四百年前的豫剧——「兰陵王」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8卷 第10期  作者:張若鑑 出版时间:1976-10-25
    关键字: 豫剧 兰陵王 日本雅乐

    是:代面(即兰陵王)、拨头、踏摇娘。……以上三种戯曲都产生在北朝,所以有人说南朝乐发达;北朝戯发达。」「拨头」的来源,说法不一;「踏摇■■则是更道地的雏型豫剧,因不属本文范围,姑置不论。今将有关「兰陵王」的记载抄录于后:旧唐书音乐志:「代面(即兰陵王,亦称大面)原出北齐。北齐兰陵王长恭,才武而面美,常著面具以对敌。尝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齐人壮之,为此舞以效其指挥击刺之容。谓之兰陵王入阵曲。」乐府杂录鼓架部:「代面始自北齐,神武弟有胆勇,善战閗,以其颜貌无

  • 文章豫剧《梁祝缘》唱功多唱腔高

    来源期刊:《中原文獻》第19卷 第5期  出版时间:1987-05-30
    关键字: 豫剧 《梁祝緣》观后感 唱功多唱腔高

    在「新象」今年擧办的国际艺术节中外节目中,除明华园的歌仔戏曲外,只有豫剧「梁祝缘」是最具地方特色的地方戏,由「豫剧皇后」王海玲和朱海珊分饰英台、梁山伯。除年长一辈喜欢地方戏的观众外,年轻一代对我国的地方戏曲是极为陌生,甚至有些排斥,但在金钟奖颁奖晚会上,由王海玲和方芳搭档的一段地方戏是当晚节目最讨俏的一段,王海玲的「上花轿」身段和看的人目瞪口呆的「绞刀」,令全场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津津有味,使从未接触过豫剧者深感兴趣。以这种精简而趣味的混合方式推展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