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抗战共返回5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陈诚与湖北抗战(军事部分)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36期  作者:于麗 出版时间:2000-07-10
    关键字: 陈诚 湖北抗战 抗战纪实

    在湖北领导了武汉会战、宜昌保卫战、宜昌反攻战、鄂西战役等,始终坚持抗战,其卓越功绩应该永远记载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1] 《陈诚私人回忆资料,第七节㈡整理武汉城防》,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2] 《陈诚私人回忆资料,第八节㈡筹备国防》,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3] [4] 日本防卫厅硏究所战史室:《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二卷第一分册,中华书局,一九七九年,第八十九、一〇七页。[5] 陈诚:《抗日战争中的武汉战役》(一九三八年六月

  • 文章何成濬將軍戰時日記(二)民國三十一(一九四二)年至民國三十四(一九四五)年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60期  作者:何慶華 沈雲龍  出版时间:1981-07-10
    关键字: 何成濬 抗战 日记

    期不远。此等谬论,实侮辱中国太甚,在寇酋等之用意,或欲于此欺骗志行薄弱之中国人,冀减少中国抗战力量,其愚亦可谓极矣。彼之所谓东亚共荣圈,不过拟划全东亚为彼之征服地,以全东亚人民充其奴隶,供其役使耳。试问朝鲜人、台湾人是否与寇本国人平等?究得有何种福利?此三尺童子皆能知之者。中国人倘若此易于欺骗,则抗战不能坚持至今日矣。做人有人格,立国有国格,今后之中国,只有一往直前,抗战到底,不必计及成败,即不幸而败,民族之精神未泯,不久必可复兴,如误于和平,即将沦为奴隶,倭寇无

  • 文章抗战胜利后一年的湖北(续五)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5期  作者:涂翔宇  出版时间:1972-10-10
    关键字: 抗战胜利 监察 武汉

    归案法办,并请先查封其在武汉之所有财产。六·徐怨宇案——抗战前后在武汉恩施的人,对于徐怨宇不会陌生。怨宇死后二十多年,我在「湖北文献」上提到其人其事,实在内心沉痛!徐怨宇原名徐振鹏,与我小学同学,他小我一岁,低我一年。他白白胖胖,仪表不凡,衣服整洁,雅好修饰,相反的,我黑黑瘦瘦,不修边幅,老用袖子擦鼻涕。当我由校对而记者而副刋主编后,他才开始投稿,稿子写得太坏太坏,他但求发表,缠着我尽量删改,碍于情面,除了题目和署名保留外,内容完全是我重写。他的稿子愈来愈多

  • 文章宜昌所编纂抗战史料获得大陆专家肯定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94期  作者:本刊  出版时间:2015-01-10
    关键字: 宜昌抗战 抗战史料 专家肯定

    文◎本刊十一月廿九日由宜昌市相关单位所编纂的《宜昌抗日战争史料汇编》获得大陆专家评审通过。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会长张海鹏,中国抗战史学会会长步平等专家一致认为,《汇编》首次提出的「宜昌抗战」史学槪念准确,有现实的学术价値和政治意义。专家指出,宜昌抗战的内涵不仅仅指在宜昌进行的抗战,而是武汉失守后,自民国廿八年至民国卅四年期间,在以宜昌为中心的大约二十万平方公里的广大区域之间,所进行的拉锯战、持久战。宜昌抗战打破了日本企图解决中日战场问题,拱卫

  • 文章中國近代史事長詠——武漢大會戰(下)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53期  作者:萬文彬 出版时间:2004-10-10
    关键字: 武汉会战 追溯历史 抗战纪实

    作战部署等情)。又《孙连仲年谱》第四册P2389—2390,亦载有我五、九两战区防御系统说明,并注明第五战区兵力为二十八万人,第九战区兵力为三十八万人。万按:依据孙书估计,五、九两战区之总共兵力为六十六万人,此似太过保守,料两战区用于保卫武汉之总兵力,应不低于七十万人。盖:⑴抗战初期,我成立已久之正规部队官兵人数,近乎足额,例如孙连仲所辖之第三十师,其师长张金照云,该师在湖北广水整训时,全师官兵一三五三六人(孙年谱P2417)。想其他正规国军情形,亦大致如此

  • 文章抗日戰爭勝利後悽涼憶武漢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54期  作者:葉明珠  出版时间:2005-01-10
    关键字: 抗战胜利后 回忆武汉

    武汉,为武昌、汉口、汉阳之总称。水陆运输,四通八达,古称「九省通衢」。坐船进到汉口,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江汉关大厦和标准大钟,这是汉口的地标。进入汉口市区,马路斑斑点点,正是战争留下的痕迹,劫后陵夷,到处可见。犹忆抗战中期,笔者深入太行山区,直捣敌人心脏,持久作战,粉碎敌人速战速决之迷梦。当时,日军在我敌后地区,加强政治宣传攻势,对我敌后地区,投掷纸弹,宣扬日本占领地区之繁华。以瓦解我军心。一见武汉方知其宣传之虚妄。公共汽车,既少又旧,俗称老爷车。乘客一字

  • 文章記得國軍凱旋時

    来源期刊:《湖北文献》 第152期  作者:呂學趕  出版时间:2004-07-10
    关键字: 抗战胜利 汉口 凯旋游行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正式昭吿無條件投降後,國民政府第六戰區司令長官司令部即命令前線部隊八月二十七日開始行動向武漢方向作平面推進。奉命進駐武昌城區是侯鏡如中將軍長的九十二軍。進駐漢口城區是宋瑞珂中將軍長的六十六軍。兩軍到達武漢後,即在九月十五日同時分別在漢口、武昌舉行了盛大隆重的入城遊行式,武漢市民「萬民歡騰,呼聲雷動」。這一天,是武漢城市歷史閃亮的一天。筆者有幸,在省圖書館看到一九四五年九月十六日華中日報關於這次遊行的報導,至今讀來仍令人感奮不已。...

  • 文章温前人德泽,励来者心志——读汪大华先生《湖北文献与抗战史》感言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30期  作者:羅福惠  出版时间:1999-01-10
    关键字: 《湖北文献与抗战史》 读后感 抗战史实

    一九三八年一〇月二四日,是一代名舰中山舰在湖北金口被日机轰炸沉没之日,也是悲壮的武汉保卫战即将落下帷幕的前夕。为了纪念这一震撼人心的历史时刻,湖北史学界人士于一九九八年一〇月二四日至二六日在历史名城武昌召开了「纪念武汉抗战暨中山舰遇难六〇周年国际学术硏讨会」出席会议的有大陆各省市、台湾、日本和加拿大的学者一五〇余人,收到文章将近百篇之多。会议围绕着武汉抗战和中山舰遇难这一中心主题,就多方面的相关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诸如中国抗日战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 文章讀陸軍中將羅公文浩事略有感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23期  作者:劉震 出版时间:1997-04-10
    关键字: 豫西鄂北 抗战经历 回忆反思

    于去(八十五)年七月十日,第一二〇期「北湖文献」刊载,经陈世淸鄕长撰述:「陆军中将罗公文浩事略」一文,始悉罗公战时任职部队,即我当年投效单位,恭读后,兴起无限怀念,唯憾往事已矣,而今人事全非,言之慨叹!谨就记忆所及,简要陈述,以示悼念!一、部队槪述三十军池峯城军长,为抗日名将,属第二集团军孙连仲部。下辖廿七师,师长黄樵松、卅师师长张华堂、卅一师师长乜子彬。这三个师当时所佩臂章:依序为:「铁血」、「英武」、「果敢等代字。因该部队于抗战史上,写下

  • 文章陈诚与湖北抗战(政治部分)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137期  作者:田子渝  出版时间:2000-10-10
    关键字: 陈诚 湖北抗战 追溯历史

    进行的是为民族国家的独立而战,在军事上我们抵不上敌人,只有动员全国人力、物力才能最终战胜敌人。「总之,今日对日抗战,我们却非争一时一地之得失,而是争最后的胜利,而且我们不仅只是为战胜敌人,并且要达到抗日建国的目的……军委会政治部自成立以来,即以此目标为工作迈进之方向,政治部除了整顿军队政训、国民军(政)训与对内对外宣传工作以外,还要努力于改善政治,转移风气,服务社会等事项」[2]。陈诚指出当前抗战的中心任务是保卫大武汉,武汉成为第三期抗战中的最重要的据点

共53条记录 1/6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