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台湾共返回1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服貿」案暨「關說」案之我思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44期  作者:覃怡輝 出版时间:2014-04-10
    关键字: 服贸案 关说案 台湾民主政治 台湾司法

    一、从「服贸案」看台湾的民主政治马英九于二〇〇八年国际金融风暴之际当选总统之后,他除在岛内发行消费券以刺激经济之外,并大力推动两岸间的经贸关系。在反对党的强力杯葛下,他经过两年的努力,才于二〇一〇年六月二十九日和中国大陆签订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接着又花了两年的时间,才再于二〇一二年八月九日签署了「海峡两岸投资保障和促进协议」,其过程可谓是艰苦备尝,其成果也可谓是得来不易。以后,虽然再以不到一年的时间,于二〇一三年六月二十一日签署

  • 文章明鄭臥龍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3期  作者:陳永華  出版时间:1984-07-01
    关键字: 天地会 反清复明 开发台湾

    不已,曾经赞言是再世诸葛亮,并且立刻委其为参军,由其筹组天地会,结合大明志士,从事反淸复明活动。论及陈永华之为人,谦冲静穆,平常言语似木讷,然每每论起大局,却是慷慨雄姿,悉中肯要。且遇事果断,不为羣议动摇,与人交游务求尽诚,生活严谨而绝不怠惰。尽其一生,陈永华虽能于乱世为明郑理出一片天下,然因朝政不振,无法遂其反淸复明大志;谈及其功绩,则以对台湾的开发贡献为最著,有连雅堂之诗为证:「杖策谈时局,军民礼数宽,兵农辅文敎,遗敎在台湾」。当郑经退守台湾,王朝组织仍

  • 文章八桂旅臺兒女的委屈與振作之道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70期  作者:粟明德 出版时间:1995-10-10
    关键字: 同乡会 思想情感 广西人 台湾生活

    形容旅台广西人在党政军系统中求升迁,有如背着一块巨石爬山,比别的籍贯人士要辛苦得多,无论怎样努力,总是难于登上高峯,出人头地,这是实情。只是过去四十多年中从未有人将此挑明讲过,官方当然更不会正式承认,广西人只能默默承受,眞是打落牙齿合血呑。这种不合理的情况,当然会使旅台广西人心中有所不平,但是为著顾全大局,自白崇禧一级上将以次,广西人无不各守岗位努力奋斗,坚决支持政府贯彻**复国的国策。我们在台湾穷,但穷得有志气,以广西人的骠悍勇武,却几乎无人作奸犯科,多能奉公守法

  • 文章在莒情懷 悠悠歲月(四)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49期  作者:李立初 出版时间:1990-07-10
    关键字: 蒋介石 台湾军事改革 个人回忆

    七、联勤复制与个人职务的异动自 蒋公正式恢复总统职权之日起,全国的民心士气,均为之大振,而蒋公更矢志要使台湾成为一个模范省及**复国的堡垒。因此,他老人家对于各级政府机关,尤其是主要的行政机构曁与军事作战直接或间接有关的单位及其人事的布局,都作了很积极而又必要的强化与调整。最显著的是行政院长阎锡山已自愿退休,其职务改由时任东南军政长官兼台湾省主席的陈诚将军继任;国防部参谋本部和台湾防衞总司令部的职权,都大大的予以加强,参谋总长由空军总司令周至柔上将升任

  • 文章广西人在台湾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68期  作者:蒙天祥 出版时间:1995-04-10
    关键字: 广西人 历史发展 定居台湾

    广西人最早到台湾始于何时?历史上记载查得出姓名的,有乾隆、嘉庆两朝三任台湾知府的柳州杨廷理道台。在光緖年间,有来台出任布政使和署巡抚的唐景崧。唐氏对台湾的感情和那份继往开来的壮志,从他留在纪念郑成功的台南延平郡王祠的一副对联,即可看出。对联说:「秀才封王,拄撑半壁旧山河,为天下读书人,顿生颜色;驱逐夷寇,开拓美好新世界,愿中国有志者,再鼓雄风。」中日甲午之战,淸廷战败,被逼割让台湾,唐景崧受台湾民众拥戴,领军与来占日军对抗,奋战至力竭方休。他有一位

  • 文章柳州发现台湾知府墓葬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2期  作者:本社 出版时间:2001-04-10
    关键字: 台湾知府墓葬 杨廷理 历史事迹

    淸朝乾隆、嘉庆年间曾三次出任台湾知府的杨廷理墓葬,日前在广西柳州市郊被发现。据柳州市市志办公室的专家介绍,杨廷理是柳州人,乾隆五十二年(公元一七八七年)到嘉庆十七年(公元一八一二年)二十五年间,曾先后三次出任台湾知府。他在台湾政绩突出,受到当地人民拥戴。在任期间,他撰写了大量有影响力的诗文政论,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开发台湾东北部的噶玛兰(今台湾宜兰),并完成噶玛兰厅的设置。两岸学者对杨廷理的生平一直十分关注,先后整理出版了「杨廷理台湾治绩考

  • 文章白崇禧与台政改进——「白崇禧上将与台湾二二八事件座谈会」发言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74期  作者:黃嘉謨  出版时间:1996-10-10
    关键字: 白崇禧 二二八事件 台湾改革

    五十年前,民国三十六年二月二十八日,光复甫经十七个月的台湾,突然发生事变,通称为「二二八」事件,虽经台湾行政长官公署予以处理,而省内各地相继纷扰未已。急报传至南京,国民政府随即密切注意。历时六天,国防最高委员会常会即决定特派大员前往台湾宣慰,人选仍待国民政府主席蒋公遴定。国防部部长白崇禧上将,当时正在华北各地督察绥靖区政务,任务尙未完成,即于三月八日奉召遄返南京,次日蒋公召见白部长,嘱命筹议处理台湾事件办法。宣慰台湾的任务,随而落在白崇禧身上。三月十一日

  • 文章大清來治——楊廷理五度入蘭略考(上)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4期  作者:陳進傳 出版时间:2001-10-10
    关键字: 杨廷理 生平介绍 三进台湾 五度入兰

    一、前言清代久任台湾官府,享有盛名,卓立勋绩,而为人感念追思者,实不多见,杨廷理为中翘楚,宜乎仁宗誉称「杨廷理是台湾大出力的」[1]孙衣言则曰:「而尤习于台湾,仕闽三十年,始终不离台湾台湾有事,大吏即倚君以办。」[2]郑兼才更直截了当的说:「杨太守为全台依赖」[3]。尤有进者,清代宜兰之能收归版图,设官治理以奠定兰阳基业,嘉惠乡邑子民,更是杨廷理的不朽贡献。《宜兰悬志》总编卢世标赞曰:「综其筹画开兰事蹟,勤劳备至,尝创建仰山书院,落成之日,赋诗以励兰士

  • 文章从杨廷理诗文集看中原政府与台湾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4期  作者:蒙天祥 出版时间:2001-10-10
    关键字: 杨廷理诗文集 治理台湾 后人纪念

    今(二〇〇一)年七月,我从朋友处得到一本「杨廷理诗文集」,断断续续翻阅,竟花了将近一个月才看完。原先只知道杨廷理是广西柳州人,约在二百二十年前、清朝乾隆、嘉庆年间三度派赴台湾出任同知、知府、兵备道兼提督学政,是平定林爽文、朱一贵啸众作乱、为宜兰(噶玛兰)设治、在历史上对台湾有贡献、为今日台湾人留下美好开拓基础的名宦。看过杨廷理的诗文集之后,才知道他是一位饱读诗书的文人,不是老粗、更不是一般的等因奉此的庸吏。杨廷理的大名虽不以诗文著,而是因三次出任台湾

  • 文章困擾楊廷理一生的幾個經濟問題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95期  作者:歐同化 出版时间:2002-01-10
    关键字: 杨廷理 经济问题 被迫捐官 台湾事业

    杨廷理作为清朝乾嘉时代任职于台湾的地方官员(历任同知、知府,兼台澎兵备道。加按察使衔),对治理和开发台湾曾作出卓越的贡献,深为时人所称道及后世人民所敬仰,这是载入史册,早已有了定评的。但是杨廷理的一生屡屡受到经济问题的困扰,那些经济问题又都是具有极其复杂的政治、社会背景和曲折、迷离的事件进程,杨廷理置身其间,本着自己的性情和有限的官场阅历去处事待人,这就难免有考虑不周处理不当的地方,也很难给自己保持一个白璧无瑕的声望。后人对此,应当根据所能见到的史料,把

共19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