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编后总结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编后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69期  作者:編者 出版时间:1995-07-10
    关键字: 期刊内容 文章简介 编后总结

    有淸一代廣西共出個四位狀元,一位榜眼。狀元爲陳繼昌、龍啟瑞、張建勳、劉福姚;榜眼爲于建章。在四狀元中,張建勳墨寶七言聯已在本刊第三十七期封面刊出,陳繼昌五言聯亦已在本刊第五十二期封面刊出。近承安徽千聯齋主謝鴻軒教授之助,將所收集四狀元墨寶提供本刊採用,六十八期封面狀元龍啟瑞五言聯,即爲謝教授所贈送,並親撰簡介說明。本期封面狀元劉福姚五言聯,亦爲謝教授所提供,再次向謝教授致謝。廣西在北伐中地位之重要與貢獻,朱浤源博士在「廣西與北伐」一文中有深刻之研究與客觀...

  • 文章编后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70期  作者:編者 出版时间:1995-10-10
    关键字: 期刊内容 文章简介 编后总结

    八桂弟子在臺灣的生存環境,和一般由大陸隨政府播遷而來的各省同胞,並不相同,若干地方甚至有備受壓抑的感覺。近年形勢雖有改變,但桂籍鄕親處境的好轉,還有賴大家團結爭取,理事長粟明德在「八桂旅臺兒女的委屈與振作之道」一文中,回顧以往,展望將來,對同鄕多有勉勵期許,値得重視。對日抗戰勝利,今年屆滿五十年。這場爲民族生存所進行的殊死戰爭,給我中華民族所留下的創痛,世世代代都不容忘記。黃嘉謨先生的「抗戰初起與廣西動員」中,曾引述當時擔任第五路軍總司令李宗仁、副總司令...

  • 文章編輯後記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66期  出版时间:1994-10-10
    关键字: 期刊内容 文章简介 编后总结

    本刊本期出版日期,適値辛亥革命起義八十三週年,緬懷當年先烈先賢們從事革命建國的勳績,景仰無已,爰特選刊「廣西新軍與辛亥革命」一文,略以徵示廣西對於辛亥革命的貢獻,藉資紀念,並饗讀者。始於民國十五年七月的國民革命軍北伐,實爲中華民國建國史的重要環節。參加北伐的諸多將領中,獨能內而贊襄統帥,運籌帷幄,出而統軍作戰,指揮若定的,應推白崇禧將軍爲其傑出的代表。「白崇禧將軍北伐史料序」一文,特別指出白將軍在北伐期間的重要事功,至少包含八項,雖旨在推介「白崇禧將軍北...

  • 文章編輯後記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48期  作者:編者 出版时间:1990-04-10
    关键字: 本期总结 编后 致歉

    黄嘉謨先生,爲本社編輯委員及本刊之主要撰稿人,他是一位近代史的專家,其所發表於本刊之文稿,無一不是有關我省近代省政建設和典章制度的寶貴資料,甚具歷史與學術價値,彌足珍貴。本期又將「廣西年鑑初探」一文寄來,準備分兩期發表,在此文中,黄先生不僅探索「年鑑」的歷史事實和傳承,且對李、黄、白統一廣西後省政建設進步的情形,將有詳細的紀錄、敍述、與統計,實爲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料,値得大家珍惜。本會顧問兼文獻社編輯委員謝康博士,除現任國民大會代表,忠貞愛國,盡瘁國事外,...

  • 文章編輯後記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49期  作者:編者 出版时间:1990-07-10
    关键字: 本期总结 编后 致歉

    明代先賢顧祖武所著之「讀史方輿紀要」一書,乃我國國防文化不可多得之著作,其對廣西地理之評述,亦有見解極爲深入與獨到之處。本期承陳縱材先生將該書「對廣西地理評述的精要」抄錄並加以簡註,送交本刊發表,殊爲感荷。吾人久別故里,時有懷鄕之念,讀此當更加深吾人能有早日「光榮還鄕」之熱望。同時,我省在此地出生而對廣西實情所知甚微的年輕子弟,讀此更可得知我省山川之秀麗及各地風物之特殊,尤其它在歷史上與國防上之地位和價値,必將獲益良多與心生愛慕。甚願各鄕親及我省之靑年子...

  • 文章編輯後記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45期  作者:編者 出版时间:1989-07-10
    关键字: 编后语 本期总结 约稿

    考試,爲我國固有的一種最良好同時也是最公平合理的制度。所以 國父提倡三民主義,實行五權憲法,就將「考試」列爲五權之一,與行政、立法、司法、監察並行,可見 國父對於考試權之重視。我國目前之政制與政府的結構,亦係依照 國父之三民主義與五權憲法而組成。但凡百政事,其實行時没有任何一種政令和措施會比考試更爲公平與合理。如今日之大專聯考,自實施以來,數十年間,未聞有任何人情可以關說,也未聞有任何特權可以介入。縱然近年有不少學者對於這種所謂「一試定終身」的作法,認爲並...

  • 文章編輯後記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46期  作者:編者 出版时间:1989-10-10
    关键字: 编后 本期总结 约稿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敎育乃國家的百年大計,也是國家求生存、求發展、求進步與求富强的根本之所在。蓋國家之一切建設,無不以人才爲本,人才之養成,則唯敎育是賴,而敎育之能否普及與其推行之是否著有績效,又以敎育師資素質之良窳而定,故敎育師資之培養,關係敎育之前途與發展,至爲重大。我廣西僻處邊陲,山多林密,地瘠民貧,且交通亦多不便,因而敎育每較中原及沿海各省爲落後,所幸自李、黃、白統一廣西以後,省政當局對敎育之推行,不遺餘力,聲譽遠播,卽以八年抗戰期間,處境萬...

  • 文章編·後·記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73期  作者:編者 出版时间:1996-07-10
    关键字: 本刊总结 编后语 编后

    世界廣西同鄕聯誼會、臺北廣西同鄕會和「中外」雜誌社,六月廿三日在臺北巿合辦了一項名爲「族羣融合的典範—白崇禧上將與二二八事件善後」的座談會,一方面彰顯健公鄕長對臺灣地方的大義大德;一方面推動實踐「新臺灣人主義」精神,爲子子孫孫開創一片抬頭見喜、有愛無恨的樂土。這次座談會,得世界級的史學巨匠、「李宗仁回憶錄」執筆人唐德剛教授專程由美國趕來參加,並帶來所撰英文「白崇禧傳」,及「老諸葛是小說·小諸葛是歷史」專文。這都是必傳佳構,凡我同鄕,均請細品這字字珠璣之作...

  • 文章编后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74期  作者:編者  出版时间:1996-10-10
    关键字: 本刊总结 编后记 编后

    臺北廣西同鄕會舉辦的「族群融和的典範——白崇禧上將與二二八事件善後座談會」成功閉幕後,與會學者專家所發表的書面鴻文、口頭陳述等,由本刊編成專輯,分兩次刊出。前在七十三期登載部分,已引起廣泛矚目。本會理事長粟明德在座談會結束後,以「大德不泯,大義不滅」爲題,對各方學者專家冒溽暑蒞會,據實陳述健公鄕長受政治因素而被蓄意抹煞掉的對國家人民的功勛;以及他當年代表中央來臺處理二二八事件善後,刻意維護、保全萬千臺籍菁英,建議改臺灣行政長官公署爲省政府,並大量晉用本省...

  • 文章编后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71期  作者:編者 出版时间:1996-01-10
    关键字: 编后 本刊总结 下期方向

    隨着臺灣的民主化,旅臺廣西人頭上的一片人造烏雲已經散去。面對新的形勢。理事長粟明德特撰文呼籲在臺灣的廣西籍靑年男女,當此重新抬頭挺胸再出發的時刻,恢復族群意識。在「請回到自己的族群隊伍來」一文中,粟理事長語重心長,對年輕一代旅臺鄕親,應有相當啟廸作用。廣西文獻社自刊出「抗戰勝利五十週年徵稿啟事」,要求早年獻身抗戰,事功彪炳,或身歷其境,聞見翔實的鄕親,撰寫有關「廣西與抗戰」的文獻著作,投寄本社陸續刊出後。先後獲得陳縱材、黎明凱、梁學乾、李人翹、胡中嶽等位...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