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萧县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汤故上将恩伯与萧县人之关系

    来源期刊:《蕭縣文献》 第3期  作者:李祥禎  出版时间:1986-02-01
    关键字: 汤恩伯 追思哀悼 抗日名将 萧县人

    重任于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汤恩伯将军之身。斯时介公任汤集团副总司令兼边区游击总指挥(旋改称边区第二路总指挥)综绾四省边区党政军务,我萧县遂为其经营之战地,凡百设施,无不发生密切之关系。兹略擧荦荦大者,如整编地方部队,重建地方政权,先后委派萧人王子石、朱大同氏为萧县县长,刘瑞岐氏为边区游击第三纵队司令兼萧县县长,王传授氏为边区第四十纵队司令。又鉴于边区青年失学,特成立边区中学(后改为国立二十一中学),汤公任校长,王介公任副校长,邑人丁熙民、李

  • 文章蕭縣縣長李公達力挽狂瀾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0期  出版时间:1993-01-01
    关键字: 萧县 县长 李公达 往事 琐忆

    轉載民國卅七年春,縣長黃體瀾先生應桑梓之邀,辭職返籍,協助地方建設,由邑人李公達先生接任。李縣長曾於抗戰期間,在湖南省數任縣長,地方父老,期之頗殷。惜地方情況,好景不長。自卅六年中共劉伯誠率大軍越黃河而南,中原戰局,雖間有捷聞,但情勢仍日益滋變。地方局勢,亦險象環生,漸趨艱危。且以對中共作戰,大有不同於敵者,其眞假虛實之間,戰守進退之際,必以其人之道,還諸其人之身。道理種種,尤須自經驗以得之,群力以謀之,然後始可臨民而禦軍,全我而制敵。李縣長返縣之後,以...

  • 文章黃體潤先生長蕭政績回憶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7期  作者:王理揚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萧县 黄体润 政绩 战略地位 国共内战

    前言萧县位居徐州西陲,素为兵家认为「欲取徐州,必先取萧城,方克有济。」抗战初期,台儿庄战役后,日寇为了夺取徐州,竟先突袭萧城,即其实例。时王雪琴县长,率部与城共存亡,坚守数昼夜,终因弹尽援绝,壮烈殉国,然亦与敌以重创。抗战中期,日军为了要巩固徐州,曾以重兵驻守萧境黄口重鎭,并大力培植黄口鎭汉奸邵世恩以军事武力。那时我萧由刘瑞岐公组成的抗日武力,约三千余众,编作两个纵队,一个县保安团,刘公任纵队司令兼县长职务,昼伏夜击,压缩敌寇由面而线,由线而点、而寸断

  • 文章憶往事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20期  作者:馬武純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1938年 1948年 青年军 上海 萧县

    一九三七年(民國二十六年)七月七日蘆溝橋中日戰事爆發,不到二年的時間,日本鬼子就侵略到了我的家鄉。那時我才七八歲,記得全家逃到黃山峪避難。等風頭過後,又回到了原村。但我們馬樓全村都被燒光了。淪陷後,我開始讀書。當時教育不普及,附近村莊都沒有學校。父親爲我求學問題也很爲難,最後送我到親戚家—縱圩子表姑家讀書。張仁清表哥不但是中醫,又是私塾老師,三間房子一間作藥房,兩間作教室。來讀書的孩子,學生一共十餘人。我是從三字經,百家姓讀起。一年後轉到西峪村洋學堂,是...

  • 文章萧县的敎育概况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2期  作者:張祚倫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萧县教育 集体记忆 民国年间

    一、前言离开萧县县境已经三十多年,逃出时未能带出片纸只字,而今要追述萧县敎育全貌,只有凭当时从业同仁的记忆,故本篇记述,即是诸同好的集体合作,不敢掠美,特先声明。我们认为一县的敎育,有赖于全县人民的通力合作,尤其是官绅的倡导及地方人士的支持。因此,我们认为我县的敎育事业,也是全县人士的集体作业,敎育行政人员只是监督辅导敎育之正常发展而已。本文记述内容,起自民初各地兴学,终于三十八年大陆失陷。记述内容虽乏具体资料,以资参考,但我们却绝对根据事实,不夸大,不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