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主题分类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化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阜寧年俗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0期  作者:陳夢斯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阜宁年俗 马文化 贴对子

    馬到成功——迎歲小品歲次壬午,馬來値年,馬在十二生肖中,強健善走,果敢前進,一馬當先,定能掃除蛇年陰沉不振之風,將政治經濟引導向一個新的境界。馬在生物進化史上,發展進程是奇特的,令人費解,從古老化石中,發現在百萬年前的原始馬,其大如狗,不能騎人,也不能拉車,同鹿科動物一樣,在大地上吃草漫遊,後經幾十萬年的演變,馬變得高壯善走了。中國先祖們,在三千多年以前,將牛馬視爲同類不同種的牲畜,牛馬用來耕田拉車服務人類,至今中國人還會說:「來生做牛做馬,來報答你的恩...

  • 文章大中至正·和平至上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0卷 第1、2期  作者:徐崑雲  出版时间:2008-06-01
    关键字: 大中至正 中华文化 佛教 抗日战争

    中国的文化,是诸子百家丰富多彩。各有宗旨和理念,它们又相通、互融、互补。道家:大道合乎自然,崇尙自然;儒家: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外化内不化;佛家:慈悲、宽容,对人富有仁爱之心。在我国召开的世界佛教大会上所倡导的宗旨:善、和、安、得。只有慈善才有和平、和谐,才能安定。经济得到发展,社会得到进步繁荣。人们惊奇地发现,以字意解读,「道士」即为有道之士,「和尙」也就是「和为高尙」,不由肃然起敬。我游道教和佛教圣地九华山。特写粗诗一首表达我的衷情:「不问前程行好

  • 文章抗戰時期吾松的文宣工作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10期  作者:陸震廷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文化宣传 《青声杂志》 话剧 口头宣传

    在抗戰時期松江之敵後工作,當以三民主義靑年圑松江分圑最爲積極;當時朗奎兄担任分圑書記,筆者充任宣傳股長,先後有四年之久。筆者現把這四年中在敵後的文宣工作,就記憶所及,,略述一二,供諸鄕長參閱。在日本軍閥槍尖控制下從事文宣工作,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但還算僥倖,四年中没有出過毛病,敵僞對此没有發覺。發行「靑聲雜誌」在文字宣傳方面,除了張帖文告及鼓舞陷區同胞的宣傳品外,還透過敵僞檢查,出版了一本雜誌,這一本雜誌,以文藝爲主,初名「新聲」,後改名爲「靑聲」(意即...

  • 文章張學良的秘書長張煊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16期  作者:俞振光  出版时间:2003-06-15
    关键字: 张学良 秘书长 张煊 《东报》 文化战士

    宴会中,他突然脸色苍白,举杯无力,接着鼻孔流血,虽用专车送往北京协和医院急救,仍告不治。事后有人认为,当时宴会上有两个日本记者一左一右坐在张煊的身旁,极可能是乘人不备时,在张煊的酒杯里下了毒药。因为张煊多年来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批判,论点十分激烈,日本政府视他为眼中钉,必欲置他于死地。张煊去世时年仅三十六岁,可以说他是一位优秀的抗日文化战士。也可以说是一位公理正义的坚持者,他的早逝应该说是国家和社会的一项损失。张煊死难迄今已将近八十年,身为武进子弟的我们,仍要

  • 文章天堂路上(四)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8期  作者:方速  出版时间:2004-01-01
    关键字: 丁蜀镇风貌 文化 海岱中学流亡学生 艰难困苦生活

    在各个方面更是无法与之相比。学校多文化普及人才就多,经济人文便发达,社会现代化了程度就高。每到星期天,海岱二分校的师生们大多要到丁蜀镇上去,有去洗澡理发的,有去买东西的,多数是去玩的。学校离蜀山四五里路,离丁山六七里路,不算远,来去方便,高兴的时候一天去两趟。天气晴暖的时候,也有人在晩饭后三五相邀著到鎭上去玩到小半夜,载月而归,也有看戏到深夜方回的。我们常常到鎭上去,所见的情形在脑海里积聚起来形成的印象:此处是一个陶器的世界。后来渐渐知道了,享誉世界,闻名全国

  • 文章杏壇寒儒方楚湘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方一清  出版时间:2003-06-01
    关键字: 方楚湘 生平事略 教育事业 档案文化 名贤传记

    方楚湘,生於一八七八年,卒於一九六四年,灌雲板浦人氏。弱冠前後,屢試不第,後轉新學,就讀於杭州西子湖畔蠶學館。一九〇五年曾購買桑條三千支,植於伊蘆山麓,後又植湖桑於板浦北郊,均未獲成功。創辦蠶桑實業失敗後,又就讀於上海師範,一九〇八年畢業後,受聘於杭州江山中學師範科任敎習,後任師範科主任兼數理科敎習。在該校供職一年後,回到家鄕板浦,畢生致力於家鄕基礎敎育事業。先後執敎於板浦私立樂群小學、縣立第一高等小學、縣立初級中學、中正的精勤小學、東海縣立中學和東海師...

  • 文章江河湖海的故事(十六)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15期  作者:凌紹祖 出版时间:1982-02-10
    关键字: 名厨 白宫 落马之湖 中学教育 流亡政府 电报 文化月会

    放着一个碟子,里面是盐的溶液,这是因为白水面条淡而无味,食者用筷子醮着盐水以为佐餐下面之用。一般鄕民之食大半如此简单。当地所产之布,多用木机自纺自织。产品即为通称的小布,其宽度甚窄。有一个故事,在当时很流传。就是有一次牛践初兄(现在台任立法委员)府上洗晒大床用的被单,竟引来附近很多鄕民用稀奇的眼光参观。经追问其原因,乃为从未见到过如此宽大而整幅的布。实在是地处闭塞,交通不便,见闻不广所致。省府所属各机关的工作人员除工作以外,实在生活得很单调枯寂。省府每月擧行文化

  • 文章悼念旅台仙逝的丁、王兩位鄕賢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5卷 第4期  出版时间:1993-12-01
    关键字: 丁似庵 军人 中国文化 生活节俭 王公玙 溘然辞世 北伐战争 大学毕业 官员

    办事。」人以仁为出发点,才能汎爱众,领导群伦,老子有深远韬略,讲君逸臣劳,才能统御大军,治理大事。鬼子(洋人)办事,讲求科学方法,工作才能收到速效与实效。我闻之非常惊讶,他老人家哲理探讨如此深远,想到我们今天提倡伦理、民主、科学,而不求甚解,令我茅塞顿开,找到了源头。无限钦佩,他又微笑的讲下去,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要你如何深入探讨与运用,穷其毕生使用不竭,人家有,其实我们也有,大哉斯言。中西兵学贯通:他一向手不释卷,以此喻作「补闲」,卅多年前一次我去看他,他

  • 文章七秩抒懷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耿新亞  出版时间:2002-06-01
    关键字: 七十寿诞 往事回忆 抗日战争 文化教育 感怀诗词

    一、生不逢时境遇差,疯狂日寇入中华;连天炮火晨星暗,遍地刀枪暮日斜。所失离流常有泪,田荒业废已无家;黎明前夜寒难耐,热血少年空自嗟。二、南湖播火遍春光,作主人民意气昻;放眼神州学文化,投身电业显辉煌。业余最把诗词爱,静里先将善恶详;七秩欣逢时不待,弘扬国粹更芬芳。

  • 文章追懷先賢王公璵先生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2期  作者:吳洽民  出版时间:2003-06-01
    关键字: 王公璵 出身生平 政治生涯 抗日往事 弘扬家乡文化 追思悼念

    景印云台山志精装本百册,商请黄氏题签作序,并具名分赠海内外图书馆,以宏扬桑梓文化。又黄将军担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及国防部长期间,列席地方议会及国会,每以先生之廉能与政绩,誉为地方行政首长之楷模,推崇备至。先生逝世之日,挽以一联:砥柱见循良,徐海人怀贤令尹;临风感凋谢,广陵声散旧时俦。●死守淞江掩护大军撤退●民国廿六年「八一三」之役,日寇侵华,大军登陆上海,我守军在淞沪战场,激战三月,日敌于金山卫直驱入淞江县城,继而切断国军之退路,战区指挥官,黄代总司令琪翔将军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