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徐州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抗戰初期幾次會戰實況槪述爲紀念抗戰勝利四十週年而作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4期  作者:謝鼎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淞沪会战 徐州会战

    国际人士目睹者都认为日军的野蛮兽行,比未开化的人种有过之而无不及。还要补充说的,淞沪撤退时,孙良诚部派谢晋元团殿后拼杀,祇剩八百人退入四行仓库,继续抵抗。敌人招降,置之不理,当时有上海女童杨惠敏小妹妹,用一面国旗,不怕敌人猛烈砲火,涉水过苏州河,呈给战士们。壮士随即在仓库楼顶上,升起了靑天白日满地红国旗、唱国歌,随之高呼中华民国万岁,蒋委员长万岁。鄕亲们,八百壮士歌会唱吗?听过吗?那种壮烈激昻的歌声,闻之无不动容。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二、徐州会战与

  • 文章徐州会战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33期  作者:孫建永 出版时间:2009-01-01
    关键字: 徐州会战 李宗仁 张自忠 抗日战争 1938年

    一九三八年初,日军为了打通津浦铁路,连接华北与华中战场,扩大侵略,采取南北对进的方针。夹击徐州。南京失陷后,日军约八万人自镇江、南京、芜湖三地渡江北进,沿津浦路直奔蚌埠。行至明光一带,即为国民党守军所阻,双方激战逾月,大出华中敌指挥官畑俊六所料,遂从南京调集援军,倾巢来犯。国民党第五十一军布防于淮河一线展开拉锯战,形成隔淮对峙的局面。津浦北线,拥兵八万的韩复榘在日军进攻面前不战而退,弃守济南、泰安、曲阜等地。一月十三日,敌华北方面军第五师团与先期登陆

  • 文章徐州会战评述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9期  作者:王逸之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1937年-1938年 徐州会战 日军 国军 战史

    完全控制华东沿海。国军在二十六年十月十五日,成立第五战区,任命李宗仁为司令长官负责指挥。双方各自调兵遣将,积极部署,进入紧急状态。双方态势如附图⑵。日军在南、北两线初期所集结的兵力共约四个师团,而后逐渐增加为十二个师团,约二十余万。日军战斗序列与区分如附表⑴。国军的守备兵力为十个军,约二十万,而后增加到六十余万。国军战附图1徐州会战兵志概要图附图2徐州会战双方态势图斗序列与区分如附表⑵。日军把战斗的性质介定为速决战,着眼歼灭国军的野战军,以分进合击,图将国军

  • 文章仰懷三故人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7期  作者:李祥禎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于豪章 谢实生 徐州 军人 抗日战争 1999年

    二十八年七月,我军校毕业,分发第三战区长官部(驻江西上饶)暂住特务团待命,因籍贯徐州,派赴苏北战场,嗣因长江封锁,无法飞渡,遂改派陆军二十六师(驻江西进贤)师长刘广济中将(字璞珩)通过笔试(写自传一篇)口试(师长亲问步枪射击要领)被派任师部干训班(驻白家集)区队附(队长蒲启长少校,军校十一期)后任区队长(队长刘颖悟少校,军校十一期);此时于先生师部参谋(后调任工兵连长),该师主要干部多系军校同学,于先生与我均为师长选用,战地相交,格外亲切,此为我识荆之始也。民国

  • 文章抗戰時期生活瑣憶——戰幹二團受訓剪影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0期  作者:邢季周  出版时间:1996-01-01
    关键字: 李宗仁 徐州会战 白崇禧 台儿庄大捷 泡澡堂

    个人之参与,简述于后:民国廿六年冬,华北各线之战事节节败退,日寇已侵占鲁省济南,东战场上海南京相继失守,江苏徐州处于南北敌人夹击之情势,当时坐鎭之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为培养军政干部,大开靑年报国之门,乃成立「第五战区抗敌靑年军团」,(后由中央统一,分别于武汉、江西、陕西设团,命为「军事委员会战时靑年干部训练团,简称战干团,五战区靑年军团改为战干二团,来台后统一为军校学籍)公吿苏,鲁,皖,豫各省县市代为招生。时本县智识靑年,基于抗战报国,人人有责之观念

  • 文章王德擧先生傳略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5期  作者:邢季周 出版时间:1981-02-01
    关键字: 徐州会战 人物生平 王德举

    祖则公,国学根基深厚,尤精于易理,不汲于名利,终生以传道授业解惑为职志,是以盛誉远播,望重鄕里。母程氏,贤淑慈慧,敬事翁姑,和睦妯娌,抚育七子二女,卓有成就,为鄕人所推许。先生雁行居五,自幼聪敏,亲承庭训,智德日进。初随父就读私塾,后读旧制小学,十八岁卒业于山东济宁省立第七中学。时値国民革命军挥师北伐,进驻徐州,目睹军阀之暴政虐民,地方之萑苻为患,地方治安紊乱,民生凋敝,忧心如焚,爱鄕情切,报国无门。适苏省警官学校在徐州招生,乃前往应试,幸获录取,得偿宿愿

  • 文章我的大哥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9期  作者:董秀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董雪山 徐州师范学校 人物回忆

    我的大哥—董雪山,是我一生中最尊敬最怀念,也是最令我愧疚的长兄。他献身敎育,服务牺牲。孝亲尊长,友爱弟妹,默默的坚忍的背负起持家的责任,为我们兄妹留下永不磨灭的风范。我共有兄姊各四人,大哥是我们的长兄,我排行第九居么。我的幼年由大嫂抚育茁壮,求学时代由大哥培植成长。「长兄如父,老嫂比母」,的确如此。也正因为我和他年龄的差距,和相聚时间的短促,他一生的言行事蹟,多从母亲口中得知其生活片断。大哥自幼即立下献身敎育的宏愿,省立南京第四师范毕业后,接任徐州第七

  • 文章戡亂期間宿遷兩大悲劇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3卷 第8期  作者:君實 出版时间:1980-02-10
    关键字: 戡乱期间 抗战胜利 两大悲剧 徐州大撤退 宿迁

    徐州,均已完全畅通。南往归仁集,北达新安鎭,亦已畅行无阻。唯有鎭东大兴集,东北来龙庵悦来圩至沭阳县城,则仍在**窜据之中,所以第二、八两区,大半仍难推行党政工作,全县人民,尤其二、八两区十余万同胞,无不日夜祈祷,盼望军早日解民倒悬。民国三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国军第六十九师长戴之奇将军,奉令勦灭宿北**,收复沭阳县城。第十一师长胡琏将军,预备第二旅长董继陶将军,亦奉令出发,于定乃分为三路,齐头并进。东路右翼十一师驻曹家集,进攻目标,自曹家集沿海郑公路,经李圩

  • 文章憶張谷山戰役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8期  作者:孫伯倫  出版时间:1991-01-01
    关键字: 张谷山战役 张谷山 对日抗战 徐州

    张谷山地属江苏省,铜山县,九里山之北,微山湖南岸。山川湖泊错综复杂。徐州城众山环抱,津陇交贯为兵家必争之地。民国二十七年四月五日我军撤出徐州。日寇于十五日进入城内。我地方行政机关已撤至鄕村,实行游击战。民国卅三年四月十七日,笔者从后方军事学校毕业,归队不到一月,下午五时,代团长黄昌壬,召开会议说:「团附及赵代营长,请假尙未回队。我另有要事,已向团长请准事假。当时本团祇有两个营,第二营被司令部调至铁路东铜八九区,配合县政府行动。本团暂由彭世纪代理职务,第一

  • 文章從軍八年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4期  作者:孫敦軾  出版时间:2000-01-01
    关键字: 徐州战役 黄埔港 从军八年 国军训练基地 徐蚌会战

    一民国三十六年秋天,我离开小学教职后,在家闲居。复新区自卫队第二中队陈队长,约我任该队指导员,父亲说我不是当军人的料子,因而婉拒了陈队长。当年家乡谋生空间有限,年轻人不做军人,似乎没其他工作好做。在家中又待了数月,三十七年三月,本家大哥敦纲(字振之)托人捎信,叫我去徐州,介绍我到陆军通信兵第八团军士教导连,他的军校同学陈新裕连长连里当文书。由于时势所迫,不得不做军人了。这年九月中旬,国、共在济南的战争,日趋激烈。一天,我去住在徐州平民医院附近的族兄孙光武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