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沿革共返回2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南京的沿革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4期  作者:劉驊南 出版时间:1978-10-10
    关键字: 南京 沿革 历代 扬州

    南京在唐虞三代原屬揚州,春秋時隸爲吳地,至周元王四年越相范蠡佐滅吳後始在長干里築城卽今中華門外長干里處,但南京之得名,則始於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一三六九)之建都南京,其間雖自孫吳迄今,歷爲國都,但名稱屢變,疆域亦時有離合改隸,茲特査諸正史及方志之足徵者,硏擬列表於后。南京建都史唐虞三代(公元前二二六六—前七四一)—屬揚州,春秋時爲吳代,無城邑。査石頭東有冶城,相傳爲吳王夫差冶鑄之處,卽今朝天宮地。周元王四年(公元前四七二)—越相范蠡、佐勾踐復國滅吳,築城...

  • 文章武进的建置与沿革(二)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6期  作者:錢青  出版时间:1970-10-15
    关键字: 武进 建置 沿革 兰陵 阳湖

    到東晋的義熙九年,晋陵郡還治晋陵,領晋陵、武進,並於兩縣境內置南蘭陵郡,領蘭陵縣;還有南東莞郡,領莒、東莞、姑幕,他們的郡,仍隸南徐州。自漢至宋,我們郡縣的本境,都是隸屬揚州,與僑置之州不相統屬。到南朝宋的元嘉八年,以晋陵郡隸屬於南徐州,是以僑置之州,統治江南郡縣了。不久,又置南東海郡,而以武進隸南東海。到南朝齊的建元元年,於境內並設三郡,計晋陵郡領晋陵;南東海郡領武進;南東莞郡領莒、東莞、姑幕,這南東莞郡有沒有實際的土地與人民就沒法査考了。到梁的天監元...

  • 文章武进历史名称沿革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5期  作者:伯元  出版时间:1972-06-15
    关键字: 武进 历史名称 沿革

    更少知道这些别称。爰将武进地名沿革摘录,以志不忘。

  • 文章松江县沿革槪要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6期  作者:黃恭石 出版时间:1970-01-01
    关键字: 松江县 历史沿革 概要

    禹贡扬州之域有华亭,为吴地,汉以来,沿革不常,至唐天宝间,割昆山南境,嘉兴东境,海盐北境,置华亭县,华亭之为县自此始。考其地当淸时之松江府全境。元时又割县之东北境置上海县,明又割西北境置靑浦县,至淸顺治间又析置娄县,雍正间又析置奉贤县。华亭县志,成于乾隆五十六年,惟其版毁于火,其书亦少有存者。松江府志,系有明顾文僖所编,经淸初郭廷弼、鲁超修正,及邑人王廷和有县志,皆较乾隆版正确详备。其中如盐法、兵防、赋役等,历代不同,旅居无文献可征,及人物与风景等,亦恐

  • 文章谈「认识南京」中的「表沿革

    来源期刊:《南京通訊》 第5期  作者:劉驊南 出版时间:1972-02-10
    关键字: 认识南京 沿革 正史方志 名称变革

    本会同人对于「认识南京」编辑工作,正在进行整稿校订之中,除緖言已在三期本刊刊出外,玆谨将其中之「表沿革」一章在本期「南京通讯」刊出,敬请鄕前辈们多予斧正,以匡不逮,其原文刊列如下:第一章 表沿革南京在唐虞三代属原扬州,春秋时隶为吴地,至周元王四年越相范蠡佐越灭吴后始在长干里筑城即今中华门外长干里处,但南京之得名,则始于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一三六九)之建都南京,其间虽自孙吴迄今,历为国都,但名称屡变,疆城亦时有离合改隶,沿革难变,人言多殊,玆特査诸正史及

  • 文章武进县沿革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37期  作者:錢家榮  出版时间:1988-07-01
    关键字: 武进县沿革 史考方志 家乡认知 历史沿革

    近由家鄕带来旧书数卷,内有一卷,其封面封底系用旧武进县略图分裁自行装订,我乃加以整理,另换封面封底;未料在原封底一角,竟有武进沿革注记一则,余认为对家鄕认知和史考方志甚有价値。兹特抄录于后。刋载鄕讯,供我鄕长们参考。武进县沿革本县在唐虞时属扬州,商周时属吴国,余祭元年季札封于延陵,号延陵季子,后相继属越、楚。秦置会稽郡,延陵县属焉。汉改为毘陵县,光武分天下为十三郡,会稽郡属扬州,王莾谓毘陵、毘坛,三国时扬州诸地悉入吴,嘉禾三年改曰武进,黄鹤、北固等山属焉

  • 文章东海县沿革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 特刊  作者:資料室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东海县 历史沿革 地方建制 镇名

    海州在夏商時代,爲徐州境,周屬魯國,西北羽山一帶屬莒國,後均併於楚。秦廢封建改郡縣,立石於東海岸,置朐縣,屬薛郡,後又分屬於郯。漢爲東海郡,領朐縣、海西、曲陽,魏如之。晉易朐縣爲臨朐,省曲陽。南宋,失淮西諸地,於此僑置靑冀二州。南齊以流戶置東筦、琅瑯二州,改東海郡爲海西郡,移僑置靑州於鬱洲,並改稱爲北海郡。南梁,將僑置靑州分爲二,臨朐易稱招遠,設龍沮縣。北魏,改南北二靑州爲海州,領龍沮、朐縣、海西、洛要等縣。北齊,移海州理琅瑯郡,以琅瑯郡爲朐山郡。後周,...

  • 文章故鄕松江的地望和设治沿革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65期  作者:陸君才 出版时间:1984-10-01
    关键字: 松江地望 设治沿革 勾践 华亭县

    我是出生於民國三年的松江「縣」人。因爲松江的設縣自民國始,所以若在民國以前,便應說是松江府的華亭縣人。松江府治在淸代共轄華亭、婁縣、上海、靑浦、金山、南匯、奉賢七縣及川沙一撫民廳,到民國初建,卽把華、婁二縣合併爲松江縣,又把川沙廳改爲川沙縣。府治撤消,依民國政制,各縣均直隸江蘇省政府管轄。松江府治亦卽民國的松江縣城,位居長江三角洲的幾何中心。長江三角洲的三頂角,北爲長江南岸的常熟,南爲錢江口北岸的海寧,東爲突入黃海和東海交界之南匯角,分屬於今江、浙兩省。...

  • 文章松江行政區劃變遷滄桑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86期  作者:莊心田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松江 行政区划变迁 历史沿革

    松江縣之稱係在民國成立之後,民國前爲華亭縣。至松江府之稱則始自元代,明、淸因之。松江府在淸代轄華亭、婁縣、上海、靑浦、金山、南滙、奉賢七個縣及一川沙廳。民國成立後,廢府廳、州制,省之下直轄縣,當時將婁縣併入華亭縣,民三年一月因與甘肅省之華亭縣名稱重複,易名松江縣,沿用迄今。民國三年六月,鑒於省區幅員廣大,地方行政措施諸多不便,需承上啓下之機構,於是有「道」之設立,「道」下設縣,成爲三級制。松江屬滬海道(此外尙有金陵道、蘇常道、淮揚道、徐海道等四個道)。民...

  • 文章故鄕行政区域沿革

    来源期刊:《宿遷季刊》 第3期  作者:鄒天石 出版时间:1982-07-01
    关键字: 行政区域沿革 历史资料 学者观点

    遜淸時期,宿遷地方區域,除城廂東西南北四隅之外,還有五鄕。縣東是仁鄕,縣南是孝鄕,縣西是順鄕,縣北是安鄕,縣東北是北鄕。這種劃分是便於縣衙署施政與徵收田賦(錢粮)的憑藉。每鄕又分爲八至十一個圖,例如我所居住的地方就叫仁七圖。民國肇造,改爲六市十一鄕。六市是城廂市、洋河市、埠子市、義勇市、港頭市和邵店市。十一鄕是歸仁鄕、仰化鄕、大興鄕、永慶鄕、進化鄕、大同鄕、昇平鄕、新安鄕、磘灣鄕、三合鄕和皀河鄕。民國十七年北伐以後,國民政府建立,合併十七個市鄕爲十個自治...

共24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