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抗日共返回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抗戰期間家鄕土地之耕作方式及租佃關係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7期  作者:潘震宇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农田耕作 租佃关系 成本分析

    中華民族,原本以農立國,我豐縣亦爲一農業地區,縣境內沒有高山峻嶺,也沒有大河大川,方圓數百里一片平原,土地肥沃,農產品豐盛,出產小麥、高粱、大豆、小米、花生、棉花、芝蔴…等約數十種,境內人民以農爲業者,約佔百分之八十。日寇侵華,縣城淪陷,由於其兵力不足,僅能顧及點線,而我農民在常備部隊保護下,大部農田均可作正常的耕作與生產,然由於土地分配不均,富者擁地千畝,貧者無立錐之地者,爲數不少,中小農能完全自耕者,恐不及其半,故大部農民均爲租地耕作,因而形成了租佃...

  • 文章抗戰與我(十六)——揭開「桂河大橋」之謎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40期  作者:張我佛  出版时间:1989-10-2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桂河大桥 泰缅铁路 疟疾

    按這條泰緬鐵路所經山區,都是叢山峻嶺,密布原始森林,最多的樹種是大葉的柚木樹,葉片重重叠叠,遮天蓋地,除了中午,偶或一線天式的可見一點點陽光外,陰濕瘴氣,瀰漫其中。地面上的目視距離亦極有限,當年的偵察機,還沒有小型雷達設備,(當年一架雷達設備有幾間房屋大小。)所以無法偵測森林中一切人爲活動,日軍在這種良好的掩護下,強迫英軍和其他白種人俘虜加上在緬甸徵來的華僑木工,趕建泰緬鐵路,不是被軍統局駐緬工作人員發現線索,再循線深入調查,這一行動是不可能洩露的。在當...

  • 文章阜東縣大眾合作社流通券重又面世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4期  作者:熊涵東  出版时间:2006-01-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 阜东县大众合作社流通券 盐阜抗日根据地

    二〇〇五年八月十五日,是全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六〇周年。阜宁县三灶乡田构村洪以坝同志,从附近农村老贫农手中,收集到《阜东县大众合作社流通券》一角、二角券各一张,来盐城找笔者鉴定。经查找史料研究,认定这两张纸币,是六十九年前盐阜区阜东县发行的小抗币。介绍如下:《阜东县大众合作社流通券》二角券,宽七·八×高四·六厘米,正反两面均为蓝色印刷。正面,边框花纹中,四角均斜印大写「贰」字,字高〇·五×宽六.四厘米。上部正中左向横印「阜东县大众合作社流通券」十一个繁体字

  • 文章抗戰與我(十九)揭開「桂河大橋」之謎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43期  作者:張我佛  出版时间:1990-01-2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桂河大桥 泰缅铁路 军统局

    日軍强築這條泰緬鐵路,在計畫之初,自認工程雖然艱難,但一旦完成,因在森林隱蔽之下,飛機甚難發現,非但可以取代海運,暢通泰緬交通,尙可爲進軍印度舖路,若鐵路眞的完成兵運暢通,則對此後的緬、印戰況,必有莫大的影響。其實此時日軍已如强弩之末,挺而走險,不惜犧牲中國台山木工無辜英軍等白人俘虜,築此死亡鐵路,誠是一大暴行。由於軍統工作同志,出生入死,不惜犧牲,盡得其秘,再由軍統局供給中國戰區盟軍統帥部,並將實地坐標在地圖上以棋盤方式正確標出,盟軍統帥(卽我先總統蔣...

共4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