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除夕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醇厚民風過肥年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7期  作者:杜負翁 出版时间:1979-01-10
    关键字: 过年 习俗 祀灶 除夕 拜年

    罗宋)、包圆子等等。祀灶煑灶饭,系以糯米制,熟后,除装一盂祀神外,家人每人一盂。虽有远游未归子弟,亦须为之备,以示父母怀念儿女之情,兼告儿女自家骨肉之亲切。负翁儿时,颇受感动。除夕之夜,家人团聚吃守岁酒,(江南名年夜饭),肴馔中必备靑菜豆腐。家长恒告子孙曰:「靑菜豆腐保平安。」以示飮食节俭,可致平安,不致发生疾病之意。除夕煑饭,必多煮数日之粮,名曰隔年陈,隐示万事必留余步,且存储备意。除夕必悬祖宗容像,世家多至数十幅。每代容前,必祀以干果、鲜果、以及香烛

  • 文章上海年景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2卷 第7期  作者:定公 出版时间:1979-01-10
    关键字: 上海 灶神 谢年 除夕 习俗

    户户春风。到了十二时过后,满街满巷平地喧起了爆竹;双响,眞和八月里钱塘江潮水一般卷起。酬神大典属于男子。很少允许妇女参加,但门外数来宝的敎化子却是成羣结队,披上纸衣,抹上黑脸,扮作财神模样,手里捧一只泥做的金元宝,跳跳蹦蹦,向里一送,主人不但不讨厌,反而笑逐颜开,说:「财神爷来了。」赏下来十块二十块现洋不算希罕。大除夕除夕的景儿就多了。年夜饭一名团圆饭,这是一家团聚的日子,不能少了一人。常年出门在外的人,到了此夕,俱要赶囘。有的千里迢迢,眞赶不囘来,便在

  • 文章揚州過新年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8期  作者:凌紹祖 出版时间:1978-02-10
    关键字: 掸尘 辞年 除夕 送财神 上灯

    丰盛,还备酒以尽欢,全家都兴高采烈。饭后,大人们啜茗淸谈,孩子们开始燃放爆竹,一直到深夜才上床睡觉。「辞年」和「接灶」在十二月的除夕。将祖先的遗像按辈份张挂壁间,中午祭祖,向祖先的遗像叩头,祷告于祖先以一年又告结束,感谢一年来祖先的余庥,以示不忘本之义。「接灶」在除夕的深夜,因为灶君上天业已公毕,家主以代表合家的身份恭迎返任。除夕这天是够忙的,全家的春联都要张贴好,每个门头上贴了欢乐。长辈们忙着包封压岁钱,连同糖菓,橘子发给全家孩子们,孩子们本身忙着新年穿着

  • 文章中國習俗(連載)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8期  作者:張鳳儀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中国 习俗 年俗 除夕 漳州 泉州 台湾

    贺年片。这就是有名的「陶谷易刺」。贺年片由邮局送达,是有邮票才开始的。我国邮政系一八七八年,由清政府委托海关创办。民国以后才逐渐流行,近年来有减少趋势。八、除夕躲债农业社会的商店,平时多用记帐方式,于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结算一次。尤其是到了阴历年关,欠人倩务务必了结,所以到了除夕这一天,各商店纷纷派人,手提标明商号灯笼登门收帐。商店人家吃过了夜饭后,店裏的柜台上就点着一对红蜡烛,一双灯笼。红蜡烛是「岁烛」。灯笼是供往来收帐看帐用的。收帐的进门寒喧两句,便把帐簿

  • 文章舊年談舊俗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9期  作者:劉昭祥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春节 故乡风俗 元宵节 除夕 丰县

    至于素馅子,则是以黑豆芽,粉丝等为主,不仅供作食用,年夜上供,也使用素扁食。而且吃起来也很好。不要看轻了刴馅子的工作,忙下来也要一天两天。因为馅子要准备得多,不只是供给一餐两餐。年前年后的扁食馅子,都要在这一次弄好,除了自家人外,还要待客,自要准备得充裕些了。除夕的前一天,这一天的时间,大多是花费在炸菜上。所谓炸菜是将一些菜肴过油炸酥。用的豆油或花生油,大都是以物易物的方式在油坊里换来的,将油倾入大锅内,烧沸了,就陆续将滚拌好的菜,慢慢的放进去,炸菜的花色

  • 文章五十年前後的故鄉春節

    来源期刊:《浦東》 第8期  作者:顧振民 出版时间:1977-04-15
    关键字: 故乡回忆 春节习俗 除夕 守岁 接财神 灯会

    为春节揭开序幕,接着制年糕做酒酿咸鸡等准备,这些大部份都是家庭主妇们去操劳,多数男主人会同出外囘来那批邻亲集中在鎭上小茶馆里喝茶、聊天、玩小牌,顿时小鎭市显得非常热闹。我鄕有个惯例,除夕晚全家人必须在家守岁,团圆在一起吃『年夜饭』,这『年夜饭』必须吃干饭,而且可以吃剩一点,表示吃存有余,除夕晚所有外门必须打开,表示接喜顺风,每室须燃烛照明,那晚爆玉米、爆谷花,用饴糖揑制成糖团,供孩子们零食、沐浴试新衣鞋,顺便家长们叮嘱孩子说:『明天是大年初一,见长辈要拜年

  • 文章無錫故鄉舊俗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27期  出版时间:1997-01-20
    关键字: 旧俗 除夕 年夜饭 春节

    除夕旧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称大除夕,俗称大年夜;其前一夜称小除夕,俗称小年夜。除夕前,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掸灰尘,乾乾净净迎新年。用一定比例的糯米和粳米磨成粉,做成年糕,像征年年高、节节高。刷掉门上旧春联,贴上新春联,以示除旧更新。除夕之夜,家家祭祖、焚香、点烛、烧纸钱、祭品丰盛,反映人们对祖宗的崇敬。祭毕,全家男女老少团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又称『合家欢』)。晚上,有的在灶神龛内换上新的灶神像,两边贴『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的红纸对联、上供品,俗称『接灶

  • 文章童年之春節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38期  作者:王文衡 出版时间:1999-05-01
    关键字: 童年 春节 送灶君 除夕之夜

    必备海参与笋干,并将其置于水中放大,海参之大,如小猫一只,十分可爱,而今已不多见。此外,每家自制炒货,如盐发豆,长生果,邑人喜讨「口彩」,食之可发财,长生。又必蒸糕,名之曰「高高兴兴」。我寓沪六十余年,从未送灶君,无老式之灶,不用稻草煮饭菜,此风已久不存,即常熟亦无此举矣。惟食汤团则一如既往。㈡除夕之夜除夕又称大年夜,人皆有守岁之风,非至深夜不睡。是夜忙碌异常,有家人团聚吃年夜饭者,惟大多在除夕之前已吃过。饭前要先祭祖,点香跪拜,焚烧纸钱,然后阖家团聚,且

  • 文章家鄕的年景

    来源期刊:《丹陽文獻》 第1期  作者:夏敬庸 出版时间:1971-01-15
    关键字: 家乡 年景 丹阳 灶老爷 除夕

    灶君像揭下,再由家长虔诚的将马料撒在房屋的各处,口中还要高声唸如下的祝词:灶老爷(读如若),上西天,好言好语多说的,坏言坏语少说的,尖头老鼠过江去(读如开去声),白白老鼠跑(读如波)进来,(农家则改为班角水牛牵转来)砖头瓦片(读如盼)滚出去,金银财宝滚进来,囤囤满,仓仓满,一年四季保平安,牛吃草,马吃乾,代代儿孙多做官。唸毕,将灶君像安放在门外或天井之麦草和芝麻芥上,举火焚化。同时放高升三枚,替灶老爷送行。除夕上午,先贴春联,家家户户,都呈现焕然一新的景象

  • 文章丁丑年除夕即兴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0卷 第2期  作者:朱春哲  出版时间:1998-06-01
    关键字: 春节 除夕 致富 抒情诗 格律诗

    一元律轉報春回,爆竹煙花耀紫微;辭舊金牛方奏凱,迎新玉虎更增輝。村村致富揚民氣,處處傳歌振國威;百族同心宏景繪,五洲四海看朝暉。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