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阜宁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阜宁赶集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8期  作者:仇德哉  出版时间:1990-01-01
    关键字: 阜宁 赶集 记录

    均为同一日,且三日始有一次商业行为,似对促进工商业无大帮助,远不如我们家鄕赶集盛况,盖家鄕有人天天赶集,今天赶东坎,明天赶大套,后天赶八滩,无日不赶,一年赶到头,他们不完全为买卖货物而赶,而是为扩展业务如挑牙虫、测字、算命、说书、唱道情、阉猪、医牛、治病等等而赶,为热闹而赶者也不乏其人。我鄕之集多为五日一赶,也有部份市集为十日三集,或十日四集。兹录原阜宁县各市集之旧称、方位、兴集年代、集期如后表,以供诸鄕长回味。

  • 文章熊家往事憶述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7期  作者:熊岫雲 出版时间:1989-02-01
    关键字: 阜宁熊家 往事 追忆

    前言年老人喜谈往事,尤对亲近之人,琐琐碎碎,最易引起兴趣。目前我熊家的辈份,比我长的没有了,同辈男生中比我大的,祇有一人,但他留在大陆,所以谈到熊家的掌故,在此时此地,我清楚多些。战乱期间,旧家谱遗失,我们祖先从江西省东迁到阜宁,所有的情况,无法了解。祖先的事迹,知者寥寥。数典忘祖,深以为憾!四十余年前,族人又作第二次之东迁,离开大陆渡海来台。若不有所计载,则对阜宁的老家,又将没有印象了。茫然不知所本,岂可再乎!最近族人集议新编家谱,我谨将我记忆所及

  • 文章家鄉美食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32期  作者:濱海老年報 出版时间:2014-01-01
    关键字: 美食 阜宁 汤圆

    (一)美味香甜的桂花湯圓湯圓是江南水鄉百姓經常食用的食品。但在剛解放前後,東坎的桂花湯圓,頗負盛名,很多人視其爲一道美食。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起,東坎就有多家湯圓店。到四五十年代,以前河邊王鳳家的湯圓最著名,她家製作湯圓十分考究。首先,選用上等糯米淘清洗淨,然後下水浸泡,泡透以後撈出酥鬆晾到不滴水、稍乾,再上碓舂,他家堅持不用磨子碾出的粉子,用碓子舂出的粉子黏度極高。粉子舂好以後,再用極白的細布進行吊晃,取其沉澱的粉子備用,濱海人俗稱叫澱(濱海人這裡讀定,...

  • 文章家鄉語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2期  作者:徐道燮  出版时间:1994-02-01
    关键字: 家乡语言 阜宁 俚语

    ⒈大鍋飯小鍋菜(大鍋飯軟而香、小鍋菜油多味佳)。⒉臉紅得像猴子屁股(嘲會害羞的人)。⒊打不死的厭狗子(教訓頑皮的孩子,罵這句話)。⒋斬臠席(主菜爲肉臠,每人三個,紅燒方塊肉,墊蘿蔔或茨菇,茨菇在台灣未曾見過)。⒌君子問酒不問菜(愛喝酒的人有花生米即可下酒)。⒍黃鼠狼裹單被,我要吃,你要睡(千層豆腐皮捲油條吃)。⒎一爭二醜一讓二有(爭吵時互揭瘡疤,雙方醜畢露,若各讓一步,則海闊天空)。⒏人倒楣,喝涼水也會塞牙(命運不好,事事都不如意)。⒐不怕苦,苦半輩子,...

  • 文章略述家鄉各項成規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4期  作者:熊岫雲  出版时间:1996-02-01
    关键字: 合作 处世 教育 阜宁地方成规

    聚集一次,聚集的那天叫「逢集」,例如五汎港这地方,是逢「三八集」,亦即每月的初三、初八、十三、十八、二十三、二十八,这六天为逢集日,在逢集那天,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常,在街上卖东西的人,不一定全是商人,有些农人,卖粮食、鸡鸭、农具等,而商人也不一定专在某一地方出货,什么地方逢集,就到什么地方,流动性很大,这种现象,在家鄕很普遍,大家认为很方便。⒏村庄联防—我们的祖先,初到阜宁,当时县境,一片平野,杂草丛生,有凶狼,有野犬,为了安全起见,各家时时警觉,处处设防

  • 文章鄉音正字(續)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4期  作者:陳樂天 仇德哉  出版时间:1996-02-01
    关键字: 阜宁县 家乡方言 词语解释

    附註:未完待續

  • 文章阜宁风情——过年贴门对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3期  作者:陳憶慈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新年 春联 贴门对 阜宁

    门板上贴春联,应是汉代以后的事。春联在阜宁,叫做门对,因为一付春联,有上下联之分一付亦称一对,春联是贴在门板上,故亦称门对。贴门对有规矩,住家贴关门对,商家贴开门对,所谓关门对,就是将门关起来,人在门外,背向门立,左手方贴春联上联,右手方贴春联下联,关门对是以屋主人为主体看事物。所谓开门对,将门关起来,人在门外,面向门立,左手方贴春联上联,右手方贴春联下联,开门对是以客人为主体看事物。贴门对的时机,也有讲究,通常是在除夕下午,住家一贴上门对,表示这家已准备过年

  • 文章迎蛇年——谈阜宁地区特有的蛇类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9期  作者:陳憶慈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阜宁蛇类 蛇年 草上飞 四脚蛇

    民国九十年,岁属辛巳,是为蛇年,中国人将蛇称为小龙,既然与龙攀上关系,今年也是大吉大利,国泰民安,财源广进,恭喜发财。世界上蛇类,何止千万种,每一地区都有它特有的蛇类,在蛇年,谈谈阜宁之蛇,也是应时之作。地痞蛇阜宁南乡草滩中,有一种地痞蛇,毒性甚强,被牠咬了一口,人走七步而亡,比台湾山区的百步蛇厉害多了,地痞蛇有一特性——「嘴勤身子懒」,牠盘据一处,很少游走他地,蛇口中液涎有粘性,在牠盘据地盘前方,用口涎画一个米筛大小八卦图,将枢纽含在口中,如有动物碰触

  • 文章除夕在南鄕——记阜宁年俗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7期  作者:陳嘉明  出版时间:1999-02-01
    关键字: 上土地 捲烧纸 祭祖 砍桃树 守岁 阜宁习俗

    年终岁尾,最后一日,称为除夕,过了除夕,第二天即是元旦,大年初一,又是一年的开始。阜宁南乡人,称除夕为「年三十」,如果腊月是大月,三十天,称除夕为「大年三十」,如果腊月是小月,只有二十九天,则称除夕为「小年三十」。年三十,第一件事要做的是「上土地」,准备猪头、鸡、鱼,称为三牲大礼,用木桶盛装,抬至土地庙,向土地老爷祭拜,感谢土地公公这一年的庇佑,风调雨顺,五谷丰收,人畜平安,地方宁静。祭过土地之后,在院落裏竖天灯,将一枝长柏木直立起来,顶端加上滑轮吊绳

  • 文章阜宁年俗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0期  作者:陳夢斯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阜宁年俗 马文化 贴对子

    首切合时令的拜年歌,至今不衰。阜宁南乡在春节新年里,流行拜年大串联,在一个村庄里,有一户人家出门向左邻右舍拜年,被拜年的人家就有人参加这个拜年行列,再到别家去拜年,每家都有人参加拜年队伍,拜年人越聚越多,这个拜年人龙,人数多达三、四十人,有时被拜年的人家,屋小地窄,拜年人要分批进屋,拱手作揖拜年,有时在门外等候的人,在外喊叫:「某叔某伯,来向您拜年啦」,屋主人屋内回叫:「熟不拘礼,礼到就是了」。屋主人与拜年人两不见面,主客高声喊叫拜年,也算是拜年一景。同一村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