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语言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鄉憶

    来源期刊:《蕭縣文献》 第1期  作者:芈復培  出版时间:1984-02-01
    关键字: 家乡回忆 亲人 名胜 语言

    從姓氏說起我族姓氏——芈姓,較爲稀罕。所以;在此特先予介紹。史記卷四十,「楚世家」載:「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季連,芈姓,楚其後也。……」在「索隱」系本云:「六曰季連,是爲羋姓。季連者,楚是。」宋忠曰:「季連,名也,芈姓所出,楚之先。」另考之資治通鑑,春秋戰國時代之楚國,卽爲羋姓。康熙字典中「芈」字之註釋:「陸終生子六人,六曰季連,芈姓,楚其後也,後改魏氏。」應是本姓迄今較少的原因之一。而秦併六國後,楚之王裔,爲了避禍,...

  • 文章餘生憶往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69期  作者:楊祚杰 出版时间:1974-06-10
    关键字: 扬州方言 责骂 骂人语言

    癸、責罵方面(續)談到駡人,這是各地方言中最顯著的一面,只要聽他(她)開口駡的什麽,便知道他是那裏的人,有些人講話不離「他媽的」,便知道他的出身何處,操何職業。不過,我們從報紙上的報導,看到一些地方民意代表,在開會質詢或辯論之際,一時衝動,也會道出「三字經」,被新間記者採作新聞。男人駡人,直截了當,一駡便休。女人駡人,嘮叨不已,甚至還成一種腔調,因此,有些人學某地的方言,便學那地方駡人的語調,尤其是娘兒們駡人的語調。我便曾聽過有人學揚州太太們駡人,在他認...

  • 文章談家鄕習俗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415期  作者:王琰如  出版时间:2003-05-15
    关键字: 家乡 习俗 语言 常州人

    我国地大物博,每一个地方,都有它自己的语言。我们常州人也不例外。记得我在常州织机坊女西校就读时,校歌中有:「兰陵城西,有葱茏佳气……」当时,只是唸三官经般,随口唸唸而已。葱茏佳气,虽不同于浩然正气,但其气也,是难得的一种气质,它孕育了常州地区的文风。也保存了自古以来的文化气氛常州人不寒酸,不凄苦,坦坦荡荡,屹立于天地之间;我以身为常州人而觉得骄傲。虽然常州人不穷苦,但记忆中诗人黄仲则的「全家都在西风里,九月衣裳未剪裁」句,不觉热泪盈眶。穷困的日子,使人气

  • 文章家鄉語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2期  作者:徐道燮  出版时间:1994-02-01
    关键字: 家乡语言 阜宁 俚语

    ⒈大鍋飯小鍋菜(大鍋飯軟而香、小鍋菜油多味佳)。⒉臉紅得像猴子屁股(嘲會害羞的人)。⒊打不死的厭狗子(教訓頑皮的孩子,罵這句話)。⒋斬臠席(主菜爲肉臠,每人三個,紅燒方塊肉,墊蘿蔔或茨菇,茨菇在台灣未曾見過)。⒌君子問酒不問菜(愛喝酒的人有花生米即可下酒)。⒍黃鼠狼裹單被,我要吃,你要睡(千層豆腐皮捲油條吃)。⒎一爭二醜一讓二有(爭吵時互揭瘡疤,雙方醜畢露,若各讓一步,則海闊天空)。⒏人倒楣,喝涼水也會塞牙(命運不好,事事都不如意)。⒐不怕苦,苦半輩子,...

  • 文章家鄉話似土而不土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13期  作者:劉明桂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家乡话 语言 方言 俗语

    我小時,家住上海。那裡的人講話,非常難懂。幼稚園和小學,是在鹽城上的。鹽城的話,很好懂。中學是在阜甯、濱海上的。這兩地的口音,和鹽城不同,但語句大體一樣。奇怪的是鹽城稱長者爲嗲嗲,而濱海的嗲嗲,專指父親。鹽城稱父輩叫,反正書上都找不到。混亂的稱謂,引起我對方言、土語的興趣。近年,在「阜甯人」上讀到幾位老學者關於方言、俗語的大作,增加了許多文字和風俗人情的知識,我利用工作之便,也聚集一些零星資料,現加整理,寫成「練習」,恭請多多賜敎。以下讀音、注音和反切所...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