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生活共返回2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民初故乡生活琐记(续前)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8期  作者:方永施  出版时间:1992-12-20
    关键字: 故乡生活 年菜 生活琐事 过年

    过年时,所做的年菜,一般都做得很多,那些菜如蒸咸鱼和蒸腊肉,红烧新鲜鱼及红烧蹄膀,卤牛肉,及其他晕菜。蔬则有十香菜,笋干丝,炒干丝,炒五香干片,酸辣芥菜等等名目繁多。普通可以吃到正月半,不必另外烧。拉杂写来,虽不能包括全貌,大致生活琐事是差不多了,其不足之处,俟以后再续写。⊙

  • 文章難忘的鄉諺(續)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9期  作者:歐陽儒驥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谚语 萧县 察言观色 生活

    十八、栋树开花,饿不死一家寒冬过去,以杏树开花为最早,到了小麦收割时,杏子已经成熟,所以俗称「麦黄杏」。其次是桃树开花,所谓「三月桃花开」,桃子成熟时,当然在杏子之后。至于楝树开花,却更又是在杏、桃开花之后啦,是一串串的小紫花,结的果子就叫楝枣子,不能吃,入冬以后树叶落尽,成熟后的果子仍然挂在树上而不掉落,是花花鹊子(喜鹊)及其他鸟类冬季落雪后的食物。「青黄不接」是农民生活最艰苦的一段时间,直到楝树开花时,大地才是眞正的复苏,野菜出土萌芽,豌豆结荚饱满

  • 文章懷母憶鄕俗兼述其睿語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2期  作者:潘震宇  出版时间:1988-02-01
    关键字: 缠足 领亲 女红 生活睿语

    缝纫,才能成为衣服,每一过程,均须内行精通,虽说粗茶淡饭,虽说粗制布衣,得来却不容易,其生活忙碌,几无片刻闲暇,因鉴于育子不易,亦有一联语,时唸口中,「当家知道柴米贵;养儿方知报娘恩。」语虽俗谚,却感受良深,因曰:儿时不悉育子辛劳,身为人母,始悉不易,抚育之恩,焉能不报。母亲睿智,生活中所见事物,若有感触,即发出警语,胜利不久,村内一牲畜行人,年近五旬,未婚,稍有积蓄,生活颇感寂寞,闲谈间,颇思寻一伴侣,伴渡余年,然久久不成,有人贪吃,竟男扮女装,冒充新娘

  • 文章故鄕忆旧之九(一)民初故乡生活琐记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3期  作者:方永施  出版时间:1992-07-20
    关键字: 故乡生活 厨房 三餐

    时代的巨轮,日夜不停的在进展,各朝代人民生活的形态,也各不相同。我们看到历史书籍和忬情的诗歌、文章,有时往往会想到那一个时代人民的生活,究竟是怎么样的?可是没有人把他详细描述记载下来,有时在笔记小说中,也许有一鳞半爪的提到,可惜的是当时实际生活的全貌,无法了解,祇有凭猜想了。我们这一代人,不仅经历了无数次战乱的苦难,流离逃亡,将数千年来安土重迁的局面,完全打破。故鄕仅是一个根,枝枝叶叶已分布四方,很多人散处在各种不同的环境里。又拜科技之赐,物质上的改进

  • 文章故鄕忆旧之九(五)——民初故乡生活琐记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7期  作者:方永施  出版时间:1992-11-20
    关键字: 故乡忆旧 民俗 生活琐记 无锡

    再談談一年四季的民俗。陰曆年初一到年初四,是休息歡樂的日子,民間有各種娛樂,友朋間互相拜訪,家庭間也開放賭禁,兒童們尤其高興將收到的壓歲錢,可以稱自己的心意去花用。年初五各工商店都正式開門營業,接財神舉行春宴。正月十五是元宵節,有花燈盛會及燈謎會等,家家吃元宵,多半都是自己製作湯圓,也有向吃食店買了生的元宵囘來煑了吃,過了今天年初開放的歡樂假期已成過去,進入正式工作時期了。三月清明,人們扶老携幼去踏青,採了新開的桃花囘來揷花瓶,採了新發葉的垂柳枝,將其採...

  • 文章点油灯的日子(抗战时期生活回忆)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1期  作者:陳嘉明  出版时间:2003-01-01
    关键字: 油灯发展史 抗战生活回忆 困苦生活

    我也读了化学,才知这位学长的化学还未读通,食盐要经电解才能分解成氯与钠,油灯燃烧温度比我们日常炒菜温度要低得多,食盐经热要分解,那么我们日常生活中从菜肴中要吃下多少毒瓦斯。一九九九年冬季,我旅居美国东部马利兰州银泉鎭,当时美东大风雪,积雪压垮了输电线路,造成美东七州三天三夜大停电,很多居民受不了黑灯黑火无电之苦,纷纷逃到有电地区亲友家去避难,我突然灵机一动,用家中饭碗,棉花条,沙拉油,做了四盏油灯,灯蕊粗、油量足,比抗战时期点的油灯奢侈多了,在楼上放两盏

  • 文章故鄕忆旧之九(三)民初故乡生活琐记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5期  作者:方永施  出版时间:1992-09-20
    关键字: 故乡生活 衣饰 水肥 故乡忆旧 生活琐记

    是在河边码头上擦了肥皀,然后平摊在码头石条上,用木杵着力的击打,要反复的打好几次,汚物自然去掉,再用河水漂洗清楚。然后挂在太阳底下晒干。清洗晒干的衣服穿起来有一股太阳香味。如外面穿的衣服,不能太绉,就用熨斗烫平,熨斗并非是现在人用用的电熨斗,而是用一只长柄铁斗,中间加上烧红了的木炭,利用平滑的斗底在衣服上压过,就熨平了,可是烫时要小心,防止火星飞起来,将衣服烧洞。现在想想,那时此种习而不察的生活,实在不衞生,试想上流人家洗马桶,下流人家淘米,煑了饭,怎么能

  • 文章家鄉的棋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4期  作者:潘震宇  出版时间:1980-02-01
    关键字: 乡村棋 乡村生活 休闲游戏

    在许多休闲活动中,下棋也算得上一种颇为高雅的活动,一般人把琴棋书画称之为才艺,所以奕棋也是一种艺术,奕棋盛行的地方,除了表现该地人民的性情比较温文外,更显示出人民的生活,是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在家鄕尝听到年纪较长者,哼着这么一首歌:「黄叶纷纷秋来了;白雪飘飘冬又到;叹人生容易老,总不如盖一所安乐窝巢;读书鸣琴共更谯,闲来把棋敲;吃一个醉乐陶陶,我只把愁山推倒,这光景何人得到!」歌词的意境,眞是悠哉游哉,令人响往。。不过歌里面所说的「闲来把棋敲」,可能是指

  • 文章淮陰往事憶故鄕

    来源期刊:《淮陰文獻》 第1期  作者:吳客尊  出版时间:1985-10-01
    关键字: 回忆故乡 生活习俗 日常礼俗

    划分很清,亲朋故旧相处,重视伦理道德,境内无大资本家,亦无较大地主,贫富悬殊不大,人情味浓厚,思想保守,世代相袭,寗可抱残守缺,不愿向外地发展,距京沪两地,仅一日路程,而前往谋生或游览者,则少之又少,因此之故,不仅生活习惯与外地缺乏交流改进,而语言腔调,亦与他地有别,虽与邻县近在咫尺,但音调分别很清,如淮安人说「里」字,则说为「ㄌㄝ」音累,涟水人说「牛」字,则说为「」音卧,沐阳人说「吃」字,则说为「ㄘㄜ」音赤,我们淮阴人又说「ㄑー」音乞,泗阳人说「孟」字,则

  • 文章故乡习俗杂忆之三——平居生活(续二)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81期  作者:周希舜 出版时间:1988-10-01
    关键字: 故乡习俗 平居生活 油豆腐 糯米团子 莼菜

    貳、故鄉的吃食(中)地方色彩濃厚的吃食,大槪要算是挑擔子沿街叫賣的小吃買賣了,我們經常在報章雜誌上看到介紹全國各地方風土人情,要是提到「吃」總免不了描寫街頭飮食,也就是平民化、通俗化、普遍化的飮食,松江也多的是這種地方色彩的飮食,例如餛飩擔、湯圓擔、豆腐花、油豆腐細粉、赤豆湯、糖芋艿……等挑擔子的,可沒有像北方那樣推車子的小販,其原因松江地方河流多,因之橋也多,過去的橋都是一級一級的,車輪不能行駛,所以松江過去車子的用途不普遍,直到民國十六年以後,所有橋...

共24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