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故乡习俗共返回2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娶個老婆好過年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31期  作者:天剛  出版时间:1989-01-20
    关键字: 故乡习俗 台湾 结婚吉日

    我們故鄕舊俗,在陰曆十二月交了一年中最後一個節氣「大寒」之後,直到立春,稱爲「亂裏」。一到「亂裏」,什麼禁忌都沒有了。許多在平日不敢輕舉妄動,認爲要破壞風水,會傷人破財的事,如倒樹、破土、拆屋、上梁、鑿井,尤其遷墳等事,可以隨便舉動,不必再翻黃曆或鄭重其事的請風水或算命先生來安排,只要在門上貼上一張「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紅紙條就好了。而對於結婚嫁娶,仍不馬虎,還要擇吉選日舉行的。北方鄕間舊俗。每年過了十二月二十三日,送過了灶君,直到大除夕,七天中間,都...

  • 文章故鄉歲暮 打更與打更考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卷 第4期  作者:朱雲樵 出版时间:1980-03-01
    关键字: 打更 故乡习俗 旧时记忆

    時届歲暮,連日寒流侵襲下,大屯山在飄雪,在這寶島上,祇有這個短暫時刻,才意味到故鄕快樂過年的情景,躲在書房裡,望著掛在牆上一幅條幅,那是多年前王璵老所書范文正公一闕詞(漁家傲),讀到:「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不禁鄕思湧上心頭,憶故國沈淪,悲鄕土浩刧,悽然神傷,冬臘時節,故鄕除雪梅霜樹外,使我印象較深的就是打更了,因小時候,於私塾讀燈書,每到夜晚敲二更時放學,歸途時常與更伕相遇,雖時隔數十年,由於童年記憶...

  • 文章故乡习俗

    来源期刊:《浦東》 第27期  作者:沈步洲 出版时间:1982-01-15
    关键字: 祈福习俗 故乡习俗 述信习惯

    開設商店恐主顧賒欠掛賬,在店裏顯要處貼一紙條。無賒不成店 莫怪諸欠 實在本錢少 一槪叨光現各地方起造石橋,迷信上要妨碍八方小孩,於是有小孩人家,用紅布條寫下面幾個字,掛在小孩身上免遭不幸。石匠石和尙 造橋有地方 不關小孩事 石匠自家當。凡家有嬰孩晚上啼哭,寫下例四句張貼路口供人唸讀以求安寧。天皇皇地皇皇 我家有個夜啼郞 仁人君子讀一遍 一睏到大天光。冬防宣傳,每逢冬季晚上更夫手持竹筒,川越大街小巷,一面搞擊竹筒、一面高呼。寒冬臘月 河乾水淺 火燭要小心 ...

  • 文章故鄕習俗雜憶(十三)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76期  作者:周希舜 出版时间:1987-07-01
    关键字: 故乡习俗 丧事 丧礼 做七 寿材

    伍、喪事與喪禮(上)㈠初喪故鄕似乎流傳這樣一個說法:「活在蘇杭,死在松江,鬼做太倉。」第一句大家容易明白,蘇杭兩地,早被公認是人間天堂,生活在天堂般的地方,當然最舒服享受,但是爲甚麼要死在松江和做太倉的鬼呢?就有些不容易解說了,據老一輩人的說法是:松江地方,對於過世的人的收殮,特別豐盛,臨終焚燒衣物特別多,太倉祭祀則比較隆重,卽使人家「送野客」(在前文有解釋過)也是大魚大肉冥箔盈筐。這道理是說得通,我現在且說說松江辦喪事情形,各位鄕長,如在他鄕住過看過人...

  • 文章故鄉婚俗趣談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9卷 第1、2期  作者:劉鳳桐  出版时间:2007-06-01
    关键字: 故乡习俗 婚俗流程 亲迎环节

    「六禮」爲我國婚俗之根本大法,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是也。雖因體制變更,各地習俗不一,僅在枝節上稍作變化而已。故鄕—海州之婚俗,當然也脫不了六禮的框架。我幼時最喜跟大人參加婚禮,故對各項饒富情趣者,至今仍記憶猶新。前述六項婚俗過程,除「親迎」一項外,大多固定不變。如:●納采、問名:男(女)方託媒人至對方遊說,並作雙方身家調查,雙方均願結連理時,則送生辰八字合婚,並選定好日子訂婚。●納吉、納徵:選好日子下聘禮、辦嫁粧,視雙方經濟情形而定,通常...

  • 文章消夏瑣憶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8期  作者: 出版时间:1991-11-01
    关键字: 夏日琐事 夏至粥 狗屎香 故乡习俗

    夢中的故鄕,於夏日似有下列瑣事,書之同鄕尙可憶及否!☆☆☆立夏日,攤草頭麵衣吃。用大秤秤各人重量,或用繩子繞大樑掛砰,或由二人用扁擔挑起,合家大小依序秤重,可防蚊蚋飛蟲等類叮咬!☆☆☆夏至吃夏至粥,糯米混合麥稷等煮之加糖甜食。新親時興送夏,卽夏日用品之禮物也,如團扇摺扇,夏布衣料,錫罐茶葉,消閒糖食等。☆☆☆端午前數天,各戶道士至各主家送符,以備端節時張貼門楣以驅邪鎭魔,百病消除。端午是日,床前柱上及門楣均懸掛艾草菖蒲,另加整個大蒜,無非也是驅疫鎭邪之意...

  • 文章故鄕習俗雜憶㈦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68期  作者:周希舜 出版时间:1985-07-01
    关键字: 故乡习俗 婚礼嫁妆 花粉田 婚嫁家具

    二、細說嫁粧訂婚以後,經過一段時期認爲該結婚了,於是請算命先生挑選婚期,叫做「作日脚」。男女家(往往被稱爲乾宅,坤宅),就得積極籌備婚禮,算起來女家要比男家複難,就是要忙於籌備嫁粧,民國初年,一般老式家庭,還是順沿着前淸舊習,女孩子到及筓之年(女子十五歲成人,才梳頭,揷簪子,同時可以接受晚輩或下人行禮,所以松江人叫及筓之年爲「受頭」)已經開始在準備嫁粧了,那就是開始作刺繡及做女紅,準備結婚用的各種繡件,過去新娘需要大批衣物、鞋帽、袋囊、枕頭、帳圍……等之...

  • 文章故鄕習俗雜憶㈢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64期  作者:周希舜 出版时间:1984-07-01
    关键字: 故乡习俗 立夏节 端午节 夏至祭祖 粽子

    六、立夏秤人在節令活動中,立夏節一般社會上沒什麼活動,旣不拜神祭祖,亦無酒食應酬,不過在故鄕卻在這個節氣上有些小小輕鬆活動與品嘗新鮮果物與蔬菜的習慣,所謂輕鬆活動就是秤秤各人的體重,在現在說來量體重,有啥希奇,現在每個人一年之間不知要量過多少次體重,但是在抗戰以前舊社會裏,很少人會去做健康檢查,也很少人會關心自己或他人的體重,但基乎某種迷信因素,逢到立夏這天要秤秤看有多少重,就因爲一般人很少去量體重,現在要上秤,像貨物或畜生一樣,有些不是味道,尤其設備不...

  • 文章故乡习俗杂忆之三——平居生活(续一)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80期  作者:周希舜 出版时间:1988-07-01
    关键字: 故乡习俗 杂忆之三 故乡的吃食 松江食谱

    貳、故鄉的吃食(上)三十五年筆者奉命自昆明川滇鐵路調職到北平平漢鐵路工作,平時遇到北方人同事或街坊打個招呼,他們總是問你吃了飯沒有?可是接下去往往却會再問你:「吃甚麼飯?」這句話在我這個松江人初聽起來實在莫明所以,心想吃飯就是吃飯,還有吃甚麼飯的,當然我們有時說做甚麼行業叫吃甚麼飯的,那我在鐵路上工作,當然吃鐵路飯了,還用問嗎?後來就了解北方人吃飯的飯包括了五榖做的食物如饅頭、餃子、窩窩頭等在正餐時吃都叫吃飯,而我們松江人,甚至江南絶大地區,都有個通用認...

  • 文章故乡习俗杂忆之三——平居生活(续二)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81期  作者:周希舜 出版时间:1988-10-01
    关键字: 故乡习俗 平居生活 油豆腐 糯米团子 莼菜

    貳、故鄉的吃食(中)地方色彩濃厚的吃食,大槪要算是挑擔子沿街叫賣的小吃買賣了,我們經常在報章雜誌上看到介紹全國各地方風土人情,要是提到「吃」總免不了描寫街頭飮食,也就是平民化、通俗化、普遍化的飮食,松江也多的是這種地方色彩的飮食,例如餛飩擔、湯圓擔、豆腐花、油豆腐細粉、赤豆湯、糖芋艿……等挑擔子的,可沒有像北方那樣推車子的小販,其原因松江地方河流多,因之橋也多,過去的橋都是一級一級的,車輪不能行駛,所以松江過去車子的用途不普遍,直到民國十六年以後,所有橋...

共21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