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抗日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鄉的年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期  作者:李樹楷 出版时间:1978-02-01
    关键字: 春节 习俗 抗日战争 回忆

    **倡亂,大陸沉淪,吾豐忠貞之士曁眷屬,追隨政府轉進來台,迄今已三十年矣。當年之中年人,現已年近古稀,兒孫滿堂,幼年人亦已娶妻生子,成家立業,至于「台生」者更無法計數,同鄕等離家日久,思鄕之心,無時或釋,俗語說:「甜是故鄕水,親是故鄕人,」一般「台生」者,「生爲豐縣人,應知豐縣事,」時値六十七年春節,特就記憶所及,將「故鄕的年」略加敍述,以供同鄕茶餘飯後閒話家常之囘憶。吾鄕以農爲業,人民樸實純厚,對舊曆年非常重視,尤其在地方太平五谷豐收之時,年景更好,以吾...

  • 文章抗戰與我(五)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27期  作者:張我佛  出版时间:1988-09-20
    关键字: 抗日战争 缅甸 习俗 和尚

    當年中緬邊境的緬境臘戍(LASHIONSS),英國人稱爲北禪邦,此原本是我大中華民國版圖在元、明、淸初時代,放逐犯人之地故取地名曰臘戍。屬於滇省,只因淸廷昏庸、英人處心積慮、當地土司受不了利誘、軍閥政客不注意邊疆土地,慢慢地被統治緬甸的英國蠶食,才幾十年時光,數萬平方英里國土不復爲我所有。英國人利誘的辦法極爲簡單,緬甸原有疆土在眉苗,而眉苗以北屬各個土司,每位土司轄地僅僅百十或數百平方英里,均屬當年吳三桂部下浙江士兵封贈者,持有雲南省省政府給予三寸見方官印,名曰...

  • 文章抗戰期間一般貧民生活瑣憶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9期  作者:潘震宇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故乡风俗 丰县 故乡物产 抗日战争

    我國在抗戰期間,人民生活均極艱苦,當時農作雖可照常耕種經營,却時有旱澇天災,影響收成,農村工業全無。經營商業,又因交通梗塞,而物資缺乏,一些生活上的點滴所需,必須自行設法籌謀,刻苦渡過。尤以一般貧民爲甚。筆者自幼生長在貧家,對當時之艱苦情形,體會特深,玆將過去一些生活上的瑣細。予以憶述,聊作談助。嬰兒的養育嬰兒出生後,一般家庭均餵食母乳,富有者,亦有僱用奶媽,食奶媽之乳,並藉以照顧嬰兒,然一般家庭中有的母乳並不夠吃,僱用奶媽又無經濟能力,當時又沒有牛奶補...

  • 文章滬上瑣憶

    来源期刊:《浦東》 第13期  作者:金勝蘭 出版时间:1978-07-15
    关键字: 英租界 电车 售票员 抗日战争

    從前浦西英租界有一位電車老四,不知何許人,他大槪在電車上當過查票或賣票員,故名,此人常在新閘大通路池浜橋及福州路淸河坊一帶活躍,常人穿香雲紗都在夏天,他與卻衆不同,香雲紗在冬天十二月穿,穿的是香雲紗皮袍子,紐扣釘在左邊,這是眞人眞事,並非杜造,我們的萬墨林大哥,可能也知道這個人。眞正老鎗劉老三八一三滬戰,上海成爲孤島後,城內煙舘林立,有一老鎗劉老三者,常至煙舘吸食鴉片,某日看到他至煙舘,靠在上手煙夥計拿一盒鴉片給他,他慢慢開始裝起煙來,裝畢一口氣,把它吸...

  • 文章憶揚州(集續)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122期  作者:周秋如 出版时间:1983-04-10
    关键字: 母亲 求医 病痛 读书 抗日战争

    三十六、慈恩銘骨(注:先母遺像)在我童年記事起,一直到我就業結婚,常聽到我的母親敍述我自幼災難重重,在我三、四個月大時,發燒不吃奶,我母抱我從螃蟹巷家中就近往北小街看醫生,途經北王巷桃園時,(原維揚書院廢墟)因路滑突然摔跤,把我從她懷抱中擲出三尺多遠,其時我母並未跌傷,但爬起來一看,嚇得發抖,原來在她前面約二尺遠之地,有一口沒有井欄的水井,那是灌溉桃樹用的,我正好從這口井上抛過,差㸃卽落入井中。她立卽把我抱起,看看我絲毫無恙,可是我母餘悸猶存,抱着我坐地...

  • 文章讀顏小龍故事後的一些回憶與感想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2卷 第4期  作者:甄雨檐  出版时间:2000-12-01
    关键字: 故乡回忆 童年趣事 抗日战争 社会问题

    約莫上了點歲數,眼前事記不住;童年古景,倒記得清清楚楚。家中一些日用電器上各種功能性紐鍵操作,孩子頭教後忘。偶遇鄉親話陳年往事,雖隔數十年,也歷歷栩栩,口沫橫飛。看完八十四、八十五號文獻載孫、朱二鄉長寫顏小龍故事,我頭腦中多次像倒回的錄影帶,很快顯現六十多年前曾看到顏小龍的清晰影子。孫、朱二鄉長對小龍簡明具體的描述,觸動我一些回憶與感慨,竟像洶湧澎湃的波濤起伏,不能自止。首先我覺得小龍與我們都是倖存。我屬雞,在日本鬼子侵害到家鄉前,只四、五歲,那時家鄉流...

  • 文章抗戰期間家鄕土地之耕作方式及租佃關係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7期  作者:潘震宇  出版时间:1983-02-01
    关键字: 抗日战争 农田耕作 租佃关系 成本分析

    中華民族,原本以農立國,我豐縣亦爲一農業地區,縣境內沒有高山峻嶺,也沒有大河大川,方圓數百里一片平原,土地肥沃,農產品豐盛,出產小麥、高粱、大豆、小米、花生、棉花、芝蔴…等約數十種,境內人民以農爲業者,約佔百分之八十。日寇侵華,縣城淪陷,由於其兵力不足,僅能顧及點線,而我農民在常備部隊保護下,大部農田均可作正常的耕作與生產,然由於土地分配不均,富者擁地千畝,貧者無立錐之地者,爲數不少,中小農能完全自耕者,恐不及其半,故大部農民均爲租地耕作,因而形成了租佃...

  • 文章可愛的鄉親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30期  作者:呂恩 出版时间:1997-05-01
    关键字: 杭州笕桥航空军官学校 抗日战争 集善医院 黄承熹

    去年八月,在一个场所结识了一位八十多高龄和日本空军作过战的老飞行员董益泰。他在抗日战争以前已经毕业于杭州笕桥航空军官学校,留校当战斗机飞行员,兼任教官。我俩谈起了「抗战」初期各自经历,他讲日本空军如何欺负他们,侮辱他们,他们以少击多,并且去上海江面攻击日本「出云」旗舰,一些可歌可泣的事迹,他的谈话,引起了我的一段回忆: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三日在上海掀起了全面抗击日本侵略的炮火打响时,我在家乡渡暑假。接着日本飞机就到我们家乡——一个不设防的和平安宁小城市来狂轰

  • 文章海師憶往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孫昭  出版时间:1987-03-01
    关键字: 东海师范学校 抗日战争 求学生涯 人物回忆

    東海師範學校,自民國廿九年在海州城內倉房巷復校,前後五年餘,歷經賈琴誼、趙慶堡、徐允中、孫天民、劉新生五位校長相繼經營,由高師一班,而至高、初中十餘班,對我海屬學子,提供就學機會何止千人,在那物質缺乏鐵蹄蹂躪之下,能夠秉持傳統,春風化雨,使人不無追憶之感。今天在台六十左右歲同鄕,凡在淪陷區進過東海師範就讀者都是同學。本人忝爲該校學生,追憶四十年前往事,對時間地點或有疏忽錯誤之處,尙祈同學們於寓目之餘不吝指正。一、鄕巴佬趕考卅一年夏,我與同村仇增堂君,前往...

  • 文章千年古鎮北沙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9期  作者:朱廣奎 單國順  出版时间:2011-01-01
    关键字: 北沙古镇 历史沿革 古镇风光 人文荟萃之地 抗日事迹

    的一次「三元里抗英」式的抗日战斗。北沙人民自发组织的自卫队,在北沙鎭南与出扰的日寇激战两日,鼙鼓动地,杀声震天,参战群众不下三千人,其壮烈场面可歌可泣。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