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怀念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續「憶江南」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84期  作者:柳絮 出版时间:1976-12-10
    关键字: 怀念故乡 汤圆 熟藕 元宵担

    小引偶念吾鄕景物,難忘故里風光,爰賡前調,續譜新腔,雅俗不拘,工拙未遑,本屬雕蟲小技,何妨貽笑大方。一、故鄕好故鄕好,回憶夢魂牽;攤列廣場百藝集,担挑小吃四時鮮;新歲最齊全。昔時農業社會,土產土製,肩挑負販,沿街設攤,或挨戶叫賣。鮮果、熟食,無不津津有味。每逢新年或廟會,更有玩具技藝,紛陳林立,紅男綠女,往來如織,亦臨時遊樂場也。二、賣湯圓粘而軟,粉白更渾圓,甜饀熱湯妨爛舌,低臺長凳坐挨肩,香脆用油煎。湯圓以糯米粉搓製,多用甜饀,若芝蔴屑、赤豆沙、豬油白...

  • 文章端午節懷故鄉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7卷 第2期  作者:張文長  出版时间:1985-06-01
    关键字: 端午节 怀念故乡 人物述怀 诗句

    七絕三首一、地北天南萬里長,龍舟簫鼓震滄浪;任他寶島風光好,那及家園稻麥香。二、悵望山河抱悶思,人生苦海幾多時;何如沽酒朝朝醉,舊恨新愁兩不知。三、莫道詩人酒後狂,也因佳節想家鄕;那堪隔海登樓望,怒浪無情送夕陽。七律三首一、旅邸行吟愴客思,流光又屆浴蘭時,夢中親友依稀健,鏡裡年華覺已遲,落魄半生愁與恨,飄蓬卅載酒和詩,端陽惱煞天涯客,無限鄕心隔海馳。二、五月榴花映日暉,蒲香酒綠晚風微,異鄕歲月催人老,故國山河入眼非,去日慈親雙鬢白,離家小友卅年違,雲天悵...

  • 文章我的故鄉——龍王蕩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3卷 第1期  作者:張學武  出版时间:2001-03-01
    关键字: 诗歌 故乡怀念 区域风貌

    一、今日龍王蕩龍蕩蔥蘢喜事多,風吹五谷泛金波;文明院內硏科技,殷富村中奏凱歌。軸水河邊觀鯉躍,柏油路上看車梭;詩情畫意三春景,疊翠樓台笑語和。二、昔日龍王蕩淒涼龍蕩水連山,孤雁橫空不落灘;茅舍穿天防暑熱,陋扉透雪避冬寒。春風不綠狼煙起,夏雨無青惡水潺;野菜充飢衣露體,蘆花飄落夕陽邊。

  • 文章二十年前與家人歡度中秋的囘憶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1期  作者:嚴則民  出版时间:1970-09-20
    关键字: 欢度中秋 怀念家人 回忆往事

    我已有二十二個年頭,未與家人在一起歡度中秋,這個富有倫理觀念和歷史意義的佳節,凡是炎黃子孫,莫不重視,離家以後,每逢中秋,總覺得月是故鄕的好,不得不有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感慨了,同時亦使我想起了三十七年與家人共度中秋那晚往事的囘憶。三十七年,**已全面叛亂,那年中秋之夜,吃罷晚餐,在庭園裏,我與妻、兒、女、媳,環繞在娘的膝前,又說又笑,吃着蘇式月餅,歡聚一堂,共同賞月,正在興高彩烈之際,我突然忍不住發出了驚奇的警語,說出了我的心話,我對家人們說...

  • 文章「粥詩」憶母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2期  作者:楊修之  出版时间:2002-06-01
    关键字: 怀念母亲 《粥诗》 往事回忆 饮食习俗

    頃讀《海州文獻》九十二期所載王壽明先生「糊凍者粥也」一文,不禁回憶幼年母親(下灘管氏)背誦的「粥詩」一首,詩云:「水旱年來稻不收,至今煮粥未曾稠,人言箸挿東西倒,我道匙挑前後流;捧出堂前風起浪,將來庭下月沉鉤,早間不用靑銅照,眉目分明在裡頭。」母親一面唸著,一面講解形容,生動極了。我們小小年紀,便從而體會到歉歲糧荒之苦,豈止一把辛酸。詩是明朝大學士解縉所寫。解縉生長於江西吉水,是米食地區,詩中所指的粥,諒係米粥。稀的粥又稱「稀飯」;稠的粥,即現在閩南語所...

  • 文章談談故鄉過年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卷 第4期  作者:辛子方 出版时间:1980-03-01
    关键字: 过年习俗 童年回忆 怀念故乡 美食美景

    又是一年過去了,不免又嘆了一口氣,唉!到台灣已三十個年頭了。思鄕之情,又湧上心頭。來台時是年靑力壯的小伙子,現在已是年近花甲的老頭兒,你說能不感嘆嗎?書齋獨坐,回憶到在故鄕時過年的情景,是多麼嚴肅,多麼隆重,多麼熱閙,多麼親切,這是我中華民族五千年悠久的文化傳統,較諸今日在台灣過年,要隆重得多了,每個人的心情,更是無法形容了。海屬五縣市,雖然遼濶,但習俗上完全相同,過年也是一樣。今天所以要「談談故鄕過年」,借此回憶一下往日情調,最重要的,是要讓在此地生長...

  • 文章囘憶中的松江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56期  作者:王公璵 出版时间:1982-07-01
    关键字: 回忆松江 县名商榷 松江鲈鱼 怀念友人

    一、小引溯自民國二十年「九一八之役」發生後,日本入侵我中華的野心昭然若揭。而滬市爲我經濟重心,自爲其主要的覬覦對象。陳公果夫主蘇後,將環繞滬市之九個縣劃爲蘇省第三行政督察區,並調本人任該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駐松江。赴任前陳公復諭以該區之重要性,期好自爲之。因惶恐受命,勉效馳驅。這是民國二十五年春的事。次年的「八一三」,日本便發動滬戰了。迨同年十一月上旬,日軍於金山衞登陸,吳軍長克仁郭軍長汝棟曁本人,同受命死守松江三日,掩護我軍轉進;結果任務雖達成,...

  • 文章憶坤伶石艷玉走紅沭陽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8卷 第2期  作者:趙拾雲  出版时间:1986-06-01
    关键字: 戏剧艺术 中华文化 人物回忆 故乡怀念

    沭陽這一個縣城,約在民國二十年纔有公共娛樂場所—樂天戲院,第二年又開了一家昇平舞台。兩家子打對台、别苗頭互相競爭,將這個偏僻小城,造就了史無前例的歡樂氣氛和昇平景象。樂天戲院在城裡,首先「禮聘」石家姊妹花石艷樓(通稱老四)石艷玉(老六),挑大樑做台柱子爲號召。她們不是「坐科」出身,而是屬於「水路班子」的系統,談到水路班子,據熟悉此道的人說:全國小路班子,有好幾處地區性的,如:蘇嘉湖、揚屬及裡下河、福州、漢水下游流域、淮河正陽關、蚌埠一帶,還有距離平劇發祥...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