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年俗共返回1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思鄕,念祖,话年俗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2期  作者:王傳德 出版时间:1978-02-01
    关键字: 年俗 丰县 回忆

    一、前言:本縣「豐縣文獻」第二輯,仍由任敎於建國高中的同鄕張聘之兄掌理徵稿與編印,他來函要我寫點有關鄕土的人物和事蹟,或風俗文物,節烈傳記等,範圍甚爲廣泛;有些非短時間所能脫稿,但這件義不容辭的事,不得不胡亂寫點有關鄕親們堪以囘味的往事,俾供茶餘飯後之談助。余早歲從戎輾轉異鄕每逢年節,更感悵惘與懷念!謹將家鄕過年的情景,依據在家過年時的體驗與囘憶,分爲過年的準備過新年與年尾等三段寫出來,藉以抛磚引玉;共同維護優良傳統。在未動筆前,須加說明者有以下幾點:第...

  • 文章家鄕年俗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2期  作者:郝孟九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萧县 年俗 简介

    我是鄕下人,來寫鄕下事。住在城市街上的人,叫鄕下人爲鄕瓜子。我們鄕下人,叫他們爲街滑子。鄕巴老說的話,恐怕就難登大雅之堂了。我的家鄕,地處蕭縣西境。西鄰河南省永城縣。河南人叫我蕭縣人爲蕭撇子;我蕭縣人叫河南人是「蠢河南,知情懂理是蕭縣」。蕭縣人確實是撇。舉例說某仁兄上街吃早點,身上只有兩個銅錢。坐下來喊一聲,來碗媽糊(一個錢一碗),來盤煎包(一個銅錢兩個)。心理有數,只能吃兩個。吃完算帳,交了兩個銅錢。隨時說:「老闆,包子味道不好。」鄕村裡的人,自吃過臘...

  • 文章漫谈家鄕年俗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卷 第4期  作者:田誘予 出版时间:1981-03-01
    关键字: 年俗 风土习俗 思念故乡 送灶神

    關於過舊曆年一事,是揉合了風俗與人情!含有重大意義。雖各地風俗禮節不同,但祭祖拜神,仍是大同小異,不外是愼終追遠之意。家鄕有句俗語:「賠不盡「閨娘」(女兒)過不盡年」。這是看各人「手頭」(資產)而言!例如富人家一張「年紙單」(包括過年所需食物與香燭紙類)需要五、六百元(以民國廿年前物資而言)。窮人也要三、五元不等。富人在第一臘八(十二月初八)開始添置新衣,以及風醃雞鴨魚肉,並浸粘「棒頭」(包米)粘「秫秫」(高梁)要晒三次,才能上碾碾麵,以備做元宵,到第二...

  • 文章中國習俗(連載)

    来源期刊:《蕭縣文獻》 第18期  作者:張鳳儀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中国 习俗 年俗 除夕 漳州 泉州 台湾

    ,讨个吉利。因为「年兽」要在除夕晩上危害人类,到天亮大家都没事,好好的。所以大家见面就相互「恭喜」,这是恭喜由来,过新年大家都穿上新衣服,恭喜拜年。现在电信发达,多利用电话拜年,一方面节省时间,又可达到年目的,可说是两得。未来的拜年,将朝向此一目标发展,因电话拜年能为多数人接受。春节这一天有太阳、有雨、有云是谓「三有」年,农作物大丰收。俗语说:「春节有日、有雨、又有云,号称三有好收成。」大年初一,这一天各地年俗,大同大异,比较普遍而又能多数家庭接受的,约有下列各种

  • 文章江南的年俗

    来源期刊:《浦東》 第31期  作者:陳永春 出版时间:1983-01-15
    关键字: 江南年俗 灶王爷 年糕 接祖 新年乡思

    光阴荏苒,岁月如流,现在又是一年一度的春节,虽然说:处此戡乱时期,一切力求节约,民间过春节的排场,已无复当年盛况,但,由于习俗难改,家家户户,多少也得忙碌一番,以无比高兴的心情,来欢度这愉快的佳节,各报章杂志也免不了要刊登几篇应景的文章,作为年节的点缀。笔者恭逢其盛,因之,也写「江南的年俗」,以飨读者。故鄕江南一带的农村,一进到腊月便呈现着过年繁忙的景象了,穿的不说,大人小孩穿戴的鞋袜衣帽就制备停当,连女头上的揷簪、珠翠花儿、红头绳儿,也都备齐。这且不

  • 文章農曆臘月蒸年糕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48期  作者:莊政榮  出版时间:2007-02-20
    关键字: 年俗 蒸年糕 年糕寓意 传统民俗

    過新年,吃年糕,是無錫人喜迎新春佳節傳統風俗,而在農曆臘月蒸年糕則又是鄉下農戶們盛行的民風習俗。蒸年糕,在上世紀的四、五十年代裡尚為盛行。吃過「臘八粥」之後,農戶們喜氣洋洋準備忙過年的首要事情就是蒸年糕了。五〇年的隆冬,在小學讀二年級的我剛放寒假,就被太湖邊西站的寄娘接去渡寒假過新年。從南方泉鎮至西站頭的七、八華里路程,一路上遇到不少與寄娘熟識的村婦,她們見面頭一句話就問:「今年收成好勿好,要蒸多少米年糕?」看來,蒸年糕確實是農家們辭舊迎新過大年的傳統民...

  • 文章阜宁年俗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0期  作者:陳夢斯  出版时间:2002-01-01
    关键字: 阜宁年俗 马文化 贴对子

    馬到成功——迎歲小品歲次壬午,馬來値年,馬在十二生肖中,強健善走,果敢前進,一馬當先,定能掃除蛇年陰沉不振之風,將政治經濟引導向一個新的境界。馬在生物進化史上,發展進程是奇特的,令人費解,從古老化石中,發現在百萬年前的原始馬,其大如狗,不能騎人,也不能拉車,同鹿科動物一樣,在大地上吃草漫遊,後經幾十萬年的演變,馬變得高壯善走了。中國先祖們,在三千多年以前,將牛馬視爲同類不同種的牲畜,牛馬用來耕田拉車服務人類,至今中國人還會說:「來生做牛做馬,來報答你的恩...

  • 文章忆儿时故乡年俗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8期  作者:孫樹棠  出版时间:2010-01-01
    关键字: 儿时记忆 故乡年俗 传统文化

    「年年難過,年年過」;「有錢過年,沒錢也過年」;「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這些在故鄉每個人都能朗朗上口的諺語,很難考究出自那個朝代和那些名人之口。王小二老前輩又是何等樣的人物,也可能無人能盡述其詳。王老前輩爲何過年一年不如一年,抑是他失業太久、還是家中缺少良田,根本無心工作,以致潦倒,但有一點足以說明王老前輩雖一年不如一年地過年,其結果仍如一般貧富家庭一樣的過了年,並沒有留在年關內,更證明了王老前輩的刻苦「守貧」精神,他不爲過個好年去向朋友借貸,不爲...

  • 文章無錫歲尾年頭的風俗習慣及其他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期  作者:思明  出版时间:1970-01-26
    关键字: 年俗 风土习俗 送灶君 年夜饭

    我國習俗,各地不同,而在歲尾年頭,節目更不勝其繁。烏飛兎走,又是急景凋年,隻身天涯,愁腸欲裂;因而拉雜寫一些無錫的習俗及其他,聊寄鄕思。農曆十二月初八吃臘八粥,又稱「臘蹋粥」,鄕人傳說,吃了臘八粥可以消除一年中糟蹋狼籍了食物的罪過。普通人家煮的臘八粥,就是粳米菜粥,中間放些發芽豆,油豆腐,百頁,芋頭之類;比較講究的人家,又加入白果,大粟,開洋,干貝等等,凡是鮮美的東西,都可加入,又稱八珍粥。臘八以後,家家戶戶開始準備釀年酒(過去大陸上年到來釀些年酒,只要...

  • 文章無錫歲尾年頭的風俗習慣及其他(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期  作者:思明 出版时间:1970-02-20
    关键字: 风土习俗 元旦习俗 年俗 乡野生活

    除夕在就寢以前,還要接灶君,仍是主婦的職司,把一張新的灶君神位,放進灶君殿內,用香燭酒菓素菜祭祀一番,叩了三個頭,就算了事。除夕也是一年一度總結賬的日子,不論人欠欠人,都要在那天早晨開始直到元旦天明前作一結束。店家夜間通宵開門,老闆夥計都要輪流出去收賬。收賬的人,手裏一定要提一盞寫有店號的燈籠,只要你手提燈籠,不但半夜三更,就是收到天亮,仍舊算是除夕的,去敲人家的門,人家不能見怪而加以拒絕開門,如果你不提燈籠,那就不算除夕了,人家可以拒絕開門,並且還要受...

共17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