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乡情共返回2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家鄕童謠

    来源期刊:《浦東》 第4期  出版时间:1976-03-15
    关键字: 乡情乡音 童谣 民间流传

    南山頭浪褂小籃新做媳婦實在難公要飩餛婆要麵小叔要喫攤粉頭眼淚汪汪哭進房丈夫叫她不要哭念年媳婦念年婆再過念年做太婆

  • 文章補記我邑集場

    来源期刊:《丹陽文獻》 第20期  出版时间:1972-08-15
    关键字: 集场 丹阳 乡情 补记

    本刊第十四期,記載故鄕集場,甚爲詳細,頗能令遊子興懷鄕之思。惟東南二鄕之集場,尙有部分遺闕,茲特補正於左:正月 十五日折柳橋。二月 初八日郵堂,十五日大華,十九日里莊橋。三月 十五日導墅橋,二十日王公祠(里莊橋王公仁堪祠)

  • 文章鄉長投妙文 社長贈好禮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370期  出版时间:2000-08-20
    关键字: 故乡资讯 礼品 同乡 乡情 乡景

    欢迎踊跃提供乡讯 乡情 乡景及家乡美食食谱【本刊讯】为鼓励本会同乡提供乡讯、乡情、乡景及风味餐(家乡口味)食谱,本刊公开征稿,凡经采用,本社冯俊华社长将致赠精美礼品乙份,来稿请用有格稿纸书写,字数以一千字之内为宜,信封上注明「投稿」,挂号邮寄本会「乡讯社」收(地址请详阅刊头),如有照片、图表欲退件者,请在稿末注明「用毕寄回原址」字样,并请附回邮信封(贴足邮票)。用笔名发表者亦应事先告之,并请注意「著作权」法令。本刊社长冯俊华表示,本会乡长们经常返乡,若有

  • 文章鄉諺一束

    来源期刊:《丹陽文獻》 18-19  出版时间:1972-07-15
    关键字: 乡谚 乡情 风俗 文化

    從小一看,到老一半。言人從小時候之行動,可以顯示日後之成就。揚子(音德)江裏一泡尿。其意如蒼海之一粟,喻渺小也。起屋請到箍桶匠。起造房屋,須請瓦木大匠,箍桶匠技小難勝重任,喩用人失當。胡蘿蔔炒番瓜。亂七八糟之意。半夜裏發杭州,等到天亮還在家門口。喩人做事動作遲緩,不能把握時間。上茅山,轉鎭江。我邑人去茅山,無須經過鎭江,轉鎭江,捨近求遠之意。身連(身上之意)穿得綢披披,家裏嘸得夜飯(晚飯)米。言只顧講外場面之人,身穿綢緞,歸家無晚炊之米,不計也。趕得茅山...

  • 文章憶江南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29期  作者:柳絮 出版时间:1967-10-10
    关键字: 往事回忆 乡音乡情 民俗

    四十七 地藏香江浙民俗,以七月三十日爲地藏王菩薩誕辰,是晚於牆隅燃小牙燭,對列成「人」字形,並於地角插香以祀,蓋地藏王嘗發宏願曰:「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人因敬之。七月杪,誕日拜空王,處處牆燃「人」字燭,家家地插棒兒香,我佛苦心腸。四十八 鬪蟋蟀蟋蟀好鬪,優閒之士,覓而養之,其捕捉之工具,貯畜之瓦盆,供食之瓷盞,及稱體重之過籠,無不刻意求精,迨至賽期,携往茶坊,參加競賽,藉以賭博;勝者掛紅采而歸,錫以「將軍」名號,負者則抛棄之閒尋樂,華屋養秋蟲,金翅紫牙...

  • 文章湮滅了的農村 湮没了的老家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7卷 第1期  作者:王仲鳴  出版时间:1995-03-01
    关键字: 故乡风貌 乡音乡情 思乡

    四週綠樹環繞,砲樓高聳入雲,槽油坊煙囪矗立,層層院落深深,牛馬車穿梭其間,人人有槍彈防身,這就是老家城頭鎭東大坊。屬贛榆縣第八區管轄,東至黃海,西至臨沂,南至海州,北至莒縣,距離各約五十華里,爲本縣之中心地帶,黃土平原,地質肥沃,旱澇均勻,適種各種五穀,村西有條河,由西北山區直通而下,河水終年不斷,爲食用灌漑之主要水源,沿河兩岸遍栽榆柳,綠蔭夾道,爲本村生色不少,村西村北有大片竹林,長年翠綠景色幽靜,村東有座大松林,佔地六畝,乃我父兄之私人墓園,村之四週...

  • 文章雜談故鄉歲時節令的習俗

    来源期刊:《浦東》 第90期  作者:敬中 出版时间:1997-12-30
    关键字: 乡音乡情 风土习俗 往事回忆

    在農業社會的故鄉,過的節日特別多,現已隨時代的進步而有所改變,謹將吾鄉地方文獻所載的往昔過節情形,簡述如下:正月初一按習俗雞鳴悉起,第一件大事為開門燃放爆竹,長輩率領閤家大小,正衣冠、拜天地;有家廟者,往廟中燃燭灶香、陳茶果、粉團。晚輩向長者行跪拜禮拜年,鄰里互賀,互祝「恭禧發財」,一般都投刺於門口賀歲,有錢的仕紳家,則遣家僕到至親好友處投紅貼拜年。信佛者,在子時時刻,出門簇擁寺廟前,等候廟祝開門,競爭第一個在菩薩前進香,所謂「燒頭香」,以示虔誠。有些鄉...

  • 文章思鄉多因秋風起

    来源期刊:《松江鄉訊》 第45期  作者:章安平 出版时间:1979-10-01
    关键字: 思乡情怀 鳗鲡 松江名产 螃蟹

    又一段漫長的夏天過去了!金風送爽,秋季來臨,海外羈人,往往在一種無奈的寂寞中,興起了濃厚的鄕土之思。松江的秋天,正是蓴菜上市的時候,蓴菜本來是春秋兩季都有的,但春季產量不多,價錢也貴些,秋天則是盛產的季節,裝在船裏的蓴菜從太湖邊運來,沿街或沿河叫賣,一斤不過十幾只銅板,買來把包着黏液的嫩葉摘下洗淨,放在碗裏,然後用肉絲、筍絲、香菇絲燒湯,稍後把蓴菜放進,再燒一會卽可上桌,蓴菜的顏色碧綠,吃起來淸香無比,像這樣一道美味佳肴,在松江是很普通的家常菜,如今在臺...

  • 文章憶江南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30期  作者:柳絮 出版时间:1967-12-10
    关键字: 人物回忆 故乡民俗 乡音乡情

    五十一、敬果供秋節當炎夏之後,合家無恙,共慶團圓,故又稱「團圓節」。是夕設果、餅於庭以拜月,紳富之家,更羅列珍玩、儀仗,或爲錫製,或爲琉璃,爭奇鬪勝,供人觀賞。陳瓜果,對月叩仙靈;儀仗森森觀巨室,珍盤色色列中庭;合宅慶安寧。五十二、重陽糕重陽糕有兩種:一爲街頭攤販所蒸,兩塊相合,形似小型花鼓,卽「童兒糕」;一爲茶食店中所售,方形小塊,兩層相叠,中夾白糖、五仁;均插彩色三角小旗,糕製不古,昔劉夢得不敢題糕,因經典中無此字,爲詩人所譏笑。慶重九、糕製有圓方;...

  • 文章憶江南

    来源期刊:《揚州鄉訊》 第31期  作者:柳絮 出版时间:1968-02-10
    关键字: 故乡民俗 往事回忆 乡音乡情

    五十五、十月朝每歲祀祖,除淸明、中元、冬至外,尙有十月初一日,謂之「十月朝」。奠酒焚帛,拜迎恭送,與三節同。其以赤豆炊飯供奉者,則來自江南之民俗也。冬初朔,家祭列壺觴,胤子裔孫迎祖拜,寒蔬甘醴薦先嘗,赤豆飯兒香。五十六、醃冬菜冬季鹹菜,爲家庭必儲之食品。「小雪」節後,醃藏不壞。擇白菜之肥嫩者,中心撒鹽,初叠置大缸,不時翻壓。繼紮成髻狀,中放花椒或蒔蘿;貯甕中,復注鹽滷,泥封其口。食時,菜心白嫩,加油拌之,或與香乾、花生米同拌,可以佐餐,可以下酒。莖葉或燒...

共24条记录 1/3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