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特产共返回1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故鄉江南之旅隨筆(五)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448期  作者:馮俊華  出版时间:2007-02-20
    关键字: 江南之旅 秦淮小吃 太湖特产 旅途随笔

    當地地陪小張表示,南京以前有人稱之「石頭城」,其實造就了全中國最多也最優秀的石雕工匠,許多北京「紫京城」的雕刻絕大多數都是出自南京石雕老師傅的手藝,最近的無錫陵山大佛就是南京石雕工匠的佳作。南京的天氣—冬、夏均長(正好一冷一熱),颱風、地震極少。南京有五多:山多、水多、樹多(法國梧桐樹)、城多、石頭多!市區計程車人民幣九元起跳,一般稱司機都叫「師傅」!中午,一行十四人(含領隊、南京地陪、全程全陪)至南京「晚晴樓」秦淮小吃。「晚晴樓」是一座專營晚晴「八絕」...

  • 文章惠山土產金剛肚臍 辣燒屁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9期  作者:一冰  出版时间:1971-05-20
    关键字: 金刚肚脐 辣烧屁 惠山特产

    惠山鎭的特产除了坭人以外,还有两种土产吃的东西,名叫「金刚肚脐」和「辣烧屁」;金刚肚脐是一种小麻饼,和现在通用的一元硬币那么大,好像一粒象棋子,又像惠山寺头山门口的四大金刚的肚脐眼一样,用面粉所做,油酥特别重,椒盐味道,松酥可口,吃进嘴里,不用咀嚼,立刻溶化,所以老年人最喜欢吃它。辣烧屁也是一种用面粉做的小饼,好像吐司差不多,椭圆形,有两只金刚肚脐那么大,外面撒上几粒芝麻,味道略甜,惟不若金刚肚脐那么酥松;这两种食品,都是惠山鎭的特产,也只有惠山鎭上有买

  • 文章鴻山花紅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12期  作者:中勳  出版时间:1970-10-20
    关键字: 鸿山 历史故事 名特产

    在吾邑東南鄕,西倉鎭與蕩口鎭之間,有一座土山,名叫鴻山,高不過五百尺,故無林壑泉石之勝;但此山有聖賢和偉人的遺跡,並且出產一種名菓—花紅。讓去皇位,來到南方開闢東南半壁文化的吳泰伯,他的皇墓,卽安葬在此山上,山脚邊有世稱「擧案齊眉,相敬如賓」的賢夫婦梁鴻孟光的祠廟,廟中有梁孟的塑像;所以該山先稱皇山,後又改叫鴻山。在鴻山的西南一帶,出產有名的雋品水菓—花紅,(學名林擒,俗稱海棠菓),因爲它比別地的產品大而雋美,所以特爲冠以「鴻山」二字,以示區別;鴻山花紅...

  • 文章芳茂山芙蓉圩憶舊(四)

    来源期刊:《武進鄉訊》 第20期  作者:柱中  出版时间:1970-04-15
    关键字: 芳茂山 芙蓉圩 芙蓉湖 双庙 特产

    居民半农半渔,生活颇称富庶。圩民为坚固大小堤防,遍植杨柳,(按杨柳一揷即活,容易种植,又因水份充足,更易生长,)隄上两旁到处种植菜蔬,一经春天,绿柳红桃,黄金遍地(菜花开似黄金)。形成一幅天然美景。更由于圩内河流错杂,水淸如镜,小舟往来如梭,一浆款乃,渔农荷蓑负笠,谈笑风生,眞神仙境也。芙蓉圩盛产鱼虾(乌背鲫鱼玉爪蟹,即是此处特产),稻麦菜蔬,均属上品,嫩藕鲜菱,尤其鲜美绝伦。圩中有耕地七万余亩,号称十万八千,村庄四百余个,居民三万余,南北两半圩,由无锡鎭

  • 文章(紀事 地理)宿遷縣歸仁鄉、四河鄉瑣憶

    来源期刊:《宿遷文獻》 第6期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地形地貌 水利 交通 土特产 乡贤

    ,二麦者大麦、小麦也、迨收麦既毕、已可没人,此时谓之靑纱帐起,登重冈山顶东望,禾高如城墙,联緜不绝,蜿蜒无际,气势之雄,如苍海,故宵小之徒出没于其间,危害行人,靑纱帐起之时,民防加强之日,农人下田,除农具外,往往又需配带武器,此亦吾鄕之特色,再则为杂粮,园艺之物,种类甚繁。特产:归仁集菉豆饼,以纯菉豆去皮磨粉作糊状,然后以杓舀于平锅之上煎之,至两面微焦而止,大小如银元,乘其刚熟、佐以椒酱、香、脆、辣兼而有之,价极廉,居人或商旅无不喜爱,其特点不仅于好吃,尤

  • 文章(紀事 地理)吾鄉吾土

    来源期刊:《宿遷文獻》 第6期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集镇 牛脚湾 特产 乡贤 四合院

    囘憶四十年以前,我的家鄕地鄰四個鎭市,西臨蔡集鎭,南邊接近耿車鎭和楊集鎭,北靠着支河鎭,各鎭的經濟均繁榮、鼎盛,在十天當中,每鎭只有四天逢集做買賣,有的是在三、八、五、十,有的是在二、七、四、九,有的是在一、六、四、九,鄕人稱之爲趕集,其餘的天數,閉門不營業,或做農業,或做工業,成爲商農並重的市鎭,就是說,一方面經商,一方面還固守祖業,人無一個閒,地無一寸荒,勤勞節儉,各安生理。集鎭西北,夾河堤下,有一沼地,土名「牛脚灣」。面積數十頃,據神話傳說,當年孫...

  • 文章重遊故鄕記(三)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35期  作者:方永施  出版时间:1989-05-20
    关键字: 返乡记 崇安寺 无锡公园 无锡特产 日报馆

    已迁移到西门圆环口,门口霓虹灯闪闪发亮,竖立着若干宣传电影的海报,规模比以前大得多了。从公园转到崇安寺去,崇安寺原来各种杂耍玩意儿已全部没有了,大雄宝殿、山门寺也都不见了,祇是有各种菜市场、鱼类、肉类、鸡鸭类、蔬菜类、干货类、海货类、干菓类、调味品类等等,分门别类。鱼虾螃蟹等特别多,尤其小河虾,原来用作活抢虾的,既多而价廉,甲鱼不多,价钱最贵。我们看到有人摆摊出售太湖特产的白鱼,正在询价,已有一个人全部买去了,仅剩一条大白鱼,因为斤量太重,又长又大,货主

  • 文章惠山名產——桂花栗子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4期  作者:雪明  出版时间:1971-10-20
    关键字: 桂花栗子 惠山特产 生吃

    栗子原是普通的菓實,我國天津良鄕出的最爲有名,所以一般賣栗子的店舖或攤頭,都以「天津良鄕栗子」做廣吿或招牌,鄰縣宜興張渚湖㳇山裏,種植栗子樹也甚多,菓實較大,產量可觀,山農靠此爲生,銷售各地,價錢不高,比良鄕栗子要小兩倍多。惟有我邑惠山出產的桂花栗子,產量旣少,果實又小,看上去㿜㿜的一粒,反不及宜興張渚湖㳇山裏產的令人注目,可是它的價錢要比良鄕栗子大三、四倍,比宜興產的栗子幾乎要大十餘倍。栗子普通大都炒熟吃,或和入鷄鴨肉類煮熱吃的,惟有惠山的桂花栗子,只...

  • 文章(紀事 地理)宿遷縣洋河鎮

    来源期刊:《宿遷文獻》 第6期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行政沿革 地理环境 特产 古迹 文化教育

    可法所浚抗满处。黄河隄上抗日胜利后建有大木桥一座,以之通行汽车,为东西交通要道。鎭东运河上,抗战前在刘老涧建有新式水闸一所,规模相当伟大,所以调节运河水量。为导准工程之一部。㈢道路、交通工具:徐扬公路过本鎭南门,时有汽车通行。㈣特产特产为洋河大曲,中外驰名,全县四十余家酒坊所酿者,皆以洋河之名外销,酒性醇,室内如有酒一杯,置于案头,芳香四溢,气氛佳妙,为任何名酒所不及。㈤集鎭、圩寨、村庄:鎭北有陆圩、下淤口、张圩、大槐树,鎭西有马园、黄圩、管圩,鎭南有张圩

  • 文章漫談故鄕松江

    来源期刊:《浦東》 第49期  作者:馬政一 出版时间:1987-07-15
    关键字: 松江 家乡 地方特产 教育事业 电厂 抗日战争

    作者馬政一鄕長,松江縣華陽橋人,在華陽橋小學畢業後,入上海私立法商學院附屬小學,大陸變色後,隨海軍來台,接受赴美接艦班敎育,海軍退休後轉入電力公司服務,現任職台灣電力公司核能火力工程處工程師。

共15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