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水利共返回7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記民國二十四年蘇北十縣黃泛災情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9卷 第1期  作者:汪義侯  出版时间:1987-03-01
    关键字: 苏北历史 黄河泛滥 水利设施

    民國廿四年七月間,黃河在山東省之西鄙,鄄城縣董莊决口,原來細流如帶之河床,現在竟是波濤澎湃,浩浩蕩蕩,一片汪洋,濟南附近各縣產生了大批災民,扶老携幼,狼狽擁擠到津浦鐵路沿線,個個愁眉苦臉,席地而坐,眞是哀鴻遍野,黃河泛濫,對于沿岸之居民,造成嚴重之慘劇。决口之水,經獨山、南陽、昭陽等湖,注入微山湖,銅山縣(包括徐州市區)首當其衝,鄄城縣董莊河隄口門,逐日擴大,微山湖水量狂漲,繼而微山湖西堤和套堤亦潰决,銅山境內之不牢河(亦名荆河),房亭河先後泛濫,終於造...

  • 文章(紀事 地理)宿遷縣歸仁鄉、四河鄉瑣憶

    来源期刊:《宿遷文獻》 第6期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地形地貌 水利 交通 土特产 乡贤

    一、槪説㈠名稱與由來。歸仁鄕之名源於歸仁集,歸仁集之名源於克復橋,克復橋之名取自論語顏淵問仁:「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故老言:「克復橋先有、集沿橋向東、南、西三面發展,因名其集爲歸仁。」以歸仁名地,本縣有歸仁區,臺灣省臺南縣亦有歸仁鄕,越南且以之名省,足見其名之美,西望故鄕白雲,吾將何日「歸去來」。㈡方位歸仁鄕在縣城正南略略偏西,若以歸仁集爲中心,北距宿遷城,西北至睢寧城,東南至泗陽城各七十華里,而西南至安徽泗縣城僅五十里,去白馬湖約三十里,白馬湖係洪...

  • 文章學寫西江月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6卷 第2期  作者:朐陽客  出版时间:1994-06-01
    关键字: 西江月 故乡山水 水利工程 抗日战争 格律诗

    吾鄕崇山峻嶺,蒼梧孔望錦屛,山不在高易攀登;何日上馬耳峰?白虎易名白璧,其實與山無關,參謀獻策白寶山;千載白虎依然。四月初八廟會,碧霞宮外人潮,人擠人爭看熱鬧;農具熱門傾銷。雙龍井旁雙眼,源頭都出山巔,龍口吐水甘而甜;專爲享受民間。雙龍井水甘甜,送水之人辛酸,肩挑雙桶挨戶送;歡欣充滿人間。當年工程艱鉅,爲著城內居民,瓦罐相連埋地下;源頭來自山頂。抗戰吾弟入伍,西北遠去無音,小我七齡比我矮;難忘手足情深!難忘手足情深;無愧大漢子民,每當想起小日本,罪魁禍首...

  • 文章射陽河問答

    来源期刊:《阜寧人》 第23期  作者:顧爲善  出版时间:2005-01-01
    关键字: 射阳河 家乡风光 童年记忆 水利问题

    顧爲善。字與人,筆名顧盼,一枝巢主。阜寧縣東鄉匯水村,現定居上海市,一九二二年九月出生。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滬校)本科畢業,長期從事教育。擅作舊體詩詞;結集待刊。兼及燈謎藝術,曾與台北市「謎匯」有聯繫。

  • 文章石棚山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0卷 第3期  作者:王仲常  出版时间:1998-09-01
    关键字: 石棚山 《和蔡景繁海州石室》 王同 农田水利 石曼卿

    石间散掷如风雨,坐令空中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追忆石曼卿读书的佳话。石曼卿读书处在石棚山南侧,石壁上刻有石曼卿读书处,横刻,字隷书,字大如斗,风格古朴。据考证是明嘉靖二年海州知州廖世昭所写。王同字一人,河南省夹县人,明嘉靖年间到海州任知州,他在海州地区留下不少题刻如连云港市花果山水帘洞上的「高山流水」也是他的作品。王同在海州时,海州岁荒民困,原有万户人家,逃荒之后,只剩数千来户,一万顷土地种上庄稼收成的仅仅一千五百余顷,面对这样严重灾情,王同抓住农田水利

  • 文章鹽城地理環境述略

    来源期刊:《江蘇文物》第1卷 第5期  作者:宋兆珩 出版时间:1977-11-10
    关键字: 盐城 县志资料 地理位置 人口数量 历史沿革 土壤地质 气候水利 山川河流 湖海形式 海防问题

    惟县治西北,多沙冈及高墩,逶迤至于阜寗,此等冈阜,究为海成,抑为风成,尙未经专家鉴定。沙地可以种薯,凡沙皆能生水,鄕人每于冈下引水莳稻,犁为田畴,立成沃壤。此外有斥堠潮汛之潮炖及瞭望防倭之烟墩多处,则系人工所筑,于范公堤沿线见之。三、气候水利气界不易分割,论盐城气候,当以淮南、江北为范围,淮南、江北,为亚热带季候风华中区,纬度高于江南之华中区。年平均温,约为摄氏十四度左右。一月平均温,为零度等温线所经,七月平均温,为二十八度等温线所经。四季分明,为华中

  • 文章江蘇今昔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1卷 第1期  作者:宋安業  出版时间:1989-03-01
    关键字: 行政区划变革 人口密度 面积 湖泊水利 长江大桥 铁路交通 文化生活

    的「苏州话」语系。上海附近宝山、昆山、川沙等十县则属宁波话与苏州话中间语系的「上海话」。江南由于对外交通发达,文风鼎盛,人文荟萃,自明朝以来,出身官宦者,多至不可胜数,一般人出路大都向文化、敎育、贸易、工商方面发展,过去江北由于交通自陇海、津浦路通车后,夺走了苏北内陆的繁华,加之水利不修,自南船北马淮安以北各县,旱涝频仍,以致生活贫困,敎育落后,以致智识青年出路,大都趋向军政界,尤以抗战期间为盛。飮食习惯,淮阴以南均米食,以北则以杂粮为主。现在由于水田开辟,都以

共7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