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献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揚州名勝古跡簡介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3卷 第1期  作者:杜負翁 出版时间:1971-01-16
    关键字: 揚州 名勝古跡 文獻展覽

    此次各省文献展览,我苏承负翁先生将所藏扬州名胜古迹珍贵照片九帧,提出展览,并为说明,以供中外仕女参观,当为会场生色不少,兹将原说明刋载如次,以飨阅者。白塔:在莲花桥(俗称五亭桥)莲性寺内,莲性寺,原名法海寺,创于元至元年间,淸康熙至扬,赐今名,白塔亦称喇嘛塔,系就旧塔之基建造,旧塔建于何年,已不可考,今塔于乾隆甲辰重修,倣北平北海喇嘛塔,毫无二致,其形如锥,高入云表,塔基建台五十三级,台上造塔,塔身中空,供白衣大士,顶加靑铜缨络,鎏金塔铃,最上簇鎏金

  • 文章丹陽城廂地圖付印

    来源期刊:《丹陽文獻》 第63期  出版时间:1976-03-15
    关键字: 丹阳 庞子建 地图 城厢 《丹阳文献

    我邑全县七彩地图,前经庞子建鄕长印制,交由本社分赠各鄕长存阅。现在我邑城厢地图,宽三十八公分,高三十四公分,亦经本社制就,刻正镌板赶印,以便钉入丹阳文献合订本中。所有城垣、街道、河流、铁路、公路、桥梁、水关、党部、议会、县府、法院、警局、税处、学校、工厂、商会、工会、报社、寺庙、敎堂、公园、体育场等均有记载。

  • 文章江蘇泗陽境內的徐國古城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4卷 第21期  作者:張用寰  出版时间:1976-01-20
    关键字: 徐国古城 文献资料 历史变迁

    在这里曾经建立过一个国家,和古埃及、巴比伦一样的古老。从泗阳县城向西北行六十华里,在郑家楼西面三华里的黄河北岸,有一大片高地隆起。四面都是滚滚黄沙,只有这片土地还保持着原来的壤土。当地老百姓把高地叫做古城山。据说,这便是古代徐国都城所在地。在这块土地下,掩埋著一千七百年至二千二百年一个国家的历史和古代文明。从这里向北,不到两华里,那是仰化集南面的交界牌渡口。过了运河,便是宿迁县境了。一、文献足征。㈠辞海注:「徐,古国名。伯益之后,周初僭称王,为周穆王所灭。后复

  • 文章山水史話 東海羽山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水易  出版时间:2004-06-01
    关键字: 羽山 风景名胜 文献资料

    羽山,位于江蘇省東海縣北部,距縣城約二十公里處,是蘇魯兩省的分界嶺。山的北面爲山東省臨沭縣,山的南面則爲江蘇省東海縣的橫溝鄕和溫泉鎭。羽山是一座拔地而起的孤峰,東西長約一·五公里,南北寬約一公里,海拔高度二六九·五米。遠望山頂常有噴雲吐霧之壯觀,山勢挺拔,景色秀麗。有古詩云:「羽山一點靑,海岸雜花碎,日暮千里帆,楚色有微靄。」羽山的來歷據考證得益于此山的野雞(雉),因爲其羽毛非常的美麗,因此山以「羽」而得名。如淸朝《嘉慶海州直隷州志》記載:「羽山之穀雉具五...

  • 文章花果山下的船石溝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孫廣良  出版时间:2003-03-01
    关键字: 花果山 船石沟 文献记载

    平整如刀切,上刻有「船」二字,无落款。在这船石的西北侧,昔建有「船石庵」。文献记载,此庵淸中期尙在,今成废墟。昔罗珍曾游此处,见船石庵和船石,吟下了一首五言律诗,诗曰:地僻栖禅好,虚船启月扃。慈航如可渡,顽石亦能灵。溪映松舟绿,山迎桂楫靑。此间非陆海,游棹若为停。

  • 文章簡介洞天福地的宜興

    来源期刊:《江蘇文獻》第5卷 第35期  作者:夏敬庸  出版时间:1985-08-15
    关键字: 宜兴 地方志 风土人情 地方文献

    宜兴同鄕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特继「我们的故鄕宜兴」特刋之后,费时年余又编印了壹册,「洞天福地的宜兴」,封面是采用国立故宫博物院藏画,明,陆治绘仙山玉洞图,亦即张公洞纪游之作,封底是「洞天四宝」的四颗古印,宋元时代旧物,无论印材、印钮、篆刻都称得上是希世之珍。封签是该会名誉理事长陈雪屛先生亲署。内彩色揷页八十四页,均与宜邑有关之重要文献,除了名誉理事长陈雪屛先生,理事长朱荫松先生,国立故宫博物院,历史博物馆,美哉中华画刋社,与宜邑有三世姻亲关系的许闻渊先生

  • 文章石棚山上交華亭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7卷 第3、4期  作者:陳鳳桐  出版时间:2005-12-01
    关键字: 石棚山 石曼卿 文献资料 交华亭 旅游开发

    石棚山在近年來興起的旅遊熱中,已名聞遐邇。究其原因,以筆者淺見,可能主要與石曼卿有很大關係。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是也。據《隆慶海州志》記載,「石棚山,即朐山東北嶺有巨石復岩,下石室可容數十人,棚嶺甚峻,了無花木,宋石曼卿通判海州,讀書于此,乃以泥裹桃核爲彈擲其上,數年間花發滿山,燦如錦繡,又名『錦岩』。」明代嘉靖二年四月,海州知州廖世昭曾立碑爲之記曰:「石棚,州東郭佳山水也。相傳數十年前尙有石曼卿桃樹,近來無居人,花木光潔、樵采...

  • 文章伊山行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2卷 第1、2期  作者:張可  出版时间:2010-06-01
    关键字: 伊山 风景名胜 历史故事 洪迈 文献资料

    君不見古來海客談神山,縹緲虛無總茫然,爲君我欲歌神山,山在灌雲天地間。天工開物辟八荒,神山已在海一方,此山自古名大伊,石器時期已發祥。君不見南來平川極目望,數百里中坦蕩蕩,忽睹伊山突兀出,崔巍獨立如屛障。繞行一周廿餘里,十二青峰指天罡。山高雖無三百米,内中卻有萬象藏。進得山來如仙境,古、佛、神、奇耳目芳。首歌古事不虛言,伊山原在海裡邊,歷經滄桑億萬載,波濤汗漫無人煙。精衛填海海東移,伊山登陸來人間。坤母黃河挾泥沙,呼嘯咆哮來造田。隨後遷來拓荒者,距今六千...

  • 文章大伊山是用夷語取名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1卷 第1、2期  作者:張炳超  出版时间:2009-06-01
    关键字: 大伊山 学者观点 文献资料 山名来源 东夷民族

    大伊山,位於灌雲縣城!伊山鎭的西北隅,可謂負郭連山。山高二二六.七米,佔地面積三七七.一六公頃。在灌雲縣現存的八座山中算是個老大哥,且山中古蹟頗多。近幾年來隨著觀光旅遊業的蓬勃發展,被譽爲「淮北第一神山」大伊山,名聲也隨之遠揚。由於大伊山「神」了,研究大伊山文化的文章也越來越多。僅山名「伊」字的來源即存在多種說法:其一,是商朝大臣伊尹來伊蘆山隱居而得名,此說在鄙文《伊尹隱居伊蘆山考辨》中作了否定,這裡不作重述;其二,認爲「伊」字與佛教有關,此說也不可靠。《...

  • 文章故鄉山岳 沭陽八山之今昔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6卷 第1期  作者:耿開新  出版时间:2004-03-01
    关键字: 故乡山岳 八山介绍 自然风光 文献资料

    考沭陽縣境內之八山,散列於西北和東北兩境。所謂八山者,即馬陵山、神山、塔山、荻邱山、宋邱山、韓山、萬山、孤山也。諸山既無城郭可屏障,又未能興雲施雨,膏澤黎民,似無足紀列。然落落遠峙,永奠封疆。亦可察脈審形,辨方正位。唯韓山蕴藏大量藍晶石,爲工業上重要原料,其餘諸山培植成片樹林和果,經濟價值不可估量也。馬陵山,又名建陵山、張倉山,位於縣治西北百十里,相沿謂爲沭陽之主山。漢置建陵縣於此,故名建陵山。山形南北狹,東西長,類馬形,故名馬陵山。山上有清泉寺,相傳建...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