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物古迹共返回13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伊山石門口的傳說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7卷 第2期  作者:沈其旺  出版时间:1995-06-01
    关键字: 石门口 历史典故 文物古迹

    在灌雲縣大伊山西麓,離山根大約有六里之遙,有一清秀的村落,叫作石門口。石門口,是我的故鄕。村東是一條古老的叮噹河,橫跨河上是一座古老的石拱橋。橋的西北是一大土嶺,相傳是漢朝時一貴族的墳墓。村中約莫二、三百戶,多以農事爲主,是典型的蘇北鄕村。提起石門口這一名稱的由來,還有一段悠久動人的傳說。那是隋朝末年,由於隋煬帝奢侈腐化,寵信奸佞,致使綱紀顛倒,朝政大亂。天下百姓,倍受荼毒。起義烽火,連綿不絕。其中著名的起義領袖有河北的竇建德、山東瓦崗寨的李密等。別的不...

  • 文章大伊山名勝古蹟薈萃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9卷 第4期  作者:王迎生  出版时间:1997-12-01
    关键字: 大伊山 风景名胜 文物古迹

    一、星斗石、女媧石、臥龍崗灌雲縣大伊山的大龜腰山和小龜腰山交界處的「桃花澗」上,有一塊約三十平方米的青石板,四平八穩地橫跨山澗兩坡,似橋又不是橋。當地群眾稱它爲「星斗石」、「女媧石」、「臥龍崗」。這塊石的表面不同位置上遺存大小不一的圓形凹窩二百多個,都是古老的鋸孔法打成,最大的直徑二十二厘米、深六厘米,小的直徑只有二厘米、深一厘米。一九八九年五月,省文物管理委員會考古專家王少華先生對這塊「奇石」進行了考察。他根據史料記載,商代大伊山地區曾下過隕石雨。認爲...

  • 文章上海旅遊新勝地

    来源期刊:《浦東》 第80期  作者:楊新民 出版时间:1995-05-31
    关键字: 奉贤县 古华山庄 风景名胜 文物古迹 旅游观光

    浦東奉賢南橋鎮,有一個環境優美、布局合理、純靜古樸、文化淵源之一——古華公園。這個仿古園林於一九八六年建成開放,占地面積四點八公頃,集奉賢當地許多古典文化之精萃。踏進園區迎面就是著名書法家宋日昌題字『古華園』三個鎦金大字,鑲嵌在一座高五米、寬十四米的照壁上,背部是大幅青石浮雕,細刻了孔子七十二賢之一——言子在奉賢傳播聖賢之道壯景,園中還有建於清代乾隆年間,橋長二十五點八米,面寬三米,拱高七點六米,每邊有二十七步台階的號稱『南塘第一橋』的環龍石橋。難怪全國...

  • 文章松江縣將修復李塔並配合興建「唐街」一條

    来源期刊:《浦東》 第84期  出版时间:1996-06-30
    关键字: 风景名胜 文物古迹 松江 李塔 葆素堂

    松江最古老的寶塔,李塔匯鎮的李塔的修復工程經松江縣政府和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商定,雙方聯手投資180萬元人民幣。修繕工程終于1995年8月18日正式啓動。並為防止寶塔文物被盜竊,由上海博物館副館長黃宣佩帶領專業人員,于12月21日對李塔地宮進行發掘,共清理出文物70餘件,其中鐵塔、料器豆、水晶杯等鑄工精良,造型獨特,具有明代風格,對李塔的修繕年代提供供了實物依據。部份文物傾倒或翻落,此種情況對研究上海地區的地震史提供了極有價值的實物參考資料。現在李塔四週16.7畝的土地內動...

  • 文章亭林八景

    来源期刊:《浦東》 第1期  作者:黃恭石  出版时间:1975-05-15
    关键字: 故乡风貌 风景名胜 文物古迹 宝云寺 飞来塔

    松江有兩大鎭,一在黃浦江之南,一在黃浦江之北,北曰泗經,南曰亭林,中隔一水,遙遙相對,百脚港(黃浦江如蜈蚣,兩邊之河如蜈蚣之足,)之水,相將流入浦之南北,農田得以灌溉,既不虞水災,又不虞旱災,黃歇之功,確是千古不朽。筆者爲浦南人,對亭林景象,尙未盡忘,玆略述八景爲后:一、寶雲寺建於淸咸豐初,有走方和尙名法雨者來亭,專念多羅密經,一鉢一魚,餐風宿露,苦修三十餘年,募成興建,規模宏大,八間八進,香火之盛,一時莫與之匹,惜在洪楊兵燹時毁之於火,至今荒場一片,流...

  • 文章萬里河山一暢遊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3卷 第1、2期  作者:徐文溪  出版时间:2011-06-01
    关键字: 文物古迹 风景名胜 景点介绍 万里河山

    壯麗河山一暢遊,名城古鎭溯源流。六朝古都北京市,桂殿金鑾紫禁城。歷代皇家先祖廟,帝王社稷穀神壇。輝煌玉碧金鑾殿,氣勢巍峨萬壽山。如畫高峰九龍島,似雲遊客羅絲灣。皇城南面報恩寺,帝都長安玄武門。黃海蒼茫連渤海,國王自縊九宮山。造型別緻祈年殿,西苑皇城太液池。太后重修萬壽寺,班張西出玉門關。滔天碧浪秦皇島,帝苑邊城夕月壇。首都南邊周口店,人居洞穴龍骨山。大興土木湘宮寺,祭祀榖神社稷壇。秦始皇陵兵馬俑,玉衣金縷馬王堆。深宮內苑九龍璧,帝寢龍宮五鳳樓。回鵲夜襲回...

  • 文章陶澍吟聯雲臺山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18卷 第3期  作者:張樹莊 辛子方  出版时间:1996-09-01
    关键字: 云台山 楹联 风景名胜 文物古迹 淘澍

    陶澍(一七七九—一八三九),清湖南安化人,字子霖,號雲汀,嘉慶進士。嘉慶年間由瀚林院編修昇御史,歷任戶科、吏科給事中。道光時官至兩江總督加太子少保兼管鹽政,著有《印心石屋詩文集、奏議》、《蜀輶日記》、《陶淵明集輯注》等。陶澍于道光年間兩次來雲台山,第一次在道光十二年(一八三二年),來海州進行鹽政改革,改綱鹽制爲票鹽制。道光十五年(一八三五年)官任兵部尙書,因視察邊防,檢閱軍伍再來雲台山。看到票鹽改革取得巨大成功,使雲台山地區經濟繁榮,生產發展,居民生活提...

  • 文章伊廬山的名勝古蹟(三)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4卷 第1、2期  作者:衣魚  出版时间:1982-06-01
    关键字: 伊庐山 风景名胜 文物古迹 传说故事

    九、王正才之墓與故里由鍾離昧墓地西行,約半里路,沿途荒冡壘壘,有一墓碑,爲明游擊王公正才之墓。王正才少年離家從軍,在林都督麾下當差,因滿淸入關,林都督受時勢所逼,率部投降,王正才亦隨林某降淸,意圖待機驅滿復明,以屢立戰功,升為游擊,後林某見大勢已去,棄職逃往江南,王正才爲免肇禍連累族人,將家藏林某寄存之明鎭東將軍印剳焚燬,並辭職回鄕隱居,死後墓碑仍勒爲明游擊王公正才之墓,王正才雖死仍不忘明朝。足見古人之氣節凛然。山前公路邊,有兩家茅店,爲過往客商打尖歇脚...

  • 文章松江秀甲園與陳公祠

    来源期刊:《浦東》 第79期  作者:孫鐵群 出版时间:1995-02-28
    关键字: 秀甲园 陈公祠 陈化成 风景名胜 文物古迹

    松江鎮西林寺旁有條西塔弄,西塔弄底有座秀甲園。該園原係明代少司寇徐陟私邸,名『竹西草堂』。陟孫擴建之,更名『宜園』,乃松江城裡一時名園。清初,該園為大學士王頊齡別業,更名『秀甲園』。清康熙四十四年(一七〇五年)三月,康熙帝南巡,舟行抵松江,曾臨幸該園小憩。康熙四十六年(一七〇七年),康熙帝二巡松江。巡畢起駕離松時,地方官員跪請皇帝滯留數日,帝允准,遂於群臣簇擁中又到了秀甲園。由此可見該園當年在松江城裡的特殊地位。是日,王頊齡在大廳前恭恭敬敬接駕,康熙帝剛...

  • 文章上海地區最古老的伊斯蘭敎建築—松江清真寺

    来源期刊:《浦東》 第85期  作者:李隱樵 出版时间:1996-09-30
    关键字: 松江 清真寺 文物古迹 地方志 建筑特色 修复工程

    清真寺又名真教寺,位于松江鎮缸甏行。據寺內禮拜殿中保存的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重修真教寺碑記:寺於元至正年間(公元1341—1367年)蒙古氏創造。當時蒙古人南下,兵士中多回教徒,嗣後有的就在松江定居。因做禮拜的需要,故造此寺。明洪武間寺傾,朱元璋為攏絡少數民族,規定有回族人居住的城中皆要建清真寺。明永樂年間(公元1403—1424年)該寺又擴充和修建。松江清真寺是東南沿海地區著名的清真寺之一,是國內保存較古,也是上海地區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建築。該寺布局既有寺院的中...

共13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