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建筑共返回1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紀事 地理)同心圩記

    来源期刊:《宿遷文獻》 第6期  出版时间:1979-01-01
    关键字: 同心圩 防御土匪 建筑 景致

    宿遷馬陵山東,有侍丘、嚴子二湖,南北相望,嚴子湖南有起伏崗嶺,因居民咸爲侍姓,故曰侍嶺。嶺北有東晉濟民廢城遺址,因年久失修坍塌成丘,俗呼土城,城東北數十武,乃同心圩也。圩東北又里許,有宋岳武穆抗金時所鑿磚井,井水澄澈,四時不枯,不漲,不落。水甘潔,人喜飮,每逢亢旱,取水者絡繹於途。是區,民風敦厚而古樸,人文會萃,猶有燕趙之風尙,土地肥沃,古稱魚米之鄕。同心圩(葉圩)之建,綠於民國十六年春正月,宿東北土匪猖獗,王七、張八、王黑狗、凌樹吉等股匪,稱亂於宿沭泗...

  • 文章芙蓉山舊貌

    来源期刊:《無錫鄉訊》 第277期  作者:過楚生  出版时间:1992-11-20
    关键字: 芙蓉山 旧貌 庙会 地形 建筑

    芙蓉山位于我縣東北,山跨八士與東北塘二鄕,山高百米,形如馬背,由西向東,逶迤曲折,遠遠望去,氣勢萬千。堪稱山明水秀之區,兼蓄名勝古蹟之地。山之所以名芙蓉,一說是古代芙蓉山系芙蓉湖中之小山;二說是古代道士在山上種植了許多芙蓉,是耶非耶,有待考證。芙蓉山分上山、下山二部,各山之頂均建有古老廟宇,上山廟有三茅殿,中塑三茅老爺,傳說該神能「正道袪邪」。對面有戲台一座,每逢節場或祈禱之日,當地士紳外出募捐銀款,邀請戲班子上山演出。殿之東側,爲雷公雷婆殿,又名顯濟殿...

  • 文章虞山新景《靜遠閣》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第27期  出版时间:1996-08-01
    关键字: 虞山 静远阁 古建筑 言公达 虞山林场

    去年,在虞山维摩寺右侧高坡金鸡墩,由虞山林场投资五十万元人民币建造的古建筑《静远阁》落成。此阁面对大片茶田,耸立金鸡墩。游人从上山公路右侧举步向上,过一百几十米碎石路、五六十级石阶,就登上了新阁底层。全阁三层,呈方形,底层高大,四面都有月洞门,黑墙朱门,门楣题字《静远阁》为中年书法家言公达所书。上建双层建筑,飞檐翘角,似塔似亭。底层、二层围有石栏砖廊,宽敞平坦。阁身处于山峦重叠,郁郁森林之中,放眼遥望,气势不凡。阁内小梯直通顶层,苍穹咫尺,群峰足下,游人

  • 文章虞山劍門展新景

    来源期刊:《常熟鄉訊》 0  作者:朱良鈞 出版时间:1996-11-01
    关键字: 虞山十八景 剑门奇石 剑阁 藏海寺 景观性建筑

    在剑阁傍复按风景区规划又新建了总面积约二百平方公尺的山庄园林式旅游服务性景观建筑,其中为枕山面湖的茶室和古朴典雅的观景接待室等,长廊逶迤,曲折得宜,建筑布局,错落有致,更增剑阁之胜,使中外游人可饱览虞山秀色和山麓河湖交叉,洲岛星布、丰林拥翠、白云水乡的绮丽风光。

  • 文章故鄉搜奇 傳奇海清寺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孫廣良 武可鉞  出版时间:2003-12-01
    关键字: 海清寺 建造年代 建筑构造 历朝发展状况 兴衰变革

    大村塔旁的海清寺,后俗称塔寺,古今均无资料记载。时人对其说不清道不完,至今无人成章。笔者均生居野里、与其为伴。暮年有幸闻得乡野祖辈传云,故收集梳理成序,告之于世、藏民与间。言海清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六二七年—六四九年),与海州圆林寺建同。规模宏伟、寺院深广、殿宇宏丽、香火缭绕。有正殿、配殿、山门等建筑群体组成。它座落于四面环山长年碧绿的花果山下山凹之中,面积约为六万㎡(长三百米、宽二百米)。庙前后左右有常年并不干涸的温水潺潺流过,确是一块「风水宝地

  • 文章記遊閱江樓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4卷 第1期  作者:汪誠  出版时间:2002-03-01
    关键字: 南京阅江楼 旅游纪实 建筑布局 历史文物 大陆新貌

    的大字。该建筑完全采用传统古典宫殿式的建筑工艺,斗拱架构,飞檐翘角,飞阁流丹,廊腰缓回,幼狮坐脊,铜铃挂尖,曦辉晨赤,烟光暮紫,游人置身此境,不禁心旷神怡,留连忘返!在低层的陈列室里,乃一当年金銮殿朝觐布局,在一张硕大的红木坐椅上,铺一深黄色缎面坐垫,背上方悬了一块巨形金匾,内容是摘录明太祖第一篇《阅江楼记》中间部份,每字有五寸见方,整个空间,熠熠生光,金璧辉煌,流溢着浓郁的皇家气派。两边的柱上对联是:「统万马,麾千军,功成百战人言信;一九州,宁四海,国瑞双悬

  • 文章雲台山法起寺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陶沛  出版时间:2004-06-01
    关键字: 云台山 法起寺 历史资料 建筑概况 佛教传入

    而来。奉行曹洞正宗体系连云地区佛敎,原先奉行大乘佛敎中的禅宗一派,直至唐末,奉行曹洞宗,元代确立「曹洞正宗」体系,嵩孔和尙为二十七世,重建法起寺较著者为三十二世心慧和尙,号静明,原籍山西省长治县人,廿五岁受戒于华山,他在法起寺说戒,大启禅宗,远近稽首,皈依广众,寺碑记载,寺风正派,誉为「不二法门,十方丛林,有德者居之」(淸朝李遍德法起寺碑记)。那时连云地区寺庙,都奉行曹洞宗,嘉庆十年(公元一八〇五年),曹洞正宗传至三十五世润梅雪和尙。法起寺建筑概况上法起位于

  • 文章上海市的新地標—東方明珠

    来源期刊:《浦東》 第78期  作者:谷音 出版时间:1994-11-30
    关键字: 上海广播电视塔 东方明珠 地标建筑

    东方明珠」—上海广播电视塔,是上海腾飞的标志性建筑。享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的上海,如今又新添了一座气势雄伟的建筑物,「东方明珠」上海广播电视塔,而将成为此一国际都市的地标。它位于黄浦江畔,浦东开发区内,与浦西的气象万千的外滩建筑羣隔江互对遥相呼应,成为上海建筑进行曲中最辉煌动人的一首乐章。东方明珠电视塔于一九九一年六月奠基,历经三年多的施工赶建,终于在今年(一九九四)九月十九日正式亮灯启用。这座富有时代气息,挺拔俊秀的高塔,由地基至塔尖的总高度达四六八米

  • 文章上海地区最古老的伊斯兰敎建筑—松江清真寺

    来源期刊:《浦東》 第85期  作者:李隱樵 出版时间:1996-09-30
    关键字: 松江 清真寺 文物古迹 地方志 建筑特色 修复工程

    清真寺又名真教寺,位于松江镇缸甏行。据寺内礼拜殿中保存的清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重修真教寺碑记:寺于元至正年间(公元1341—1367年)蒙古氏创造。当时蒙古人南下,兵士中多回教徒,嗣后有的就在松江定居。因做礼拜的需要,故造此寺。明洪武间寺倾,朱元璋为拢络少数民族,规定有回族人居住的城中皆要建清真寺。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该寺又扩充和修建。松江清真寺是东南沿海地区著名的清真寺之一,是国内保存较古,也是上海地区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建筑

  • 文章水鄉周莊即景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25卷 第4期  作者:耿新亞  出版时间:2003-12-01
    关键字: 水乡周庄 美景描绘 小桥流水 传统建筑 诗词选集

    一、吳地周庄景色佳,小橋流水繞千家;淸歌搖蕩飛舟過,中外遊人讚語誇。二、觀光不畏路途遙,日照漣漪古塔嬌;碧水潺潺樓底過,輕舟一葉渡雙橋。三、畫橋流水落飛霞,玉閣金台鎖萬家;橫縱通衢聯四海,繁榮商貿達天涯。四、古香古式實堪嘉,沈宅張門岸柳斜;無限風光收眼底,恰如仙境泛浮槎。

共10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