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往事回忆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談——故鄉的吃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6期  作者:黃基正 出版时间:2002-02-23
    关键字: 故乡美食 风土习俗 往事回忆

    大陸變色之前,我們家鄉宴客,普通都是用四盤八碗。第一碗是雞。家鄉的雞與台灣不同,頸短腳矮,骨頭不硬,一斤多重便可宰殺。用微火烤熟切塊,又甜又嫩,連骨頭都可以吃下去,只剩下兩支脛骨。雞肉不夠,則用肭豬肉或米粉墊底。如果生子滿月,則改用雞酒。住新屋則用未濾過豆漿的豆腐頭,加蝦仁、江瑤柱、豬肉碎、紅麴、悶熟,改稱為「頭富」以兆吉祥,這是例外。第二碗是鯇丸。用活生的草魚去骨,剁碎捶爛,一斤魚加四兩粉,六錢鹽,做成丸子,在沸水中繅過,用油湯煲煮。做鯇丸時,砧實必須...

  • 文章踏禾頭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刋》 第4期  作者:葉莉莉  出版时间:1990-02-04
    关键字: 踏禾头 风土习俗 往事回忆 艺文选粹

    離開梅縣故鄕已四十年了,雖然當時已是十餘歲的中學生;但在家鄕七、八年童年的生活,很難想起什麽特別令我記憶難忘的事,我們是逃難囘家鄕的,剛囘去時也不懂客家話,後來學會了「阿爸話」(因我母親不是客家人,至今她還不會講)我學會了一些很有詩意的客家話的兒歌,很可惜沒有學會唱山歌,後來到任何場合別人知道我是梅縣人,都要我唱山歌,因爲我不會也無從唱起,但我也沒有愧疚的感覺,我不是土生客家人,何況我的客家話已講得十足,一點也沒有「搞勞麻」的口音。梅縣留給我最深印象的一...

  • 文章粤劇在台灣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1卷 第1期  作者:呂茵 出版时间:1991-03-30
    关键字: 粤剧 台湾 中兴粤剧研究社 往事回忆

    (注:去年“凱旋”上演“金葉菊”右起鄺少眞·黃可欣·謝杏·施亦珍,台柱劇照。)回憶民國四十八年,熱心發揚我家鄕文化劇曲的梁寒老,認為此時此地欲求薪傳粤劇,任重道遠,為一勞永逸。穩定基礎,有意就地取材,集合旅台現有的伶、票及中西音樂人手,再加聘港方一二名角助陣,聯合組成一專業粤劇團,經常演出。一來可化解各粤劇票房門戶之見,歸於團結。二來兼顧軍中劇社退役後,伶工藝員有個棲身之所,以安定其生活。經一再研商,認為可行,即召集本島首席文武生梁懷玉,經已回國定居能編擅...

  • 文章一襲綢衣萬縷情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9卷 第3期  作者:陳平心 出版时间:1979-09-30
    关键字: 黑膠绸 云纱 加工工艺 原料 往事回忆

    長夏蟬聲嘎嘎,火傘高張,揮汗如雨,在這樣季節裡的衣著,最好的料子要算我們故鄕的黑膠綢和雲紗了!想起了紗(雲紗)、綢(黑膠綢),就聯想到我的母親,她夏季的衣料都是以紗、綢爲主。因爲母親很愛紗綢,所以我對紗、綢也有一份親切的感情。記得當母親去世「三七」的時候,我們在善導寺爲她打齋,我撿了一包母親生前的衣服去焚化,衣包裏面那幾套綢衫,被佛堂的管理員看到了,他就用廣州話對我說:「這些綢衣料現在再買不到了,這樣把它燒了豈不可惜?!」我聽了窘得滿面發燙,眼淚與汗水同...

  • 文章新年雜感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鄕會會刋》 第7期  作者:吳卓祥 出版时间:1997-12-31
    关键字: 新年杂感 往事回忆 风土习俗 艺文选粹

    此文寫成已久,原擬投稿五華年刋。因余年少失學,文筆粗拙,不敢公諸於同鄕之前。茲因此文曾企促使我寫成:「萬里萍蹤憶浮生」一書,内容涉及故鄕瑣事頗多,今後此類文稿恐不多見,希望能爲故鄕新生遊子,貢獻一己之薪傳而已。惟時隔七年,變化很大,文中曾涉及我妻生活情形,卻不幸於兩年前成爲「植物人」。回憶前塵,難禁悲傷懷念!

  • 文章梅城十甲尾『忍和居』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8期  作者:翁國樑 出版时间:2004-01-31
    关键字: 十甲尾 忍和居 历史故事 往事回忆

    講起梅城上市十甲尾,相信有些由梅早年遷台的鄉紳,依稀還會記得:它是一條長巷,約兩公里,東北端接中華路,經油籮街,向北進入市區;西南端抵藍當舖後,即穿過廣梅公路,轉往西郊及渡江津。沿巷東側,多是客家人傳統式圍屋,內有黃、鍾、鄒、林、謝等各姓莊稼,併列其間。本文所指「忍和居」,就位於藍當舖斜對面,是私人獨資興建的兩層大型新式樓房。以當年城區所見,梅城尚有萬秋樓,廬園,昆玉樓等,非族群聚居名廈,各具一格,此『忍和居』,則仍未出名,但邇後卻被一些有份量的人物看好...

  • 文章故鄉祭祀祖先祠墓追記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3期  作者:丘秀強  出版时间:1999-02-27
    关键字: 祭祀礼仪 祖先祠墓 梅县风俗 客家文化 往事回忆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孝道自周公制禮作樂以來,即為我國立國之根本,傳統文化之精髓。吾梅鄉俗,例在每年春季(清明節前)或仲秋前後(至農曆九月間)祭祀祖先祠墓,視為我客家人特別重視的大事。蓋因血緣關係的傳承,相信祖宗有靈,予子孫會有所感應的(這不是迷信,是親情道義的孝思)。所以在傳統文化中,咸認裔孫應表示對祖先的崇拜,永遠感恩戴德。茲考對祖先祭祀之來歷,讀吾梅鄉先賢、教育家黎伯通先生遺作「僑鄉憶俗」一文,謂「所謂祖先,即上代有功德於人民之上代,人...

  • 文章新作『傲雪勁梅』的序與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5卷 第4期  作者:梁中英  出版时间:2007-10-31
    关键字: 《傲雪劲梅》序跋 中国女姓 人物传记 往事回忆 梁中英

    (注:梁中英與嬸母徐裕炘相聚於香港美孚新村)夙願喜得償(序)一九四三年,炘嬸一襲藍花旗袍,走在茂叔的身邊,緩緩踏入我們大水坡通奉第的上廳,神檯上已有人插上一炷香,他們站好向祖宗牌位鞠躬三下,便算行過婚禮了。當時我才八歲,擠在老老小小的人群中看這場有點稀奇的熱鬧,茂叔娶新娘,怎麽沒有花轎?新娘子的大紅嫁衣呢?爲甚麽穿得那麽寒素?這些問題我祇放在心裡,早熟的我已能爲自己找到答案:聽說新娘是從外地逃難來的,抗戰期間,一切從簡嘛。行禮完畢,新郎新娘走下二廳和三廳...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