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香港共返回6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香港前途隐忧重重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7卷 第1、2期  作者:林華平  出版时间:1997-06-30
    关键字: 香港 前途 隐忧

    林华平遗作一、英国仍玩弄「国际牌」中共与英国为解决港九主权问题,于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六日,双方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决于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将港九主权交还中国。这件案子,是经过双方高级官员十多年的谈判,最后才决定的。如有困难问题,应该早已解决,照理届时当可顺利交接。不过,我们从多方观察,直到如今,现实似乎没有理想那么好。香港政府对于移交的事,只在口头上说说,根本没有实际的表现。港督彭定康等,现在依然玩弄「国际牌」,煽惑各国反对中共接管港九。他又借口进行

  • 文章香港回归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7卷 第3、4期  作者:鍾百秀  出版时间:1997-12-31
    关键字: 香港 回归 中国

    一、村姑变贵妇—东方之珠香港是广东珠江口东侧一小岛,为中国南端边陲领土,形如憩息在枝头的小鸟,头向西尾朝东,一八四二年八月二十九日,因南京条约订立而割让与英国(一八六〇年,香港对岸九龙亦割让与英,一八九八年,英国又强租九龙于北大片土地为新界,为期九十九年。)香港在沦为英国殖民地一百五十年间,因地理位置的优越,它由令人不起眼、形如乡村贫妇的渔村,变为雍容华丽盛装贵妇,世界最大之一自由贸易港——东方之珠。岛上除了极少数的统治者英国人之外,绝大多数住民,仍是

  • 文章香港、深圳纪行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3期  作者:吳偉英 出版时间:1993-12-31
    关键字: 香港 深圳 游记

    余于八十二年十月六日,乘日本亚细亚航空班机赴香港,十日转赴深圳,十五日重回香港,二十三日返回台湾,前后共十七天。此行并非旅游,是探候居住香港,八四高龄堂兄晋祥,深圳会晤胞兄枢祥,为胞侄济昌换工作等到深圳。日亚航机票往返只要七千六百余元。而中华则需九千六百元,相差几达二千元,所以我搭日亚航前往。晋祥兄,虽届耄耋之年,仍精神矍铄,步履稳健。眠食如常,满面红光,笑谈乐观,毫无龙钟老态,悲观感慨之语;年高而不老迈,健康之佳,犹似七十。毕生以仁为怀,以义为理。至今

  • 文章懷念旅港孟嘗君蘇伯泉鄉賢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0卷 第3期  作者:龐英傑  出版时间:2002-07-31
    关键字: 香港 苏伯泉 追思

    乡贤苏伯泉兄(原名苏海),籍隶化县(今化州市)同庆乡人,自幼聪颖,弱冠之年则在县税捐处供职,继警所巡官、乡长、中队长、粮仓主管等职,均著懋绩,三十八年山河变色避秦香港,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几致吴市吹箫之惨境,岂是筚门圭窬能相比者!幸蒙乡彦袁佩芳、陈锡余挹注资助,于路边自营水果摊,由于其深谙陶朱经营心得,从筚路褴缕赤手空拳、顶星戴月披荆斩棘,皇天终不负勤苦人而步入佳境。笔者与其自幼相识,重逢于六十年他组团来台庆祝双十国庆之欢迎酒会间;六十七年游港时探访,见其

  • 文章策叔突圍記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卷 第1期  作者:簡又文 出版时间:1972-03-31
    关键字: 陈策 香港突围 抗日战争

    在抗战初期,香港总督罗富国爵士因病离职。回国时,官绅各界在娱乐戏院开会欢送他。赴会的人,无论尊卑,踏足入会场,向台上一望,无不惊异。因为上面列席的、非文武大员,就是中西绅士,而端坐在总督之右边者,不是别人,却是中华民国海军中将陈策将军。为甚么一个表面上避难蛰居海隅的独脚将军,居然可以得受那样最尊最高的敬礼呢?这个大秘密,当时港九一百六十万中西居民中,除了陈将军自己之外,只有两人知道:一是香港总督,次是英军总司令。原来「策叔」这时在港的任务和名义是国民政府

  • 文章如是我畫彩墨與水墨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0卷 第1期  作者:李中堅  出版时间:2002-01-31
    关键字: 香港 当代 岭南画派 赵少昂

    多年前,我在香港再度看了当代岭南画派大师赵少昂的作品,惊讶其在用色用墨中,渲染润泽、淋漓尽致、构图奇伟、布白空灵、用笔苍劲、势如天马行空的画风。回国后竟使我弃西画而改在宣纸上开始挥毫。由于我在报界从事了一段很长时间的美术编辑工作,要我一时从油画创作、插画、刊头、封面设计等,突然转变到从未接触过的国画,当时真使我不知所措。宣纸的种类与特性,在我脑海中是一片空白,更勿论国画中的「六法」了。然而,当时我有一股莫名的毅力与恒心,从拟订第一个五年计划后,接着便是

  • 文章“九七”收复香港有感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7卷 第3、4期  作者:陳華  出版时间:1997-12-31
    关键字: 一九九七 收复 香港 感想

    徐,清廷颟顸,竟削则徐职,遗戌伊犁。即命直督琦善往广东查办,代则徐为两广总督。琦善尽反则徐所为,并撤海防以媚英,于是英人除要求赔款六百万元外,更求割让香港,琦善竟允之,即与英人订草约,清廷以琦善擅自订约割地,诏削其职。道光二十一年春,清廷终向英宣战,命大臣奕山为靖逆将军,赴粤督战。四月,英军即先攻占广州,奕山不能战,急与英人议和休战,愿先赔英兵与六百万元,于日内交清。英虽停战,惟英军于此期间,横行市区,大肆淫掠,引致粤民大起怨愤,反英气盛,民间纷组团

  • 文章赖际熙与香港崇正总会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3卷 第1期  作者:林文映  出版时间:2015-01-31
    关键字: 赖际熙 崇正总会 香港 客家社团

    香港崇正总会,是旅居香港的客家人士于一九二一年十月创建的客家社会团体。历经九十多年的岁月,成为一个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客家团体之一。香港崇正总会倡导每两年召开一次的「世界客属恳亲大会」,成为全球客家人聚会的盛大节日,到二〇一四年已是第二十七届了。香港崇正总会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成就,不能不忆念其创始人赖际熙。一、赖际熙先生的简史赖际熙,字焕文,号荔坨,晚号圆智,原名韶祥,一八六五年出生在增城增江街湖塘埔村。其高祖赖君佐于清朝康熙五十六年(一七一七年)率本族二十

  • 文章香港应如何保持国际竞争力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 第107期  作者:許承宗  出版时间:1998-12-31
    关键字: 香港 国际竞争力 因素

    瑞士洛桑管理学院于今年四月下旬所发布的国际竞争力评估报告指出,在四十六个被评估的国家及地区之中,回归中国后成为特区的香港,竞争力高踞全球第三名,仅次于美国和新加坡。这是一个香港人值得骄傲的记录,证明了香港仍旧保有它的一贯活力,洋紫荆依然鲜艳照人。香港为何具有领先的国际竞争力?主要的条件是一、先天的地理优越,是海空航运的枢纽。二、便利的通讯设施。三、有大量的英语人才。四、完整的法治基础。这些条件让世界上的大企业和金融机构都在香港设立分公司,主要国家也在香港

  • 文章香港的居民,香港文化与香港的未来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6卷 第2期  作者:林天蔚 出版时间:1986-06-30
    关键字: 香港 五期历史 未来方向 香港文化

    本文为林敎授本年二月应邀赴美杨佰翰大学(Brigham Young Umiversity Provo Utah)七次专题演讲中之一讲,兹征得林先生同意在此发表以供硏究当前香港问题学者之参考—编者—

共66条记录 1/7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