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广东人共返回11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广东人与唐人街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 第108期  作者:廖榮瑄  出版时间:1999-12-31
    关键字: 广东人 美国 唐人街

    东西,比较昂贵而乏味……使你不会成为「冤大头」。虽属小事,但内心却是感激之至。广东人对饮食特别讲究,在纽约唐人街,大部份都是经营餐厅、广式饮茶或酒楼之类;这种生意,完全符合「民以食为天」的要求。这些餐厅有标准的家乡味,例如:牛腩、牛百叶、牛杂、牛鞭……等,一应俱全,经营这种生意,均系「专业」性,所需场地,不必太大,这些牛的内脏,美国人不吃,故其成本很低,中国人却喜欢吃这些内脏,所以生意兴隆,可说一本万利,使饮食业者,对这种经营,都「乐此不疲」。唐人街也有装璜

  • 文章广东人饮食文化一级榛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3卷 第1期  作者:于愷駿  出版时间:2005-01-31
    关键字: 广东人 饮食文化 煲粥 煲汤

    广东因靠海,所以比较内陆的人民更有口福,粤菜也以生猛海鲜而著称。不仅水里游的,而且天上飞的、地下跑的,广东人无所不能吃,他们天生一副好胃口,以博大的兴趣发掘形形色色的食物。据说中国古代,最早吃蛇的就是广东人,然后才逐渐传遍中国的。《倦游杂录》载:「岭南人喜啖蛇,易其名日茅鳝。」为了可以名正言顺地大吃特吃,甚至给蛇改名了。这种充满趣味的民俗也只有广东人能想得出。《清稗类钞》也说:「粤人嗜食蛇,谓不论何蛇,皆可佐餐……其以蛇与猫同食也,谓之曰:『龙虎菜』;以

  • 文章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2卷 第1期  作者:林雄  出版时间:2004-01-31
    关键字: 广东人 爱国爱乡 世道衰微 众昏独醒

    下,忘了生活的艰辛,犹自非蓝即绿,摇旗呐喊,对立厮杀!明末遗老顾炎武,目睹明亡之后,朝臣纷纷降清,乃发出「四者(维)之中,耻尤为要…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目前,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不知廉耻为何物的社会中。广东人又是弱势族群,眼见群魔乱舞,却又无力可回天。但我们也不必悲观,广东人素以爱国爱乡、团结奋斗闻名于世。顾炎武说:「吾观三代以下,世道衰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

  • 文章紐約唐人街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9卷 第4期  作者:廖榮瑄  出版时间:2001-10-31
    关键字: 纽约市 唐人街 广东人 美国社会

    (注:▲紐市唐人街的茶樓—廖蘇寶蓮攝)紐約的唐人街(China Town),與義大利區(當地的人,稱它為「小義大利區」),僅一街之隔,但各有特色,非常顯著,做生意的方式,亦有很大的差別,彼此非常和睦,甚至彼此互相尊重,很少有不愉快情事。因為我中國人具有「德不孤必有鄰」的傳統美德,對任何族群,都能加以尊重,而意大利人更懂得尊重別人,他們有一句意大利諺語:「智慧是由聽而得,悔恨是由說而生。」因此,意大利人不隨便批評別人,也不隨便批評政府或國家,已成為意大利人共同遵守的...

  • 文章黃花岡烈士中的廣東人和華僑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卷 第4期  作者:鄧飛鵬  出版时间:1971-12-31
    关键字: 黄花岗烈士 广东人 华侨 革命资料

    ㈡华侨在外国,深知因为得不到当时祖国政府的爱护,历受外国人的不平等待遇,更觉得国家之可爱,急于建设一个民主国家,为侨胞争气,所以奋勇救国建国。故国父常说「华侨为革命之母」,国民革命历史中莫不有「华侨」二字。二、烈士中为甚么会有这样多的广东人?其最大原因:㈠因为广东由于国父和革命先进鼓动风潮,早已成为革命策源地,革命风气,由广东开其端;加以建国之父是广东翠亨村人,当时大部份高级干部也是广东人,声气相通,自然容易号召家鄕子弟,呼朋引类,共事革命。㈡广东背负五岭之

  • 文章淺論廣東人性格與文化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8卷 第1期  作者:莊原  出版时间:2000-03-30
    关键字: 广东人 性格特点 文化背景 思乡之情

    里留条根,还是好的。」我回信告诉他不必了,我的根已在台湾,我的儿女已是这一代的「新台湾人」,我们要在自由民主的制度下生存成长。由此我想到政治,政治应该是「服务」而不是「权力」,更不应是「你生我死」,政治人物所存念的,应该是「泽及苍生」,只为个人名位投身于政治的,不过是「政客」而已!敢爱敢恨的广东人广东人足以自豪的,是出了一位伟大人物国父孙中山先生,他舍弃总统的职位让给袁世凯;省民推拥他的兄长出任省长,他严加拒绝,只此两事,就足为政治人物的标竿,美名千古。民国

  • 文章廣東人在台灣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5卷 第1期  作者:蒙天祥  出版时间:1995-03-30
    关键字: 广东人 台湾建设 主力军 返唐山 认祖归宗

    经济发展,却创造了令人羨慕的「经济奇蹟」,形成「台湾钱淹脚目」的富态。谬言与事实,于此即可不辩自明矣!广东人由于地缘关系,自台湾从日本人手中光复之后来到台湾这个岛上的,在上述两百万「外省人」中,为数不少。从台湾的进展历程与目前情况的面面观,应可在其中找到广东人或深或浅的影响程度。以台湾引为自豪的「民主改革」而论,实行民主首要有安定的环境。台湾这四十几年来能够在大环境的政治风浪中屹立不摇,绝不可能只靠内部本身的力量,早年来自海外的声援支持力量,至为重要。这些精神

  • 文章廣東人在台中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6卷 第3期  作者:百秀  出版时间:1996-09-30
    关键字: 广东人 广东同乡会 丘逢甲 历史人物

    台中氣候溫和,人物薈萃,台中市素有文化城之譽,現階段之政壇人物,如本省人首充省主席及副總統之謝東閔,院長級之林洋港、劉松藩、黃尊秋(東勢人)、邱創煥、施啟揚,以及省議長蔡鴻文,駐美代表胡志強等,均為台中地區人,茲特簡述廣東人在台中之概況如下文。

  • 文章广东人对台湾光复运动的贡献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2卷 第1期  作者:鍾賢濱 出版时间:1992-03-31
    关键字: 广东人 台湾光复运动 明末清初 台湾开发概况

    日寇竊據台灣為禍亞洲中日甲午之戰,滿淸政府失敗,乃屈辱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澎列島予以日本。台灣軍民義憤塡胸,浴血抗戰,向侵略的日軍索取相當的代價後,終致台灣同胞熬煎五十年的黑暗痛苦生活,然後重歸祖國的懷抱,共享民主自由,豐衣足食的快樂生活。中日之戰的導火線,起因於中國維護對朝鮮(韓國)的宗主權。淸光緖二十年(公元一八九四年)五月朝鮮東學黨作亂,五月,淸廷應朝鮮王朝之請,派兵戡亂,日本卻不請也自來。六月,朝鮮亂平,而日兵不撤,且干朝政,掠虜韓王,且突襲滿...

  • 文章廣東精神 一脈相傳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8卷 第4期  作者:鄭弼儀  出版时间:2000-11-30
    关键字: 广东人南迁史 台湾移民史 广东精神 郑成功收复台湾

    二十年(西元一六四三)十月曾助郑经,获授义武镇职。郑成功父子收复台湾后,采寓兵于农,招徕闽粤百姓,开拓草莱,自此我粤人来台渐众。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一六八三)八月十八日,施琅领兵入台,明正朔亡后,闽粤百姓移民来台谋生的更多。而我广东人又以梅县、镇平(今之蕉岭)、陆丰、平远、惠州等客家人和潮州人氏等为最。因为闽人来台较众,我粤人往屏东耕田,或至新竹、苗栗种植者居多。我粤籍客家人或潮州人,据史载原系中原望族,几经大批南迁,最后一次是南宋末期,由江西、湖南、福建等省

共11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