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背景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記東莞探花陳伯陶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王紹通 出版时间:1981-12-31
    关键字: 陈伯陶 历史背景 东莞探花 著述

    一、前言筆者幼年時期,在東莞鄕間聽聞有一句諺語:「東莞無狀地,狀地給神騎。」據一般父老言:從前科擧時代,東莞全縣從未發過一位狀元,因爲風水先生遊遍全縣山嶺,未曾發現有一穴狀元地,只有在東莞縣城郊外的黃旗山上有一穴狀元地,可惜這穴狀元地上面建有一座廟,香火鼎盛。所謂「狀地給神騎」,就是狀元地給菩薩騎在上面的意思。民國二十六年,「七七」蘆溝橋事變,筆者任職東莞縣黨部,這時警報頻仍,縣城一發警報,筆者就和縣民一同走到黃旗山這座廟附近躱避。登上這座廟觀覽風景,前...

  • 文章長樂學宮簡介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22期  作者:魏新華 出版时间:2012-12-23
    关键字: 长乐学宫 历史背景 照片

    魏新華供稿長樂學宮位於華城鎭十字街距縣城28公里。始建於明成化五年(西元1469年),正德年間重修,清同治六年(西元1867年)水災後重建。1994年和1999年分兩次重修了大成殿、東西廡、戟門等。原建築規模宏偉,有欞星門、照牆、泮池、戟門、大成殿、明倫堂、崇聖殿、東廡、西廡等,是嘉應州(今梅州巿)最大學府之一。1989年6月公佈爲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 文章英烈廟簡介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22期  作者:魏新華 出版时间:2012-12-23
    关键字: 英烈庙 外观构造 历史背景

    魏新華供稿英烈廟,座落在雙華鎭高山寨頂,距縣城約29公里,建於明代,是爲祭祀敕封英烈相女謝聖仙娘(謝二)而興建的,此廟建築全部採用青色花崗岩石打成石磚、石柱、石窗、石簷、石頂砌築而成,石體表面平整光滑,棱角分明,前亭後殿,緊密相連,屋頂石板用4條梅花柱支撐,廟內有石獅、花鳥動物等圖案,工藝精巧。英烈廟的建築,充分表現了五華高技巧匠的智慧,是繼承民族傳統文化的精品。英烈廟不僅建築獨特,而且還留傳了許多謝聖仙娘的神奇故事。1989年,列爲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文章説岳㈠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5卷 第3期  作者:鍾崇基  出版时间:1995-09-30
    关键字: 岳飞 历史背景 家族成员

    武穆冤死,家屬被流放嶺南,李夫人率子雷、霖、震、霆,女安娘旅居廣東達二十年,岳霖於宋孝宗淳熙五年起任欽州知府多年,政績卓著,他在廣東出生之子,有琮、琛、珂三人,岳珂號亦齋,文名甚著。

  • 文章鼎湖山覽勝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卷 第1期  作者:林宗肯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鼎湖山 地理环境 历史背景 景点介绍

    (注:肇慶七星岩)嶺南山水秀麗,若廣州城外之白雲山,越秀山,尙有增博之羅浮山,南海之西樵山,仁化之丹霞山,高要之鼎湖山,其尤著者。鼎湖山位高要縣城西北,離城四十里,在羚羊峽下,由後瀝起岸,步行終朝,可抵山麓,重峯叠嶺,山水淸秀,雄奇而幽雅,與爛柯山夾江對峙,氣象萬千。山頂有潭,相傳爲黃帝鑄鼎之地,並於此化龍成仙,肇慶府志云,「頂湖山在縣北四十里,高千餘仞,爲一方巨鎭,道書以爲第七福地。」舊經云,「上有湖,四時不竭。」由此以觀,鼎湖似亦名「頂湖」。但自明代...

  • 文章談阮元廣東通志及民國以來續修工作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8卷 第2期  作者:祝秀俠  出版时间:1978-06-30
    关键字: 广东通志 历史背景 续修工作 阮元

    一、明代的廣東通志百粤以地處南離,崎嶇嶺表,明代以前,在歷史上尙無顯著地位。故省志之編纂,至明代始有之。在明代最先纂成者爲嘉靖十四年,奉化戴璟所主編之廣東通志初編。凡四十卷。次爲黃文裕公佐所編纂修之廣壹通志。成書於嘉靖三十六年。共七十卷。再則爲南海郭棐所修之廣東通志。成書於萬曆二十九年。凡七十二卷。戴志在百年前已罕覩,阮元謂爲殘佚。志書目錄中,已不見著錄。惟徐信符南州書樓存一孤本。黃志以泰泉先生卓然大家,博極羣書,所修粤志,當有可采。至於郭棐爲湛甘泉弟子...

  • 文章海濱先生之生平與著述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7卷 第1期  作者:鄭彦棻  出版时间:1977-03-31
    关键字: 邹鲁 著作目录 生平事迹 历史背景

    民國六十六年農曆正月初六日(國曆二月二十三日),爲開國元勳鄒魯海濱師尊九十三歲冥壽之期。按魏書崔挺傳云:挺卒,光州門人故吏,每歲聚於城東爲祝冥壽,追奉冥福,志遺愛也。彥棻追懷師恩,永感難忘,顧思其等身著述,雖生前已分別梓行,但讀者仍以未窺全貌爲憾。用是商由中山大學校友會及三民書局,編印「鄒魯全集」共爲十册,已於去年 國父誕辰日問世。蓋亦欲此爲 海師九十三歲冥壽之紀念,效光州之追奉冥福,以志懷思耳!全集編印後,余曾爲文述其編印經過,對海師生前著述及出版經過...

  • 文章三民主義名稱的初次出現問題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7卷 第1期  作者:周世輔  出版时间:1977-03-31
    关键字: 三民主义 初次出现 历史背景 名称溯源

    联招会引以作答案,亦不合理(大意如此)。[2]⑷现在中央文物供应社所印 国父全集中「三民主义与中国民族之前途」中祇见「民生主义」,未见「三民主义」,想系民智书局所印胡编国父全书印错了。⑸丁先生最后判断,三民主义名称祇可说初见于民国元年四月 国父讲「民生主义之眞义」,即是说其他都不可靠。三、本年九月十日新生报载庄政先生「三民主义名称的由来」一文,略称「三民主义这一名辞并非 国父首创:然则究为何人所创用?今人知之者恐已无多。探索究竟何人首先创用此一名辞,为一

  • 文章廣東辛亥反正紀要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卷 第1期  作者:陸幼剛  出版时间:1971-01-01
    关键字: 辛亥革命 广东起义 广东精神 历史背景

    (一)緖言旅臺廣東同鄕會爲應總統 蔣公「復興中華文化」之號召,編印「廣東文獻」季刋,猗歟盛哉誠當務之急也。宏揚優良文化,提供精神食糧,貢獻復興方策,完成時代使命,高瞻遠矚,意義重大,下風逖聽,欣佩曷極。憶 國父有言「革命在予精神,革命精神者,革命事業所由產生也」。是則革命精神不可須臾離也。當北伐抗日期間,有以廣東精神見稱者,廣東精神爲何,未有定義。簡括言之「擇善固執,生死以之爲天下先不惑不惧」。庶乎近之。廣東俗語「幾大就幾大」,用以表示爲所當爲之決心,成...

  • 文章梁慶桂傳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7卷 第1期  作者:梁嘉彬  出版时间:1977-03-31
    关键字: 梁庆桂 幼时经历 历史背景 华侨教育

    梁庆桂,号小山(亦书作筱山或筱珊),广东番禺县黄埔鄕人。淸咸丰八年(西元一八五八年)生[1]。曾祖经国及伯祖纶枢,两世广东十三洋行天宝行(Tienpow Hong)行商,事蹟与洋务有关。纶枢以调停英法联军保全广州功,由盐运使衔晋二品衔,再赏戴花翎,光緖三年(一八七七年)年八十八,以微疾卒,盖历道光、咸丰、同治及光緖四朝,饱经忧患,粤中督抚曁海关监督遇有对外重大交涉,每每造庐咨询方略,而纶枢经营行务垂三十年,对海外事情甚悉,亦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2]。祖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