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元宵节共返回8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元宵賞燈

    来源期刊:《五華同鄉會會刊》 第24期  作者:張小玲  出版时间:2015-01-01
    关键字: 元宵节 诗歌 赏灯

    紅紅的燈籠高懸於青磚白牆黑瓦的圍龍屋柔和的燈光傳遞著客家鄉村的喜慶與吉祥一串串大鞭炮震驚了不眠的夜璀璨的煙花燦爛了南方的天元宵賞燈嘍!(一)邀約親朋好友至家中泡上甘冽的香茶斟上香甜的佳釀整一桌豐盛的晚宴你看那熱騰騰的釀豆腐香噴噴的炸腐卷、灶豬肉白斬雞、陳醋豬腳、松子魚拿出最真誠的心意招待客人吃得越多主人越歡喜(二)吃飽喝足紅光滿面的老少爺們撐起自製的、採購的精緻花燈走!一起迎燈去!搖首擺尾的龍啊、魚啊栩栩如生的牛啊、雞啊、鴨啊搖曳著燈光遊動在長長的道路舞...

  • 文章詩·詞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鄕會會刊》 第20期  作者:鍾肇鈞 出版时间:2006-02-11
    关键字: 梅花 元宵节 珊瑚潭 返乡探亲 风景名胜

    十九首钟肇钧咏梅花金风送秋去,落叶又冬飘,值此萧寒天冻日,唯有梅花俏。梅花不怕冬,静把早春报,万物隐伏空寂时,唯有梅花傲。明月九州共一光明月,各地望月心不同;古来圆月本无缺,人间圆缺却相随。幼年望月月清辉,老年望月月清寒;万古明月常如一,世事沧桑却不同。元宵节即景灯火楼台千万家,笙歌银树耀烟花;当空皓月人欢聚,莫教阴雪掩月华。夜宿恒春赤牛岭野林深处有人家,嫩竹清泉郁野花;地僻径幽游客少,萤光月夜戏牛蜗。泛舟台南珊瑚潭烟波袅,扁舟小,轻摇依山遶;潭岸芦花缟

  • 文章元宵节

    来源期刊:《臺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3期  作者:丘始周  出版时间:1989-02-12
    关键字: 元宵节 由来 习俗 庆祝活动 历史集萃

    我国农历的正月十五日,乃是一年之中的第一个满月日,是习俗中的元宵节,又叫做元夕、元夜;吾梅客家人通称「正月半」。这一天的节目以花灯为主,所以也叫做灯节。另外有个名字叫做「上元节」,则是根据道敎的说法,而道敎所称的三官大帝,是主管人间祸福的三位神灵,祂们各有当令轮値的日期,天官当令是上元节,地官当令是中元节,人官当令是下元节,中以天官为首,所以民间非常重视这个「天官赐福」的日子。按道家以正月望日为上元,七月望日为中元,十月望日为下元。而三官的权力

  • 文章恭賀新禧——懷念嶺南故鄉年俗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9卷 第1期  作者:林琅  出版时间:2001-01-31
    关键字: 岭南 守岁 祭祀祖先 元宵节 舞龙舞狮 年俗

    七样)。俗语说,吃葱,子孙会聪明,吃蒜,子孙会精于打算,吃芹,子孙会勤奋,韭则谐音「长久」。总之,吃七样菜会带来吉利。年初九是「天公日」,玉皇大帝生日。有的人以生果甜粄敬神、祈求平安。十三日至十五日是「赏灯」,添新灯,凡前一年生有男孩的,都要在祖堂里挂一对灯笼,以示添新丁报喜。五、元宵元宵节是正月十五日,俗称「上元」,是我国古代一项多采多姿,充满气息的节日。相传始于汉朝,元宵夜天子祭「玉皇大帝」的祭典。这种拜天的祭礼,后来由宫中流到民间,百姓也在半夜里点起

  • 文章梅菉鬧元宵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9卷 第1期  作者:李冰玲  出版时间:2001-01-31
    关键字: 梅菉镇 元宵节 泥塑 飘色 花桥

    我的故乡——梅菉镇[1]是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蹟。习惯于元宵节狂欢的群众,早在春节前便开始筹备庆祝工作了,从农历正月十四一直闹到十八。正月十五,清早,我举家出游。站在「梅岭春色」牌坊的最高处,举目远眺,锣鼓声声里,只见城里的大街小巷全成了花海。纵横交错的三角旗,悬空的彩灯,花灯,还有纸扎的、丝绸做的,沃土里长出来的各种花争妍斗胜。真是「花潮诗联盛世时,满城春色满城人」。我一行来到石桥街,这里每家每户的门前摆着两只石墩,墩上是盆花。街的两旁设置了灯谜,猜对

  • 文章觀志堂詩稿續輯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7期  作者:鍾幹材 出版时间:1993-01-31
    关键字: 观志堂诗稿 元宵节 新居落成 散文诗联

    讀僑聲詩壇易庵兄聞予傷足投止女家之作依韻和之平素輕離別 今朝喜再逢 別離長益念 情義久彌濃拙集署觀志 連篇曲寫衷 女兒燈下讀 略識處通窮黃心怡兄寄示偶成一首,病中多感,依韻和之幾度身經變海田 自憐殘燭立風前 但期後輩能成立 且喜詩篇付梓年君家玉樹種藍田 早識君詩問世前 成就輝煌聞此際 榮宗耀祖慶年年肅武通才耦硯田 騷壇著譽在生前 詩媛潔子良堪愛 嗣響乃翁二十年三月淸明掃墓田 亞男曾否拜墳前 寒光著作仍藏簏 飽享蛀魚能幾年枯一長遊不種田 詩篇盈尺置床前 刊成剪燭名其集 借問風...

  • 文章元宵情趣説古今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刋》 第5期  作者:丘尙堯  出版时间:1991-02-24
    关键字: 元宵节 故乡风俗 历史故事 元宵诗词 方志谱乘

    男孩),无论在家、在外诞生,其家必在所有祖屋内于新年期间挂一(或一对)灯笼(大小型不一),由除夕至元宵均须点燃蜡烛,并在元宵前二、三日宴请宗亲戚友,名叫上灯酒(或赏丁酒)。元宵节的应景民俗不外乎放灯、舞龙、舞狮、放烟花、放孔明灯、烧烟架等。梅城下市黄屋、张家围张姓、大溪唇、小溪唇、洋桃墩等黄姓,两大家族每年元宵竞赛烟花,看谁家烧的烟花多寡与精彩好坏来决定胜负,两姓人士每年到了元宵夜便开始其激烈的竞赛,往往要竞赛到正月底,甚至二月份。因此,不仅是梅城最热闹之

  • 文章滿城燈火鬧元宵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8卷 第4期  作者:馮忠效 出版时间:1978-12-31
    关键字: 元宵节 花灯 放烟花 鱼灯巡游 灯谜

    余里,此正普天同庆之乐,其热閙自不待言。无怪后人形容元宵节灯火的辉煌曰「火树银花」。同邦彦亦有「露浥红莲,灯市光相射」之句。今日违难海外,远离故园,每逢元宵,对四五十年前的热閙情景,不禁油然神往了!〔大良的放灯〕:元宵放的灯,俗称花灯。大良的花灯,大别可分为「丁灯」和「寿灯」二种,人们在上一年添了男丁,便预备了花灯,由始祖的大宗祠至每一代的祖祠,与及所居地区的社,都要挂上一盏添丁花灯,直系的祠堂逾多,所挂的花灯也多,这叫「丁灯」。家里添了新丁,下年元宵便要

共8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