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端午节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诗词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4卷 第3期  作者:易顯南 顔大豪  出版时间:2006-04-30
    关键字: 避暑 端午节

    夏夜易顯南赤日炎炎似火攻,夜來大雨俠雷風;園林百卉皆蘇醒,爽氣清涼入夢中。避暑蒸蒸炎夏幾時休,避暑南園免俗愁;鶴唳鷗翔雲海外,蜂狂蝶舞霧山頭。蛙聲閣閣池邊噪,燕語吱吱屋上啁;爽氣侵人風雨驟,夜深酷冷盡消憂。夏曉山行雲開巘上艷陽晨,曙色初升物候新;夏曉啼鴉兼蝶舞,山光野鶴並鶯親。風來酷暑頻醒我,雨送冰涼盡爽人;更愛峰巒觀宇宙,清心寡欲海之濱。端午書懷户户粽盈庭,端陽憶舊靈;他鄉悲禿髮,異域慕高齡。競渡龍舟賽,驅邪艾酒馨;羅江屈子怨,含淚讀騷經。端節感懷顔大...

  • 文章賽龍奪錦賀端陽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0卷 第2期  作者:馮忠效 出版时间:1980-06-30
    关键字: 赛龙舟 端午节 风俗习惯 繁盛原因

    为何端午要赛龙舟赛龙舟是家传户晓,妇孺皆知的事,尤其是香港,由于报章的宣传,赛龙舟的新闻报导,图文幷茂,多采多姿,祗要打开报纸一看,那个地区的龙舟多,节目丰富,便一目了然了。自电视台成立后,更有电视传眞,或是录影转播,可以足不出户,坐对电视机,也可欣赏龙舟比赛的盛况,像是「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一样了。究竟赛龙舟的起源怎样?为什么要在端午节擧行呢?是因为爱国诗人屈原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悲惨故事存在。据历史记载,屈原是战国时代楚国人,名平,别号叫灵筠,在楚国

  • 文章感賦七律二首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刋》 第5期  作者:釋明慧  出版时间:1991-02-24
    关键字: 千佛塔 端午节 屈原 散文诗联

    庚午端阳梅州诗人雅集筹建千佛塔感赋心香一瓣感隆情,诗会端阳喜结盟。缁素同吟欢雅集,文情并茂耀长庚。迁移宝塔宏图展,创建名山众力擎。善信壮哉开净土,金钟一击启天声。端午节吊屈原世人皆醉吾独醒,清浊何须察太明。海合污流容百脉,镜无尘垢摄群情。离骚一曲愁肠断,哀郢千秋正气呈,逝者如斯空叹息,龙舟岁岁吊忠贞。注:右诗作者释明慧,为现代梅县女诗人,所作系曾一萍先生提供,为促进两岸岸文化交流,特予刋出。

  • 文章端午情思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42卷 第3期  作者:娟子 出版时间:2014-07-31
    关键字: 端午节 粽子 屈原 爱国精神

    绿粽子,翠绿的箬叶包裹着洁白的糯米,呈羊角形,在江南,每年的端午节,它都要被无数的楚人抛向蓝幽幽地流在群山围拱中的江河中。楚人是在用一只只晶莹秀气的绿粽子记住一个不朽的史实——二千二百多年前,一位峨冠博带的大夫,怀着理想破灭的伤心,带着不被理解的委屈,携著被人讥讽的失意,行吟在汨罗江畔,吟「离骚」,发「天问」,「哀郢都」,「惜往日」,形影相吊,将一腔忠诚诉与山水:「夫惟党人之鄙固兮,羌不知余之所臧」,「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

  • 文章潮州湘子橋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6卷 第3期  作者:劉百忠  出版时间:2008-07-31
    关键字: 潮州 湘子桥 端午节 赛龙舟 广济和尚

    湘橋春漲 鄭昌時迤灑長橋界碧溪,綠榕蔭迎水東西。靈根絡石非依土,密集藏波不照泥。天上白榆紅映帶,闊別紅樹雁高低。扁舟暗掠雕欄過,雪掩蓬窗翠鳥啼。最近我讀到潮州市出版的鄉音報導,知潮州勝景湘子橋已整修完成,展現出一派美侖氣象萬千的新景象。當地市政府爲擴大慶祝,於去年工程竣工後的五月五日端陽節舉辦盛大龍舟競賽活動。競賽是日,各地方派出參加龍舟隊伍很多,競爭劇烈。湘子橋上及兩岸觀眾人山人海,盛況空前。因此亦使我回憶起民國三十四年九月,我國抗戰勝利後,追隨母校韓...

  • 文章「縈迴」詩詞五首

    来源期刊:《台北市五華同鄉會會刋》 第12期  作者:張蘭通 出版时间:2002-12-01
    关键字: 劲松 端午节 昙花 万年青 散文诗联

    勁松頂天立地一青松,傲骨凌寒斗雪冬。絕壁懸崖迎春色,英姿煥發更威風。五月端陽一曲離騷楚國情,千秋欽羨不平鳴。眾人皆醉豈能醉,舉世俱昏誰獨清。從古奸忠多倒置,而今好歹復難評。我今搔首思天問,浪裡飛舟吊傑英。曇花(小算子)灑脱若天仙,入夜冉冉舞。月下美人確不虛,凡夫爭相睹。習習挹清風,暗暗留香駐。笑傲群芳壓陣來,淡泊仍如故。題台灣萬年青藤青葉翠趣盎然,猶有詩意詠麗篇,悦目賞心情永在,天涯海角亦纏綿。以上選自張蘭通著《縈迴》攝影詩文集

  • 文章牧野詩歌(廿二)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鄕會會刊》 第22期  作者:李鵬沖 出版时间:2008-02-16
    关键字: 中国风情画 端午节 中秋节 春节 散文诗联

    一、中國風情畫 七律三首(一)白貓黑貓都是貓,能捉鼠耗是好貓,天下英雄盡入彀,晉楚良才競折腰;經濟高飆猛虎略,天軍振武巨龍韜,春風吹醒睡獅子,一吼還驚山岳搖。註:四川稱鼠爲耗子。(二)天上星辰天上風,聲聲籟韻豁心胸,吳剛釀得桂花酒,玉兔搗成靈藥功;致富陶朱挖異寶,求仙王子騁青龍,嫦娥揮手盈盈笑,那日神舟訪月宮。(三)欣逢奧運壯京華,四海於今是一家,地北天南來選手,觀光探勝趁星槎;長城萬里人如鯽,中國同胞心開花,總把金牌痴痴等,旗升歌奏燦雲霞。二、端節什詠 ...

  • 文章端午节与中华民俗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2卷 第2期  出版时间:1992-06-30
    关键字: 端午节 屈原精神 中华民俗 第三次座谈会 会议记录

    时间:中华民国八十一年六月三日下午四时出席者:毛松年、沈旭步、梁文伟、黄竞新、谭国伟、杨尙霖、黄宗识、林鸿标、王万福、岑摩岩、关照祺、陈士诚、孔昭顺、王会均、郭汤盛、陈智涵、谢燕鸣、康润桢、莫剑雄、黎义本、卢伟林。主持人:毛松年纪录:卢伟林、黄信丽引言㈠毛松年先生:总统府国策顾问、本刊发行人。今天座谈会的题目是:「端午节与中华民俗」,提到端午节,原本是中国固有的一个夏令节日,古人亦有称为「蒲节」,自从屈原大夫自沉于汨罗江的故事流传以后,端午节便跟「离骚

  • 文章端午节与屈原精神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2卷 第3期  作者:王會均 出版时间:1992-09-30
    关键字: 端午节 屈原精神 海南民俗 现代诗人著作

    ]端午节乃中国二千余年节日,家喩户晓,其习俗:悬钟馗像,挂艾蒲、赛龙舟,吃粽子,飮雄黄酒,点雄黄,洗百病,佩香包,备牲醴,民俗因地而异,惟多为辟邪解毒用意,海南各县习俗多类似,其用意亦然。[2]依据琼州府志,曁各州县志,以及相关海南风俗资料,就其海南节习俗,分别著述于次:挂艾蒲:采菖蒲悬艾虎、是为避邪驱瘟之意。家家户户插于门楣,据传具有「驱魔袪鬼」神效。放风筝:海南制作风筝方法,与大陆各省回然不同。其头部加以藤弓,响声喧天,以最高者为胜,或相纒斗的胜负为乐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