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炎帝共返回6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第一屆世界客屬民祭炎黃兩帝陵行腳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6期  作者:溫懷粦 出版时间:2002-02-23
    关键字: 世界客属第十六届恳亲大会 炎帝 神农氏 黄帝 炎帝生息地

    雲程萬里祭炎黃,赫赫聲華舉世揚;神州有道傳天下,四海同心放彩光。——自廣州飛西安機中口占

  • 文章回响:答乡长黄基正先生炎帝神农辩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7期  作者:本刊編輯室 出版时间:2003-02-15
    关键字: 炎帝 神农氏 历史集萃

    炎帝年代古远,事迹久湮,文献不足。从传说、古籍文献考古出土,历史、考古学者的深入探讨,田野调査,事象的求证等等,认为第一代炎帝生于宝鸡、葬于宝鸡。随州为炎帝神农氏第三代(烈山氏)部落的迁徙地。今湖南炎陵县古有炎帝陵当为第八代炎帝神农氏楡罔的陵墓。所谓「神农之世」「神农之时」是指从神农至炎帝,包括炎帝在内的整个农耕时代。神农时代早于炎帝,故说「炎帝与神农不是同一个人,是历史事象的真实」。但神农氏是母系氏族社会,炎帝则是母系氏族繁荣期杰出的代表,向父系

  • 文章回响炎帝神农辩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7期  作者:黃基正 出版时间:2003-02-15
    关键字: 炎帝 神农氏 历史集萃

    同乡会刊第十六期刊载温怀粦先生大作「第一届世界客属民祭炎黄两帝陵行脚」一文,内容叙述炎帝与神农氏之关系,似仍有疑点。据笔者考证,则二者并非同为一人,其理由如下:一、据史记五帝本纪:「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可见神农氏是当时之弱者,有如周朝末年之王室,徒有天子之名,而无统御诸侯之力。下文又言:「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可见炎帝是当时之强者,黄帝合诸侯之力,尚须三战然后

  • 文章炎黃二帝巨塑落成漫談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鄕會會刊》 第22期  作者:溫懷粦 出版时间:2008-02-16
    关键字: 炎帝 黄帝 神农氏 创制与发明 世系

    系辞下卷八:「包牺氏(伏羲)没,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神农氏炎帝之前有包牺,炎神之后有黄帝,黄帝是继炎帝而代之,中华儿女又常自称为「炎黄子孙」。稽诸先秦古代文献典籍,提到炎帝,首推约春秋末年成书的「左传」,笔者查考典籍,记述有关炎帝神农氏而散见于先秦,西汉的典籍者不少,兹摘列而条举其著者如下:◎《左传·昭公十七年》、郯子论官:炎帝氏以火纪(炎帝神农氏姜姓之祖也有火瑞,故以火纪事)故为火师而火名(以火名官)。◎《左传·哀公九年》炎帝为火师,姜

  • 文章廡齋脞記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3卷 第3期  作者:廡翁 出版时间:1993-09-30
    关键字: 炎帝神农 太平天国科举制度 慈禧太后 汪精卫晚节不保

    炎帝神农是人不是神上古传云:「神农氏,姜姓,始敎民为耒耜,兴农业,故称神农氏;以火德王,亦以火纪官,故又称炎帝。起于烈山,故亦称烈山氏,亦曰连山氏,亦曰伊耆氏,尝百药而知寒温之性,君臣佐使之义,后世传为神农本草。又作方书,以疗民疾,复演八卦,而为六十四卦,名曰归藏,都陈,后迁曲阜,立巿廛以通货财,始作五弦之琴,以合神人之和,在位一百四十年而崩。」民国八十年,大陆曾在湖北召开:「炎帝文化曁炎帝故里研讨会」上,史学家、古文献专家,均认为:炎帝神农氏是人不是

  • 文章彩图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6期  出版时间:2002-02-23
    关键字: 台北市梅县同乡会 理事长致辞 理监事会议 炎帝陵 梅县教育文化访问团

    注:九十年春节会员大会朱理事长致词)(注:理监事会议开会一角)(注:理监事会议开会一角)(注:理监事会议开会一角)(注:陜西宝鸡市常羊山炎帝陵)(注:祭炎帝陵代表,(中)香港丘博士、 (左)印尼章理事长 (右)台北温总编辑)(注:除夕夜话并向全球客家鄕亲贺年,(中)上海东方明珠塔总设计师江欢成院士、(左)江理事、(右)温理事,后排(右)中央电台客话组袁碧雯组长、(右)江理事—导播)(注:梅县同鄕会代表恭祝孙公亢曾先生一〇四岁嵩寿)(注:朱理事长曁鄕贤

共6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