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历史发展共返回14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形神以外藏魂魄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8卷 第2期  作者:潘兆賢  出版时间:1978-06-30
    关键字: 邓昙殊 罗汉图 佛像画 历史发展

    (注:鄧曇殊畫佛)佛象畫乃從域外而來之藝術。三國魏晉,爲我國佛敎興盛時期,宏揚佛法之佛象畫遂應運而生。當時擅繪佛象之畫家尤指不勝屈,如三國(吳)曹弗興,東晉之顧愷之,南朝之陸探微(宋),謝赫(齊),張僧繇(梁)皆各造絕學,加惠來者。相傳曹弗興嘗於五十尺絹繪一人象,心敏手運,須臾立成。頭面手足,胸臆肩背,無失尺度。降及唐代,吳道子更創用一種飄逸流動之線條,世稱「蘭葉描法」,取代魏晉畫人一貫習用之「高古游絲描法」,其於視覺上予人「神采飛揚,八百玲瓏」之感,所...

  • 文章電子郵資票與集郵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鄕會會刊》 第20期  作者:陳祖維 出版时间:2006-02-11
    关键字: 电子邮资票 集邮 历史发展

    電子郵資票的新產品可整理成一部很好的郵集,在參展類別裡,係屬於第三期的傳統郵集。在一九四〇年以後的郵政資料,都屬於這一類。電子郵資票大致分為三類,即電子郵資券、電子郵資標籤及自動提款機郵票。電子郵資券是從一九七〇年代開始,使用時期並不久,要整理成一部可觀的郵集並不容易,需花很多時間及心血,甚至向有關部門詢問,獲取更多資料及探討研究,從中增強這方面知識。在亞洲最早使用電子郵資券售票機的國家是日本,所使用的電子郵票稱為電子郵資券。新加坡在一九八二年底向日本購...

  • 文章感恩亭記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9期  作者:謝群新 出版时间:2005-02-19
    关键字: 感恩亭 修建纪实 地理位置 历史发展

    寶樹(敬恕)堂庠齋公後裔謝絕允公生長子純祥、次子義祥(娶妻林氏)。義祥生獨子群新,幼年進本村英彥學校就讀,畢業後群新與元喈叔、桂祥叔報考廣東省立梅州中學,畢業前夕,適對日抗戰軍興,深感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乃於民國卅年三人同行投筆從戎,修習軍事工程,畢業後為國服務,輾轉沙場,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先各兵種而進,後各兵種而退,苦不堪言。憶初進校門懵懵懂懂,一知半解,承蒙英彥學校老師鄧柏青、曹標云、維新哥、旺發哥諸位先生之諄諄教誨,奠立根基,得予順利考進中學、軍...

  • 文章中國族譜學在香港的發展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1卷 第4期  作者:蕭國鈞 出版时间:1981-12-31
    关键字: 族谱学 香港 历史发展 学术研究

    郑和的先世是囘敎中人[2];一九四一年,在曲江托友人到紫金忠坝,寻得「紫金孙氏族谱」旧抄本,内中明载十二世连昌公于康熙时,曾从同邑钟丁先生,在忠坝等地抗拒满淸,事败避居增城,后应粤大吏的招致,迁香山县涌门口村,稍后移居翠亨村,于是撰成「国父家世源流考」一书[3],此书于一九四三年获敎育部学术审议委员会颁授著作奖金。抵港之后,师于一九五五年撰成「蒲寿庚传」(后来增订为「蒲寿庚硏究」)[4],该书是专为补充日人桑原骘藏所著「提擧市舶司西域人蒲寿庚之事蹟」一书[5

  • 文章五華公路滄桑

    来源期刊:《台北五華同鄉會會刋》 第13期  作者:賴始華 出版时间:2003-12-01
    关键字: 五华交通 历史发展 泥土公路 状况改善 高速公路

    回首望家山煙雨濛濛 凝眸前程路繁華似錦家鄉五華縣,三十年代時,擁有三條泥土公路,即由興寧經五華至老隆的興隆路,華城到河口的華河路,以及由水寨經安流至紫金城的公路,此路可通至河源橫壢到惠州,抗戰時某一暑假我曾徒步走過。此段路爲防日軍攻擊,橫壢至紫金要地挖坑洞。此三條路所有橋樑都是木材架設,遭洪水沖毀時,溪水淺就架設便橋,或涉水通過,視當時情況而異。此時對外交通,好在有五華河平底木船可以通往潮汕。雨後水深可有小輪船來往,水少時由縴夫牽船,吆喝聲傳遠近。汽車行...

  • 文章明清大鵬軍事沿革初探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14卷 第3期  作者:沈思 出版时间:1984-09-30
    关键字: 深圳大鹏 历史发展 军事沿革 海防机构

    作一探讨。因本文以地方志书为重,对有关事件的原始资料未能窥读,所以问题仍未全面,晚辈是深切的希望博雅君子不吝赐敎!明朝的大鹏明洪武元年(一三六八年)二月,征南将军廖永忠及副帅朱亮祖率领海军,由海路征剿广东之残余元朝对抗力量,至四月,收复广州[1]。明朝江山统一后,明太祖朱元璋令地方政权「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衞。[2]」。在洪武十四年(一三八一年),东莞县便设立南海衞[3](按:当年东莞县境包括有今天的东莞县、深圳巿及香港地区)。由于明朝建立后

  • 文章緬甸歷史風雲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鄕會會刊》 第22期  作者:池章慶 出版时间:2008-02-16
    关键字: 缅甸 历史发展 气候农业 民族宗教 历史资料

    緬甸 池章慶緬甸昔日名驃國,其最早的驃國王朝君主即位至今五百多年。由緬甸最後的王朝擁笈亞王所建築的曼德勒皇城,城內的皇宮,被毀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現只剩下一片護城牆。現在的軍人政府照著舊的皇城皇宮模樣重建,是上緬甸宗教文化的舊首都。相傳在兩千五百多年前,曾有二位兄弟從印度帶回八根佛祖釋迦牟尼的頭髮,他們把這些頭髮獻給當時的國王奧加拉巴,並且在神佛的指引下,奧加拉巴國王造成了這座大金塔來供奉佛無上的聖物。人們在仰光大部分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大金塔金碧輝煌地照耀...

  • 文章扶大鄕簡介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7期  作者:銘汀孫 出版时间:1993-01-31
    关键字: 扶大乡 地理环境 历史发展 杰出乡贤 变化发展

    兩三年前在吾梅同鄕會新年團拜時,族中兄長賢林先生即曾交付撰寫介紹扶大鄕之任務。經過幾年,思前想後,總是無法落筆。無他,一則淺學疏才,孤陋寡聞。二則當年少小離鄕,對鄕情所知有限,且多己淡忘。今之所以厚顏著筆,實因接到八十一年七月六日吾梅同鄕會來函,指定「扶大鄕介紹」題目,此一任務再也無法推辭。不過亦得「先此聲明」,如果爲文有錯漏之處,除請鄕親鄰舍多多指正之外,尤望吾鄕長輩、碩彥賢達,續加報導,以補闕漏,是所至盼。扶大鄕位於梅城西南,梅江西岸,程江南岸兩水之...

  • 文章記廣州大學五十週年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7卷 第1期  作者:沈旭歩  出版时间:1977-03-31
    关键字: 广州大学 五十周年 历史发展 校庆活动

    民國六十六年三月三日,是母校廣州大學創立五十週年的紀念日,廣州大學旅台校友擧辦了兩項活動來慶祝,其一是擧行慶祝會並聚餐;其二是出版紀念特刋。特刋中對於母校創立經過,刋載甚詳,因加以參考,雜以■人囘憶,而成此紀念文字。我是在民國三十一年秋季,當廣州大學遷到韶關復校時,考進大學部法律學系的。開學的第一週,學校擧辦新生入學訓練。記得當時是利用晚間,在露天的操場上擧行,敎授們站在臺上講授,學生們就在台下坐在一排一排的木板凳上聽講。燈光很朦朧,更談不上有擴音設備了...

  • 文章梅州中學百歲嵩慶特輯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19期  出版时间:2005-02-19
    关键字: 梅州中学 百年校庆 杰出校友 历史发展 教学成绩

    一、「北門崗」百年教化「梅花鄉」世紀之光——梅州中學辦學一百周年紀實——羅淵宜鍾耀樞導言梅縣,南齊(四七九—五〇二)始建縣稱之程鄉縣。至清康熙年間(一六七一年)程鄉知縣王仕云、王吉人繼前縣令在縣城北崗上修築了北門,名稱「北門崗」。梅江區梅州中學始創於一九〇四年(清光緒三十年),是由東山初級師範學堂、嘉應官立中學堂、務本中學堂、梅東中學堂組合而成,創辦者是梅縣清末著名的外交家、教育家、詩人黃遵憲先生和地方名士吳登初、黃文彬等,校址就設在「北門崗」上至今。宋...

共14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