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悼念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悼亡妻、謝親友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1期  作者:羅雲章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罗碧龄 悼念亡妻 返乡探亲

    內人碧齡女士,不幸於今年(82)年八月十六日,病逝武漢。敬承遠近親友,關懷錦注,相詢病情。我因悲痛逾恆,未及奉知。現因治喪已畢,心情稍爲平靜,謹特補述經過,伏祈亮察並致謝忱。憶自臺海對峙,兩岸隔絕,天倫失聚,誠屬悲劇。幸承政府開放探親,使返鄕探親,如錢塘潮湧,難言其狀。內人爲此更是日夜思念久別的故鄕,惜因身患重病行動又不便,始終無法順利成行。但爲了完成返鄕祭祖及醫病心願,乃於本年五月二十九日由次媳朱芳伴送,從臺北乘國泰班機,經香港轉乘中國民航直飛武漢,當日...

  • 文章同深悼念罗碧龄女士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1期  作者:治喪委員會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罗碧龄 平生行述 追思悼念

    今天,我們懷著沉痛的心情,與羅碧齡女士的遺體告別。羅碧齡女士今年五月二十九日由台灣回漢探親祭祖,八月十六日上午十一時五十分因心臟病突發經醫護人員全力挽救無效,在武昌湖北省人民醫院仙逝,享年六十三歲。噩耗傳來,與羅碧玲女士同風雨、共患難、相依爲命四十六年的丈夫羅雲璋先生和在海內外工作的子女及大陸諸位親朋好友,無不爲之震動,痛心疾首,悲痛萬分!羅碧玲女士一九三一年農曆十月十五日生於湖北省嘉魚縣牌州鎭,後隨父親羅少清和母親王秀移居漢口循禮門,在這裡度過了童年和...

  • 文章祭母文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2期  作者:不孝男劉利瀛 出版时间:1995-01-01
    关键字: 陈治清 追思母亲 沉痛悼念

    朝朝暮暮望兒歸心願未了含恨而終時時刻刻念母恩孝思難盡遺憾終生維中華民國八十三年四月十六日,慈母逝世百日於臺北市善導寺誦經追思,不孝男利瀛、媳李繡梅率同子女國貞、宏貞、彥貞、素貞,謹以鮮花素果,致祭於母親大人之靈前曰:嗚呼!哀哉!時代悲劇造成家庭不幸,上不能享受含飴弄孫之樂,下不能盡承歡膝下之義,終致母親「朝朝暮暮望兒歸心願未了含恨而終」,「時時刻刻念母恩孝思難盡遺憾終生」。造成這種人倫悲劇,「子欲養而親不在」的苦汁滿杯。只有兒一身承擔,一口呑下,但兒必須...

  • 文章哭萬霞族侄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27期  作者:李發強 出版时间:2010-02-01
    关键字: 悼念亲人 追悼仪式 两岸关系

    今(二〇〇九)年三月卅一日的午後時刻,我突然接到族侄孫女金平,從廣東深圳來電,她泣不成聲的告訴我說,她的父親萬霞,因身體過勞,犯了高血壓,暈倒在田間,很不樂觀,正送醫急救中。她已通知三個妹妹從山東、武漢、學校各地火速回家,她和她的先生陳笛,也已訂好機票,要連夜趕回棗陽和父親見最後一面等云。這突然的訊息,令我震驚萬分,我安慰金平要堅強鎮定不要哭,但我自己是老淚縱橫,想到萬霞是一個大大的好人,但僅六十一歲之年,竟為腦溢血與死神搏鬥,於廿四小時後,再次惡耗傳來...

  • 文章舂鄉橋語

    来源期刊:《棗陽文獻》 第18期  作者:李發强 出版时间:2001-01-01
    关键字: 台湾 千禧年 追思悼念 枣阳同乡会

    一、為兩岸和平祈禱我中華文化,乃世界人類之可貴資產,惜自鴉片戰爭後,內憂外患,百年頻仍,自強之聲,此起彼落。今猶國共鬩牆,似乎非文攻武嚇,不足以解決統獨之爭,莫非「中原成敗寧非數」,中國人的智慧,豈是「江郎才盡」!?要知兩岸統一之基礎,在於民族親情與中華文化之認同,戰爭祇能「一時勝負決於力」,且其後遺症很大,不若「千古勝負決於理」之受人尊敬。國父中山先生,以三民主義,解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問題,誠如其所說:「時代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臨...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