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七七事变共返回5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輿論民意長話短説

    来源期刊:《福建雜誌》 第14期  出版时间:1984-09-01
    关键字: 舆论 民意 黑社会 七七事变

    △中央日報六月二十日短評「服務的人生觀」,指出「服務無分大小,祗要存着爲國爲民之心,每一件工作都具有服務的意義。愛自己的工作,視工作爲生命,而且藉工作來實現理想,就都可以發光發熱,照耀人羣」。△聯合報六月二十五日社論「我們希望有一個誠眞的社會—長庚自我檢討的社會意義」,指出「長庚這次爲手術失敗,勇於向社會公開坦承錯誤,凛取敎訓,除了對長庚醫院,對醫學界有其積極的意義外,就是對於我們政治及社會,我們亦希望有去僞存誠,求實求眞的積極意義在內」。△自立晚報六月...

  • 文章纪念「七七」抗戰今時的意義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35卷 第3期  作者:林雄  出版时间:2007-07-31
    关键字: 七七事变 纪念抗战 教育意义 蒋介石

    今時紀念「七七」抗戰,在「去蔣化」之際,特別予人有「刻意分割族群」的話題。首先,「七七」抗戰紀念在臺灣,到底意義何在?可以說:其精神就在於「沒有抗戰勝利就沒有臺灣光復」!當然,也由於國共內戰失利,因政府遷臺而引起另波移民潮。但是否「七七」時至今日,即等同已貼上了「標籤」?畢竟,「臺灣光復不能忘」這是我軍民抗戰期間在蔣公領導、曾犧牲傷亡三千多萬生命所換來的,臺籍青年及原民更因日閥征調充軍而陣亡、失蹤,也約達六萬人之多!爲人尊敬的丘逢甲先生,其子丘念臺也曾在...

  • 文章「七七」抗戰的歷史地位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89期  作者:黃鐵麟  出版时间:2000-07-10
    关键字: 七七事变 往事回忆 战场实访 时人态度 历史地位

    而罢兵,此一借口是为「九一八事变」。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日阀又借口在河北宛平县演习成士兵失踪,大举入侵宛平,并在卢沟桥与国军发生激战,此一借口是为「七七事变」,也是「卢沟桥事变」,日阀更企图「三月亡华」,但在国人全面抗日声中团结一致,经过八年奋战的结果,其「三月亡华」的梦想并未如愿,非但如此,更几乎使其在全中国各地深陷入泥沼一样,如果不无条件投降,则日本岛国在世界史中的定位定势必改写。抗战军兴,笔者只是一名未大孩童,故鄕虽然地处中国西南陲,但「七七事变

  • 文章博得專家笑白痴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5卷 第1~4期  作者:徐世澤  出版时间:2013-12-01
    关键字: 八里双尸案 七七事变 南海护渔 洪仲丘案真相 新古诗

    ●八里双尸案八里夫妻命案奇,原来凶手是咖姨。富商认女如家眷,为了钱财心窍迷。●七七事变七六周年每逢七七话芦沟,八载烽烟血泪仇。日本忘恩还夺岛,强兵御寇莫言休。●南海护渔南海屡闻争岛忙,菲船瞪眼乱开枪。护渔彰显军威壮,制止侵权变戮场。●洪仲丘案眞相只有三天是大兵,手机禁闭演悲情。荒唐现象遭凌虐,眞相追求正义生。●关于「新古诗」诗句由来有定规,毫无韵味不相宜。一时心喜蒙刊载,博得专家笑白痴。●养老防儿生男原是旧家风,今日沦为啃老翁。索取钱财无谢意,晚年

  • 文章巨型多卷抗战史詩國畫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3卷 第3期  作者:王康  出版时间:2007-06-01
    关键字: 《浩气长流》 中国抗战 七七事变 画笔书信史 画家马一丹 连战题词

    缅怀前贤往哲,凸显中华民族亘古未有之凛然浩气。《浩》画自二〇〇四年十一月至二〇〇六年十一月,历时两年、已全部绘制加印装裱完毕。拟于二〇〇七年”七七事变“七十周年运往台湾及海外展出。王康并初步拟订三种展出方案如下:⑴原件全展:原件高度:两米五,全长度:七七七米,现已增至八百米。地点:在”中正纪念堂“前的露天广场,全场一公里,可以围成圆圈展出。方式:搭架子,将画立靠在架子上。同时播放抗战歌曲的录音,大陆这些录音CD是齐备的。⑵复制件展出:复制件高度:一米三,全长

共5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