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抗战共返回40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抗战胜利后一年的湖北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1期  作者:凃翔宇  出版时间:1971-10-10
    关键字: 抗战胜利 城市建设 政府 交通

    外,还有许多与湖北武汉有关的资料,散见各篇各章各节,我实在抽不出时间来做整理摘录的工作。韵石兄说:「我找人给你抄。」找人是很容易的,我随时可以找人,但是问题在这件工作太麻烦,我不能打懒算盘。如果找人帮忙,事前细加指点,事后小心校对,遗落错误之处恐怕难免,求人不如求己,我可以严格苛求自己,不准错一个数字,因为这工作是基于兴趣与热诚,必须自己动手。既已和韵石兄一言为定,我开了几次夜车,将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赶着脱稿,放下一切活计,聚精会神做这件事。抗战胜利时

  • 文章抗战胜利四十周年忆往

    来源期刊:《豐縣文獻》 第10期  作者:邢季周  出版时间:1986-02-01
    关键字: 丰县 敌后抗战 游击战争

    八年抗日战争对我国人之创伤,是终身难忘的,至国家所遭受之损失,亦是无法估计。不幸艰苦获得之战果,竟被**独呑,祖国之蒙难,益形加深,今値抗战四十周年,怀念抗战时军民同胞牺牲之惨烈,抗日虽胜,而建国必成之目标未达,能不令人悲痛愤慨。中央日报副刋为使国人勿忘八年抗战之惨痛经验与敎训,特辟「抗战岁月」专栏,已登载多篇鸿文,读之令人感动。但对沦陷区之实况报导者较少,本人于二十八年返回敌占区——江苏省丰县,实际参与民众抗敌动员工作,对沦陷区之实况较为了解,曾撰述刋

  • 文章抗战时期 蒋委员长巡视綦江县政府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117期  出版时间:1972-05-01
    关键字: 四川 抗战 巡视 綦江县 政府

  • 文章抗战胜利一年后的湖北(七)五、武汉现状(续)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27期  作者:涂翔宇  出版时间:1973-04-10
    关键字: 抗战胜利 公路 水运 邮政 电讯

    达上海,汉口至南京约需两天半,南京至上海约两天,从上海至汉口约需一周。⒊湘水线:由汉口至长沙及湘潭,常德,因粤汉铁路交通迅速,故此线仅以货运为主,客运较少。⒋本省航线:计分为:(1)上江线——由汉口至新堤、宜昌、重庆、金水闸等地。(2)下江线:由汉口至团风,武穴等地。(3)襄河线——由汉口至蔡甸,岳口等地。以上各线每日皆有轮船往来。武汉区接收敌伪船舶共计一百三十五艘,计轮船五十八艘,铁木趸驳七十七艘。三十四年十一月八日交通部武汉区航业整理委员会召开

  • 文章我在陽新湯公泉抗日戰役中——担任重機關槍手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40期  作者:尹華英  出版时间:1976-07-10
    关键字: 抗战 汤公泉 重机关枪手

    本文係作者於六十二年八月投寄「中華雜誌」,所述爲民國廿七年九月湖北陽新湯公泉抗日戰役,適合於「湖北文獻」刋用,乃擬稍事潤色後,再爲轉投。不意一擱竟三年。作者雲南(古稱三迤)人,二十七年曾在漢口勞高班受訓。參加湯公泉戰役時爲少尉排長,當時自任重機關槍手,曾予敵重創。該役卒因指揮失宜,功敗垂成。作者在台灣少校退役後,卜居瑞芳海濱,農耕維生;撰此文時,已七十高齡。未悉此老英雄年來尙安康否? ——錢江潮謹記——

  • 文章一封有关抗战时期湖南粮政的信——上粮食部徐部长答湖南省田赋管理处胡处长「对粮政改进意见」书——

    来源期刊:《湖南文獻》第4卷 第1期  作者:楊鋭靈 出版时间:1976-01-15
    关键字: 抗战临时粮食措施 粮政改进意见 抗日战争

    运输工具及人力之众,此尙不包括粮户纳粮时自家中挑运至收纳仓所需人力在内,如以每市石须一人挑送,来囘并以一日之旅程为准,仅纳粮一项,即须八百余万人工,可知战时粮政之艰难,人民对于抗战牺牲与贡献之重大。⑷费用方面。粮政局运拨军公粮五百余万石,共支用国币四千余万元,田管处估列粮食三百万石集中运费为国币二千二百余万元,民伕口粮稻谷为十五万石。⑸仓储方面。当时全省收纳仓库达一万五千七百六十六座,容量为七百二十四万余石(因若干地方随收随运,滨湖若干地方,又以船代仓,故较征收

  • 文章李品仙先生的抗战诗及其背景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68期  作者:梁學乾 出版时间:1995-04-10
    关键字: 李品仙 抗战 人物事迹 时代背景

    妖氛扫净河山固,岘首楼前日月光。武汉会战之后,抗战转入另一阶段,最高当局,在武功召开军事会议,李奉命伴同李宗仁司令长官由内鄕启程赴会,日夜兼程,经武关↓商南↓龙驹寨↓蓝田……等处,到达西安。(附注:武关又名荆紫关,为往昔由襄樊通陜甘的重要门户。)李抵达临潼,宿于骊山下华淸池的中国旅行社招待所。征尘浴罢,心爽神怡,一时感兴,乃赋七律一首,题为「蓝田道上」。武关北去是长安,盘壑攀峦古道难。四面烟云遮眼起,满怀雪雨透衣寒。蓝田急噪鸦声晚,灞水昏沉月色阑。玉液华淸池

  • 文章蘆溝橋上憶江山

    来源期刊:《雲南文獻》 第37期  作者:王文  出版时间:2007-12-25
    关键字: 卢沟桥 战争回忆 七七抗战70周年 时论社评

    我国芦沟桥上,日军七七(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侵华的枪声,激起了我全国同胞抗日的怒潮,而同仇敌忾,奋起抵抗日军(世称七七抗战);终于打败日本,光复了其所掠夺我国的锦绣江山。而今七七抗战已届七十周年,回顾抗日往事,不胜感慨万千;爱仅略述所感,以作大时代的见证,幷资为纪念。日本侵华及败降日本穷兵黩武,蓄谋侵略中国,不守国际公法,不讲公理、正义,竟悍然从芦沟桥上,发动七七侵华战争,幷发出「三月亡华」的呓语;乃倾其精锐的陆、海、空军,疯狂全面进攻(侵略)中国

  • 文章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奠基

    来源期刊:《浦東》 第81期  作者:孫鐵群 出版时间:1995-09-30
    关键字: 淞沪抗战 纪念馆 宝山 吴淞口 奠基仪式

    在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之际,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奠基仪式于八月十三日在地处吴淞口的宝山友谊公园隆重举行。宝山是淞沪抗战的主战场。两次淞沪战役中,我爱国将士和上海市民同仇敌忾,不畏强暴,英勇抗击日寇侵略,在中国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战争中,上海人民遭受了巨大的灾难,其中以宝山和金山为最烈。仅宝山一地,就有二万三千名平民被杀害,占宝山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九点二七。在这里建立纪念馆,矗起一座历史丰碑,对于我们以史为鉴,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具有

  • 文章抗战胜利纪功碑文

    来源期刊:《四川文献》 第35期  作者:張篤倫 出版时间:1965-07-01
    关键字: 重庆 抗战胜利纪功碑 碑文

    抗战胜利之明年十月三十一日,恭逢国民政府主席蒋六旬大庆,陪都市民特建抗战胜利纪功碑,爰以崇殊勋而祝景福。谨为之颂曰:懿惟圣哲,纲纪四方,覆帱美汇,咸寿而臧。天生蒋公,睿智神武,继往开来,烁今耀古。緖承总理,道宗大同,宏扬主义,一贯中庸。黄埔育才,甄陶英嶷,入授鞱钤,出安反侧。百粤既平,擧师北伐,扫荡羣凶,秋风落叶。一统吿成,内争遽起,威而不猛,从容辑弭。俶扰未央,强邻窥觊,国事蜩螗,危如卵累。乃振乾纲,高瞻远瞩,力倡新运,革心变俗。生聚教训,磨砺以须

共40条记录 1/4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