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历史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甲午战争共返回12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图片二〇一四眞会有新甲午战争吗?

    出版时间:2014-02-01

  • 图片黄海大海战1894年9月12日至19日

    出版时间:2014-02-01

  • 图片二〇一四眞会有新甲午战争吗?

    出版时间:2014-02-01

  • 文章二〇一四眞会有新甲午战争吗?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30卷 第1期  作者:趙楚  出版时间:2014-02-01
    关键字: 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 新型大国关系

    旧时算命先生的文字游戏,其论述也是极为草率和扭曲。(注: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之战时的中方旗舰定远号。图来自中文百科在线。)黄海大海战1894年9月12日至19日(注: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之战地图。图来自中文百科在线。)坊间对中日必然走向军事摊牌的论述大略如下几种:其一是历史宿命论,这一派观点认为,一八九四年的中日战争打断了中国现代化顺利转型的进程,导致其后中日国势和国力的根本差别,因此,中国必须在新的甲午战争中打败日本,从而打破历史宿命。因为这种观点不能回答一百

  • 文章甲午戰前中日對句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29卷 第6期  作者:沈夏淦  出版时间:2013-12-01
    关键字: 甲午战争 谈判 咬文嚼字 对联

    甲午战争前夕,清廷一位大臣出使日本。谈判结束,双方举行联合记者招待会。各国记者涌满大厅的时候,日方突然袭击,向清臣提出了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我们日本有个上联,只好求教于汉语发源地的人了。」刚才还叽叽喳喳的大厅一下子安静下来。日本人拿出了他们的上联,碗口大的字:「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意思是:我大日本兵强马壮,驾驭的是奇异的千里马,张的是长弓,光大王就有八个,他们都有雄才大略。上联的第一、二两句是「拆字」,「骑」拆成

  • 文章第一個在國外設莊的票號——合盛元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43期  作者:董振歐 田樹茂 出版时间:1994-01-01
    关键字: 合盛元票号 创设兴盛 赎矿运动 兴衰过程 甲午战争

    俄国远东区)占据了一些优势,形成较好局面,并非一蹴而成,一帆风顺,而是经过几十年奋斗的成果。东北在甲午中日战争,庚子八国联军侵华和日俄战争中都是战场。日俄帝国主义都拼命抢夺东北,淸政府委曲求全,权利丧失殆尽。在如此险恶环境中,合盛元能取得非凡的成绩,确实是来之不易的,多亏了票号史上几个著名人物(合盛元后期的财东郭嵘,经理贺洪如,后起之秀的申树楷)的创业精神。甲午战争(一八九四年)时,日本侵占辽东,郭嵘、贺洪如慧眼识英才、委派脱颖而出(年仅十八岁)的申树楷(字

  • 文章甲午之戰憶往

    来源期刊:《東北文獻》第6卷 第2期  作者:顧耕野 出版时间:1975-11-01
    关键字: 甲午战争 马关条约 东清铁路密约

    是人强马壮,淸军是敝甲锈枪,不战而胜败已可预定。当时淸廷派系纷纷,主战主和,各执成见,国际间勾心闘角,阴谋谲诈,风云四起,李鸿章身当其冲,内则上下交谪,体无完肤,外则海陆尽挫,军失战志,于是祇有作城下之盟。一八九五年四月一日(光緖二十一年三月初七)日本提出和议条件:1.朝鲜独立。2.割让台湾、澎湖列岛。3.割让辽东半岛。4.赔偿战费四百万万两(后因李马关被剌减为三万万两)等。条款已成,经俄、法、德三国强力干涉结果,日本放弃辽东半岛,由我加付库银三千万两,就此签订

  • 文章收囘山西礦權運動

    来源期刊:《山西文獻》 第27期  作者:郭榮生 出版时间:1986-01-01
    关键字: 甲午战争 抢夺矿产 相关合同 事件叙述 办矿章程

    列强抢夺中国矿产淸光緖廿一年(一八九四),中日以朝鲜问题,发生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李鸿章赴日订马关条约,中国赔款二万万两,割台湾澎湖、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长沙五处为商埠。中国之惨败,将国势贫弱愚昧,尽行表露国际,中国濒临危亡瓜分险境,各省矿产成为列强垂涎争夺目标。自光緖二十年甲午战争后,至光緖三十年甲辰(一九〇四)日俄战争发生之十年间,中国矿产几尽为各国强行覇夺。如直隶的开平、临城、井陉诸矿为英人控制。奉、吉、黑三省中东铁路沿线诸矿为俄人控制。山东

  • 文章從 國父「人能盡其才」論敎育改進之道

    来源期刊:《廣東文獻》第26卷 第1期  作者:韓廷一  出版时间:1996-03-31
    关键字: 孙中山 教育 《上李鸿章陈救国大计书》 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对比

    高压政治的产物,因为「不入考场便入训场」),竞相钻入故纸堆中讨生活;于是讲文治而轻武功,谈心性而远现实,舍人事而取考据。二、富强之本端在敎育光緖二十年甲午(一八九四)一月,朝鲜农民暴动,以「除暴救民」为口号,揭橥「斥倭洋倡正义」,展开有组织大规模之反抗运动,农民、儒生、地方官吏多参与其事,是为「东学党之乱」—亦即中日甲午战争的导火线。是时,孙中山先生正在宁静的翠亨村撰述「上李鸿章陈救国大计书」。二月,他将广州东西药局的医务委托尹文楷医师,事务委托陈少白[2

  • 文章民族的歷史情仇

    来源期刊:《台北市梅縣同鄉會會刊》 第29期  作者:劉先賢  出版时间:2015-03-14
    关键字: 中日历史情仇 甲午战争 青年教育 历史罪行 篡改历史

    受尽日人的屈辱)凡是有血有泪的中华儿女,如果能忆及(深知)此一国耻(事件),当莫不气愤填膺。日前,我返里梅州市,有位罗君,他是我小学同学刘芹香的长婿,言及日本安倍(现任首相)对有关甲午战争的事,由于他的语言不详,才使我为此解说相关的详情予他……语毕,见及他的表情尴尬。的确,现在的青年,尤其台湾在教改下及政治人物的譁言不实下,促使该等无所适从,除了茫然的爱国教育及情操之外,对历史情节不知其所以然。近来,日本首相安倍于甲午年(甲午中日战争后一百二十年)的行径

共12条记录 1/2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