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子库

搜索结果

您搜索的关键词:文字共返回9条记录

类别 排序方式
在结果中检索
  • 文章甘肃发现古文字比甲骨文还早千年

    来源期刊:《西北雜誌》 第3期  出版时间:1985-07-01
    关键字: 甘肃 考古发现 古文字 大地湾遗迹 挖掘现状

    日本报纸曾报导,在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迹出土物中,发现比甲骨文更早近千年的「文字」。这些「文字」是以直线和曲线等纪录记号组成,但明显地与图画或图案不同,有可能是中国文字里最古老的「意思纪录与传达符号」。据报导,大地湾遗迹比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还古老一千年左右;而且比仰韶文化的直穴式居住方式更进步。被挖出的建筑遗迹,在主建筑物之外,还有若干附属建筑,构成一个类似宫殿式的大建筑。据报导指出,由于中国最古的「汉字」——殷代后期的甲骨文,已属具备相当

  • 文章东方语言文字碑在鲁南落成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26卷 第2期  作者:張淑煥  出版时间:2000-09-20
    关键字: 东方语言文字碑 揭牌仪式 赵树营

    一九九九年八月九日下午三时山东省郯城县渠沟村隆重举行了《东方语言文字碑》揭碑仪式,鄕、村部分干部和二〇〇余名群众参加了揭碑仪式。该碑是赵树营先生为父母进行合葬而树立的一块墓碑,碑身高一·八米,宽〇·七米,底座〇·五米,,因碑文使用了亚洲东部各国多民族语言,故命名为《东方语言文字碑》。赵先生用汉、英、日、哈萨克斯坦、韩国语、藏蒙、壮、维吾尔、彝族语等十种语言文字为其父赵增胜、母亲马希田撰写了碑文,碑文以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历史时期槪述了父母的生平事迹、家史

  • 文章山東發現「龍山刻字陶片」

    来源期刊:《山東文獻》第19卷 第1期  出版时间:1993-06-20
    关键字: 山东大学 龙山刻字陶片 中国最早的文字 考古

    中国考古界的一条重大新闻于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自山东大学传出:一片距今四千三百年左右的刻字陶片的发现,使中国成熟文字的历史,至少比原来提前八百年。山东大学郑重宣布:中国进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经改写,即从原来的公元前一千四百年提前至公元前二千三百年左右。在此之前,世人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本世纪初期发现的甲骨文,它产生于公元前一千四百年左右的商代晚期。而山大正式公布的考古新发现,简称为「龙山刻字陶片」。这片只有手掌心大小的陶片,是山东大学考古实习队

  • 文章九〇高齡成就曠世巨著 戴家祥先生出版《金文大字典》

    来源期刊:《溫州會刊》第12卷 第5期  出版时间:1996-10-01
    关键字: 戴家祥 《金文大字典》 学术专著 文字研究

    (本刊溫州訊)被譽爲『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煌煌巨著《金文大字典》,最近由學林出版社出版,主編戴家祥先生為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一位九〇高齡的溫籍學者。金文即青銅上的銘文,又稱鐘鼎文,是研究商周文化的原始材料。《金文大字典》的誕生,為研究者架起了一座通向古文獻的橋樑。它『前無古人』:一是所有字例全部用拓片原尺寸影印,殘缺之處也不填補,保持原來風格,避免因臆測而形成的謬誤;二是收錄了解放以來新發現的銘文資料,收錄的單詞遠遠超過了歷史上的同類字典,是前二〇〇〇年的...

  • 文章联合报新闻 甘肃发现古「文字」比甲骨文还早千年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3期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联合报新闻 出土文物 古文字

    本报东京特派员陈泽祯十八日电】日本报纸今天报导,十七日的中共光明日报称,在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迹出土物中,发现比甲骨文更早近千年的「文字」。这些「文字」,是以直线和曲线等纪录记号所组成,但明显地兴图画或圈案不同,有可能是中国文字里,最古老的「意思纪录与傅达符号」。这些经发现的纪录符号,包括有「↑」、「水」、「』」等十余种,残留于被挖掘出来的建筑物遗迹的墙壁上。据报导,大地湾遗迹比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还古老一千年左右;而且比仰韶文化的直穴式

  • 文章從提倡中國書法說到中韓文化交流的意義

    来源期刊:《湖北文獻》 第36期  作者:王軼猛 出版时间:1975-07-10
    关键字: 中国书法 中韩文化交流 文字 民族文化

    編者按:同鄉名書法家王軼猛,君顷被推遥為「中華民國第一屆書法訪韓代表圉」顧問兼執行秘書,預定七月初隨團赴韓國,舉行中韓書法聯展及出席中韓書法硏究會等,或將轉道日本,再行回國。所作此文,頗具見地,尤其首屆參預中韓丈化交流工作,亦同鄉中之佳話也,特為刊出,以享郷友。

  • 文章聯合報新聞 甲骨文

    来源期刊:《甘肅文獻》 第23期  作者:孟都  出版时间:1985-02-01
    关键字: 联合报新闻 甲骨文 古文字 出土文物

    日本报纸报导,在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迹文物中,找到了比甲骨文更早近千年的「文字」。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至今各方公认的中国最早文字。考古学者认为其年代应在殷商一朝,理由是记载文字的古代龟甲兽骨,是清光绪二十五年,在河南省安阳县发现。安阳地当殷的故都,而殷人有炙烧兽骨龟甲问卜的习惯。卜者从其裂纹走向的吉与凶,并在甲骨上留下纪录文字。甲骨初出土时,一直被人论斤贱卖到药舖子当药出售图利,及至学者发现,才换救了这些国宝。以尖锐器物「书写

  • 文章旅韓述感

    来源期刊:《海州文獻》第3卷 第4期  作者:程石权  出版时间:1982-03-01
    关键字: 新罗王朝首都 旅韩见闻 历史文化 拼音文字

    箕子被俘。后得以殷之遗民渡海入韩。于诸蛮夷部落中广开敎化。立有公约八条,因之有「路不失遗,夜不闭户」之美政。今日平壤犹存有箕子墓,此事载在「史记」及「汉书」。时贤李光涛曾有专文谈箕子入韩事,载在「中央硏究院」「历史语言硏究所集刊」。汉字问题韩国现用挵音文字。此项语文声母及韵母之分配,及语法与文法之结构属于乌拉阿尔泰系(Ural Altoig)。据语言学家谓与古之甸奴及今之甸牙利及芬兰语接近。但韩国书写文在元西元十五世纪以前则以汉文为官方文字。作者曾参观大邱

  • 文章广西宣布施行「语言文字法」

    来源期刊:《廣西文獻》 第115期  作者:編委會 出版时间:2007-01-10
    关键字: 广西教育 施行《语言文字法》 普及普通话 普通话口语培训课

    广西当代生活报讯(记者胡玲玲,实习生陈俊君)昨日上午,广西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简称《实施办法》)于今年七月一日起施行。会上就实施情况做了初步分析,普通话在广西推广有难点,广西有十二个民族,掌握和使用普通话方面城乡差距大,作为法规的《实施办法》则「对症下药」,对普通话「夹壮」现象,如发音不清、不准等进行纠正。据了解,广西在《实施办法》中已制定出对策: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要以普通话为基

共9条记录 1/1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第